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马回岭庙会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马回岭庙会相传在马回岭镇马头村荆林街历史上有座闲居殿,俗称大庙,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远近朝香者络绎不绝,来庙里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起始是商贩趁机摆摊设点、供应饮食、茶点,后发展成交易农副产品、小型农具和日用品[1] 。经过百年的历史变迁和沿革,马回岭镇庙会从马头村荆林街转移到马回岭集镇,时间由每年二月初四一天延续到二月初六三天,由原来相邻县乡农副产品交流发展到赣、鄂、皖、湘四省周边市县物资交流的重要场所,交易摊位千余家,物资交易品种千余种。

中文名 马回岭庙会

英文名 Mahuiling temple fair

别 称 九江庙会

节日时间 农历二月初四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流行地区 赣、鄂、皖、湘四省周边市县

节日起源 祭祀

节日活动 农副产品、日常用品等物资交流

节日饮食 油耙、土特产 节日意义 物资贸易

设定地点 荆林街 设定时间 清朝

基本信息

马回岭庙会始于清末年间,沿袭至今已有100多年。相传,历史上在马回岭镇马头村荆林街有座闲居殿,俗称大庙,每年农历二月初四远近香客络绎不绝,来庙里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当地年长者告诉记者,由于来客众多,一些聪明的商贩趁机摆摊设点,给过往的香客供应饮食、茶点。见到有商机,当地的农民也拿来自家的农副产品、小型农具和日用品进行交易。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因场地所限,马回岭镇庙会由马头村荆林街转移到马回岭集镇。交易时间也由每年的二月初四一天延期至三天,经过多年的演变,一种古典的相邻县乡农副产品交流会,发展到影响皖、鄂、赣三省周边地区的重要春节物资交流会,成为马回岭镇一道独特的民风乡俗。

地理位置

马回岭庙会一般在马回岭镇马头村荆林街举办。时间为每年农历二月初四[2]

庙会特色

民间产品交易集会地4日上午,记者一行人驱车赶往马回岭集镇,只见路上前往集镇赶集的人群黑压压一片。人们边走边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10时许,记者跟着人流来到马回岭集镇,但见小小的街道已被人群塞满,街道两边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由于人太多,行走都变得困难,只能随着人流移动。记者在现场看到,庙会交易摊位一千多个,物资交易品种近万种。据了解,九江县马回岭一年一度的庙会始于清朝末年,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周边市县物资交流的重要场所。这里不仅有农具、种子、苗木、农副产品的销售摊点,服装、百货商品也样样齐全,马回岭庙会已经成为九江民间著名的产品交易集会地。说起庙会的历史,本土老乡特别有话说。当地村民黄文金介绍道:“很早以前就有庙会,先是在马回岭马头大庙里办,四十年前就搬到我们马回岭集镇上,弄了一个交流,叫做二月初四,这成为了一个传统,每年都要参加。我现在有七十岁,已经参加了六十多年了,在这里几乎日常需要的东西都能买到。”

庙会“土货”

每年农历二月初四、初五、初六,就像是马回岭人民的新年一般。“及早备足货,三天销量升”是商家在庙会促销的真实写照。马回岭集镇店家胡宝平每年上出售传统手艺制作的“油耙”,“油耙”色泽诱人,口味好,生意特别好,仅初四上午,就卖出了油粑两千多个。“一年不开张,开张管一年”,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足以说明商家对庙会的重视程度。在庙会上,感觉最深的,还是“农”味。每年庙会开始的时间,正逢春耕备耕的时节,农户们可以在庙会上采购到需要的农产品,同时推销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庙会开始的一大早,星子县的曹淑兰来到马回岭,帮她公公卖手工做的簸箕,她介绍说:“这些都是他自己在家里纯手工做的,庙会热闹,我们也想借这个机会来推销一下,虽然也就50来个,但他从正月初几就开始做了。”

企业下乡送岗位

来庙会“凑热闹”的,还有政府相关部门,其服务五花八门,有农技专家送科技下乡、农业机械推介、计生服务知识宣传、送医送药服务、国土知识宣传、税务知识宣传等等。贴心的服务,使得摊位前聚集了不少人围观。此外,马回岭庙会还吸引了部分企业参与。九江县劳动就业服务部门把就业岗位带进了庙会,送岗位下乡,每年组织劳务集市,举行企业用工对接招聘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