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驰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驰龙科(学名:Dromaeosauridae)又名奔龙科,是群类似鸟类的兽脚亚目恐龙。它们是群体型中至小型的肉食性恐龙,繁盛于白垩纪。在非正式的用法里,它们通常被称为“盗龙”(Raptor),这个名称因为电影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出现的伶盗龙而开始盛行。驰龙科的属名在希腊文意为“奔跑的蜥蜴”,dromeus / δρομευς 意为“奔跑”,而sauros / σαυρος 意为“蜥蜴”。

驰龙科的恐龙分布范围可能极广,化石在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南美洲以及南极洲等地都有发现记录。已知最原始的驰龙类恐龙记录可能来自在英格兰西南部被发现的牙齿化石,推测生活于侏罗纪巴通阶[1],而后来演化并且持续存活到白垩纪末的马斯特里赫特阶,据此推算,驰龙类出现在地球上的时间超过1亿年。

身体架构

驰龙科的独特身体架构,有助于恐龙是种活跃且快速动物的理论,以及恐龙与鸟类是近亲的理论。在罗伯特·巴克(Robert T. Bakker)替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的1969年专题论文所做的图解中,将恐爪龙描绘成快速奔跑的姿态,这成为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古生物学重建图。驰龙科具有大型头部、锯齿边缘牙齿、狭窄口部、眼睛向前,显示具有一定程度的立体视觉。如同大部分的兽脚类恐龙,驰龙科的颈部长,呈S状弯曲,身体相当短。它们的手臂长,某些物种的手臂可以在胸前交叉,手部相当大,上有三根长手指,第一指最短,第二指最长,手指上有大型指爪。耻骨末端大,往尾巴基部延伸。第二脚趾上有大型、弯曲趾爪。尾巴修长,尾椎长而低平,第14节尾椎之后缺乏横突(Transverse process)与神经棘。

目前已发现部分驰龙科的身体覆盖者羽毛[2],包含前肢与尾巴上的大型、片状羽毛,可能所有的驰龙科都有羽毛。这个理论是在80年代中晚期首次出现,并在1999年得到证实。这些改变导致驰龙科在电影与重制模型中的形象不断改变。

鉴定特征

驰龙科具有以下特征:额骨短而呈T字形,构成上颞孔的前缘、方骨的后突接触方轭骨、背椎的椎体横突对(Parapophyses)竖起、独特的第二脚趾、人字形骨与尾椎的前关节突延长,延伸至前几节脊椎、鸟骨上有关节盂孔。

体型

驰龙科是群小型到中型的恐龙,身长范围从0.7米的大黑天神龙,到超过6米的犹他盗龙阿基里斯龙杨百翰大学的某些犹他盗龙标本,身长可能达约11米。但这些化石还没有经过详细研究,经过详细研究后可能会产生不同数值。驰龙科可能两次演化出大型体型,一次是驰龙亚科的犹他盗龙、阿基里斯龙,另一次是半鸟亚科的南方盗龙,其身长估计约5米。在英格兰威特岛发现的个别大型牙齿,可能代表某种大型驰龙科恐龙,体形接近于犹他盗龙。根据牙齿形状,它们可能属于伶盗龙亚科。如果属实,可能代表驰龙科分别三次演化出大型体型。

目前所发现最原始的驰龙科是大黑天神龙,身长只有70公分,也是目前已知最小的驰龙科恐龙。大黑天神龙、小盗龙的发现,加上伤齿龙科的近鸟龙,显示近鸟类的共同祖先可能非常的小,身长约65公分,体重约600到700公克;近鸟类包含驰龙科、伤龙科、以及鸟类。

视频

驰龙 相关视频

辽西发现大型长羽毛驰龙类恐龙
仿真恐龙制作 仿真游乐产品 仿真动物昆虫展览-驰龙科技?

参考文献

  1. 临沂郯城发现首例群体性小型驰龙类恐龙足迹,琅琊新闻网,2018-6-19
  2. 驰龙家族又添振元龙,中国科学院,201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