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赞赏韦偃画艺高卓,同时借物言志,慨叹时局。诗人用骏马比作志士,希望他们能够拯救国家于危亡之中,寄托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题壁上韦偃画马歌[1]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作者;杜甫

题材;题画诗

作品原文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欻见骐驎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与人同生亦同死。

词语解释

⑴韦偃,唐代画家,善画马。题壁上,唐人好在墙壁上作画或题诗,这里的壁,就是草堂的墙壁。

⑵别我,向我告别。有所适,要到其一地方去。安史之乱,造成"天下学士亦奔波"的局面,名画家也四处漂泊。韦偃离开成都,大概也是为了谋生。

⑶怜,爱。韦偃知杜甫爱他的画,故一来告别,二来作画留迹。

⑷这句是加一倍写法。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韦偃画千里马只用秃笔。说"戏拈",写韦造诣之高。画来全不费力,只如游戏。

⑸歘见,即忽见。写其神速。麒麟,传说是一种瑞兽,也善走,故以喻良马。"出"字与《丹青引》"须臾九正真龙出"同妙。以假为真。

⑹坐看,犹眼看。当,对也。这句专写一首长鸣的那匹马,大概在这匹马的面前展开一条长道。句意谓千里之遥,眼看就要消失在它的霜蹄之下。可与"所向无空阔"(《房兵曹胡马》)一句互参。《庄子·马蹄篇》:"马蹄可以践霜雪。"故谓马蹄为霜蹄。亦犹松柏耐霜雪,故称松根为"霜根"。

杜甫总是念念不忘国家的灾难,那怕是一些题画的诗也往往流露出这种爱国精神。因此,浦起龙说:"结联,见公本色。"

名家点评

《潜溪诗眼》:世俗所谓乐天《金针集》,殊鄙浅,然其中有可取者:"炼句不如炼字",非老于文学不能道此。……老杜《画马》诗:"戏拈秃笔扫骅骝",初无意于画,偶然天成,工在"拈"字。

《唐诗归》:钟云:闲细("一匹龁草"句下)。钟云:下一"真"字,意便不在画,亦不在马("时危安得"句下)。

《唐宋诗醇》:屹然健笔,转出命意,乃诗人之旨。

《读杜心解》:上两联,逆入得势。"一匹"二句,简括如飞。结联,见公本色。

《杜诗镜铨》:李云:朴老绝伦。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3]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视频

诗圣杜甫(四) 杜甫逃荒之谜

千秋史话:诗圣杜甫

参考资料

  1.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