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题桃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题桃树》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

《题桃树》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是一首咏物诗,为公元764年(唐代广德二载)杜甫再回成都草堂时作。此诗前六句赋写草堂景物,后两句慨叹世事。

张性《杜律演义》:"此作于广德二年再至草堂之时。公自春末归来,花期已过,故舒花待之来岁。末云车书一家,是时北寇平,蜀乱息,而吐蕃退矣。朱注不解此意,谓追忆未乱以前故园桃柳者,失考。"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题桃树》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作者;杜甫

题材;咏物诗

作品原文

《题桃树》[1]

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

高秋总喂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

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

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注释译文

⑴题桃树:并不是把诗写在桃树上,与"芭蕉叶上自题诗"以及一般"题壁"不同。这个"题"字兼有品题的意思。

⑵小径升堂:即升堂小径,倒文以协平仄。旧不斜,原不斜,指一年多以前离开草堂时说的。不料这次回来,桃树已大,遮断了路,但不忍剪伐,所以说"亦从遮"。从,听任。

⑶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此二句紧接上文,申明"亦从遮"之故。见得桃树不仅有经济价值,可以疗饥;而且有审美价值,可以悦目。馈,是以食物赠人。用一馈字,写得桃树有情,新颖生动。总馈,是说靠得住,年年如此。杜甫经常挨饿,所以能体会到桃树这种好处。来岁,犹明年。写此诗时,桃花已过。

⑷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此二句又由爱护桃树进一步说到还应爱护他物。妙在结合眼前实景和日常生活,故不流于说教。物始生曰乳。乳燕,雏燕,这里兼指将雏之母燕。通,是说卷起门帘让燕子自由出入。杜牧诗:"燕子嗔垂一桁帘。"传说乌鸦能反哺其母,故曰慈鸦。仇兆鳌注:"莫信,莫任其伤残。"

⑸寡妻:犹言"寡人之妻"。群盗杀人,使得许多人的妻都成了寡妇。非今日,是说已成过去,不再是今天的事情了。车书正一家,是说国家正在混一车书,走向统一。《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同一的轨辙),书同文(同一的文字)。 "这时安史之乱初定,严武再来镇蜀,太平可望,故杜甫有此想法。但说"正一家",而不说"已一家",下语还是很有分寸的。

作品鉴赏

仇兆鳌《杜诗详注》:"杜诗有文不接而意接者,半写题中景,半写题外意,如《白帝城》诗'云出门'四句,本咏雨中景象,'归马逸'四句,却写乱后情事。此诗上六赋草堂景物,下二则慨叹世事,断中有续,读者固当善会。"

吴见思云:"因桃树而念及贫人,因贫人而兼及鸦燕,因鸦燕而遂及寡妻群盗,相连而下。"

顾宸云:"题属桃树,寓意却甚大。公一生稷契心事,尽于此诗中。以堂中作天下观,以天下作堂中观。"

诗词鉴赏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2]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3]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4]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视频

诗圣杜甫(四) 杜甫逃荒之谜

千秋史话:诗圣杜甫

参考资料

  1. 《题桃树》 诗词文句网
  2. 杜甫简介 古诗文网;
  3. 杜甫三吏三别原文 瑞文网;发布时间;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怀诗,怅望千秋一洒泪,摇落深知宋玉悲 品诗赏词;发布时间;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