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骆荣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姓名 骆荣基
别名 香林
出生年  1895
死亡年  1977
官宦经历 “花莲县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
编著作品 《俚歌百首》初、二集

骆荣基(1895-1977),字香林。原籍新竹,旅居台北,大正3年(1914)与张纯甫欧剑窗等人创立“研社”,翌年与林湘沅、张纯甫等再组“星社”。昭和8年(1933)移居花莲,创立“莲社”及“奇莱吟社”。战后于民国35年(1946)担任甫创刊的《东台日报》主笔,38年(1949)任“花莲县文献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文献采集与志书编纂。修志馀暇,浸淫摄影书画,纵情山水,搜集奇石,悠游于艺文生活。著述甚丰,代表作《俚歌百首》初、二集尤为脍炙人口。诗人王彦谓其俚歌“源出国风,得力杜陵,方驾元白,题创而新,辞俗而雅,意微而显”。除主编《花莲文献》、主修《花莲县志》、编辑《台湾省名胜古迹集》外,又著有诗文联摄影作品多种。卒后,王彦辑其遗作,编为《骆香林全集》。龙文出版社于民国81年(1992)复刻刊行。


七言律诗

吉野圳水门
为润移民万顷田,穴[1]山十里引奔川。千秋事业成封洫[2],九级波涛覆漏天[3]。岂有枯鱼安沸水,甚于瞎马迫深渊[4]。海门咫尺雷霆地[5],直与苍苍[6]竞化权[7]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收入《骆香林全集》。作者以吉野移民村的吉野圳水门为歌咏对象,表达他对“人定胜天”之说的怀疑与不安。明治42年(1910),日本将四国德岛县吉野川沿岸部份居民迁移至花莲,设立吉野移民村(在今花莲县吉安乡境内)。大正元年(1912),开凿吉野圳(今吉安大圳),以解决移民村水利问题。该圳于昭和6年(1931)扩大规模,共有两道干线。作者在诗中描写吉野圳漰湃的水势,用一种看似中性的语言表达。“雷霆”、“漏天”,固然气势磅礡,但人力真的可以“直与苍苍竞化权”吗?作者对此是疑惧的。诗中“岂有枯鱼安沸水,甚于瞎马迫深渊”等句,正是作者不安之情的展现。

【延伸阅读】
1.   李硕卿〈吉野村〉,《东台吟草》。

2.   王少涛〈过吉野村〉,《王少涛全集》。

五言古诗

上巳前一日与奇莱吟社同人游米仑三首之三
米仑饶奇石,五色纷交染。世无讲经人,此头为谁点[8]。豪家备园亭,奇峰多坎窞[9]。于人笑无盐[10],石反爱其瘦[11]。昔读木假山[12],雅玩亦堪顽[13]。何如石不朽,长近几案间[14]。自从议筑港,大小埋潺湲。以兹为底柱,犹得回狂澜。

【题解】
本诗为五言古诗,收入《骆香林全集》。古人以3月3日为“上巳”,文人雅士常于此日聚会吟诗。此诗为骆香林初迁移至花莲,与当地诗社“奇莱吟社”在上巳日同游盛产奇石的米仑,有感而作。当时花莲奇石尚未经人大量开采,北台奇货可居的雅石,在花莲只有少数有机会被挑选成为永恒的艺术品,大部分则成为花莲港的建材,埋藏于大海之下。这对于懂得赏爱奇石的骆香林而言,不无遗憾。但,若舍弃个人爱物的心理不论,因为这些奇石的填海,始足以造就花莲港的兴建,而足以为力挽狂澜的中流砥柱,亦有其不可抹杀的贡献和价值。此诗篇幅虽短,然转折颇多,表现出作者对奇石的喜爱与不舍。

【延伸阅读】
1. 骆荣基〈东台游记〉六则,《骆香林全集》下册。

2. 骆荣基〈石骸〉,《骆香林全集》中册。

3.   苏洵〈木假山记〉,《嘉祐集》。

注释

  1. 穴:此处作动词用,意为挖凿。
  2. 封洫:区分田界的水沟。
  3. 漏天:谓如天泻漏。比喻多雨、久雨或水势盛大。
  4. 岂有枯鱼安沸水,甚于瞎马迫深渊:枯鱼安处沸水,瞎马靠近深渊,比喻处于危险而不自知。前者语出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下”。后者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此二句言建造水圳比枯鱼游于沸水、瞎马靠近深渊更为危险。
  5. 海门咫尺雷霆地:海门,河流入海之处。此句指吉安大圳不远处就是水势澎派的太平洋。
  6. 苍苍:大自然。
  7. 化权:化育万物之权。
  8. 世无讲经人,此头为谁点:晋朝道生法师曾于虎丘山讲解涅槃经,聚石为徒,讲到众生皆有佛性,都有机会成佛,群石闻言点头。此即成语“顽石点头”的由来。作者认为当今没有像道生那样的高僧,这些可能具有佛性的石头,还能为谁点头呢?又:作者因喜收藏石头,曾自题居室曰“说顽精舍”。
  9. 豪家备园亭,奇峰多坎窞:窞,音ㄉㄢˋ,小而深的坑。坎窞,坑穴。意为富豪人家为了装饰庭园,凿取奇石,把奇峰挖得到处都是坑洞。
  10. 无盐:战国时齐宣王后锺离春,无盐人,为人有德而貌丑。后常用“无盐”为丑女的代称。
  11. 瘦:传统园林造景的审美要求,希望石头要瘦绉,才能表现奇谲之美。与对人的美感要求并不相同。
  12. 木假山:指苏洵〈木假山记〉。苏洵对奇木投射人格化的感情,可能也是借由咏物以自咏。
  13. 顽:玩赏。
  14. 何如石不朽,长近几案间:顺著苏洵〈木假山记〉所言,奇木须历尽命运的折磨,才有可能长久保存,然而即使已经成了奇木,却也还不如石头寿命长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