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極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極洲 (地球七大洲之一)

南極洲

南極洲,圍繞南極的大陸。位於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所包圍,邊緣有別林斯高晉海、羅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爾海等。南極洲由大陸、陸緣冰、島嶼組成,總面積1424.5萬平方公里,其中大陸面積1239.3萬平方公里,陸緣冰面積158.2萬平方公里,島嶼面積7.6萬平方公里。全境為平均海拔2350米的大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洲。

大陸幾乎全被冰川覆蓋,占全球現代冰被面積的80%以上。大陸冰川從中央延伸到海上,形成巨大的羅斯冰障,周圍海上漂浮着冰山。 整個大陸只有2%的地方無長年冰雪覆蓋,動植物能夠生存。氣候酷寒,極端最低氣溫曾達-89.2℃(1983年)。風速一般達每秒17~18米,最大達每秒90米以上,為世界最冷和風暴最多、風力最大的陸地。全洲年平均降水量為55毫米,極點附近幾乎無降水,空氣非常乾燥,有「白色荒漠」之稱。 在南極圈內暖季有連續的極晝,寒季則有連續的極夜,並有絢麗的弧形極光出現。動物有企鵝海象海獅信天翁等。附近海洋產南極鱈魚、大口魚等,磷蝦產量全球最大。已發現礦物有煤、石油天然氣、金、、鉬、錳、鐵、銅、等,主要分布在南極半島及沿海島嶼地區。 全洲無定居居民,只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1911年12月,挪威阿蒙森探險隊首次到達南極極點。1959年12月,12個國家簽訂《南極條約》並於1961年生效。迄今各國在南極洲已建有60多個觀測站和100多個考察基地。中國南極考察隊建有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和泰山站。 [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南極洲 外文名 Antarctica
總面積 1424萬平方千米 陸地面積 1239萬平方千米
陸緣冰面積 158萬平方千米 島嶼面積 7.6萬
海岸線長度 17968km 最高點 5140m(文森山)
最低點 -2555m(本特利冰河下溝谷) 陸地平均海拔 2350m
冰層平均厚度 1880m 總冰量 28672000km³
歷史最低氣溫 -94.7℃ [2] 平均風速 17.5m/s
年平均降水量 55mm 主要資源 煤礦 石油 天然氣 銅礦 磷蝦等

南極洲來源

南極洲存在豐富的煤炭資源,煤是古植物經成煤地質作用形成的,由於南極洲冰天雪地的寒冷氣候環境,不可能生長大量的植物,在地質時期中南極洲不在現在的位置。

地球兩極受太陽引力不同

地球傾斜在軌道上自傳和繞太陽公轉,在夏至時,地球北半球到太陽距離近,南半球到太陽距離遠。

依據萬有引力定律F=GmM/R2,星球引力與星球的質量乘積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在夏至時,地球北半球受到的太陽引力大於南半球;在冬至時,地球南半球 受到的太陽引力大於北半球。在春分秋分時,地球南北兩個半球受到的太陽引力相等。

地球的晃動與南極洲來源

下述三種運動引起地球的晃動: 地球繞地月質點轉動、地球的章動、地軸的進動。 地球的晃動,外球將向着太陽引力大的方向滾動,內球將向着太陽引力反方向滾動而地軸傾斜角度保持不變。 地球外球的滾動,使原地極位置向着太陽引力大的方向移動,原地球赤道也隨着發生移動,這是地極長期移動成因。 現在地球的南極洲是隨着地球的外球轉動到達現在的南極位置,南極洲的煤炭隨着地球的外球轉動而到達現在的位置。 地球的原磁極位置隨着地球的外球轉動而轉動,這是磁極移動的成因。

資源物種

礦物

礦物南極洲蘊藏的礦物有220餘種。主要有石油天然氣、鉑、鈾、鐵、錳、銅、鎳、鈷、鉻、鉛、錫、鋅、金、銅、鋁、銻、石墨、銀、金剛石等。

主要分布在東南極洲、南極半島和沿海島嶼地區。如維多利亞地有大面積煤田,南部有金、銀和石墨礦,整個西部大陸架的石油、天然氣均很豐富,查爾斯王子山發現巨大鐵礦帶,喬治五世海岸蘊藏有錫、鉛、銻、鉬、鋅、銅等,南極半島中央部分有錳和銅礦,沿海的阿斯普蘭島有鎳、鈷、鉻等礦,桑威奇島和埃里伯斯火山儲有硫黃。根據南極洲有大煤田的事實,可以推想它曾一度位於溫暖的緯度地帶,才能有茂密森林經地質作用而形成煤田,後來經過長途漂移,才來到現今的位置。

生物

由於自然環境極為嚴酷,南極洲生物種類十分稀少,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少的洲,尤其是在內陸地區,幾乎不存在自然生命。但是海洋里生物資源卻極其豐富,有大量的海藻、珊瑚、海星、海綿,磷蝦等生物,其中磷蝦是南極洲海域眾多生物(例如魚類、海鳥、海豹、企鵝、鯨等)的主要食物來源。 南極洲生物絕大部分分布在南極半島和沿海地帶及島嶼。海岸和島嶼附近有鳥類和海獸。鳥類以企鵝為多。暖季時,企鵝常聚集在沿海一帶,構成南極地區代表性的景象。海獸主要有海豹、海獅和海豚等。南極大陸沿海為世界重要的捕鯨區。由於捕殺過甚,鯨的數量大為減少,海豹等海獸也幾乎絕跡。南極附近的海洋中還有極多營養豐富的小磷蝦。南極周圍海洋中還盛產磷蝦,估計年捕獲量可達10.5億噸,可供人類對水產品的需求。 南極洲僅有850多種植物,且絕大部分為低等植物,只有3種開花植物屬於高等植物,且均分布在南極半島北端。在低等植物中,地衣有350多種,苔蘚370多種,藻類130多種。植物的品種和數量,不僅不能與其他大陸相比,就是同北極地區相比也相差甚遠。北極地區氣候雖然也十分寒冷,大部分地區屬於永久凍土帶,但氣候也明顯比南極洲溫和。植物種類和數量都遠超南極洲,僅開花植物就有100多種,地衣達2000多種,苔蘚500多種。 在南極大陸的某些岩石和陡坡上發現的一種植物被認為是最低等的植物,它們面北朝着太陽生長。生物學家在大陸的邊緣及附近的島嶼,已經發現約400種不同的苔蘚植物。在南極洲最溫暖的南設得蘭群島以外和南極半島的北部,也發現了兩種粉紅色的顯花植物。在夏天解凍的池塘里,還發現了200種淡水藻類。在雪地上也有藻類生長。 [3]

開花植物

開花植物是南極洲的稀有植物,僅分布在南極半島北端和南極大陸周圍的海洋性島嶼上。地球上開花植物的南界約在南緯64°,南極半島的北端和某些島嶼剛剛越過了「開花植物線」。 3種開花植物都是草本,一種是墊狀草,另兩種是發草屬植物,其形態近似於禾本科植物,葉狹長,脈平行,有節、節間和分糵,小穗狀花序。它們對南極環境有一定的適應能力,生命周期和花期長,屬多年生,通過大量分糵來增加生物量,積蓄能量。有人企圖將它們從南極半島移植到英國的哈利站,但沒有成功。 [5] [4]

企鵝

企鵝是南極洲的主要動物之一,被認為是南極洲的象徵。全世界大約有20多種企鵝,全部分布在南半球,它以南極大陸為中心,北到非洲大陸南端、南美洲澳洲,主要棲息在大陸的沿岸和島嶼上。 南極洲的企鵝有帝企鵝、阿德利企鵝、金圖企鵝、帽帶企鵝、王企鵝、巴布亞企鵝、喜石企鵝和浮華個鵝等7種。種類雖不多,但數量多,總數約1.2億隻,占世界企鵝總數的87%,占南極地區海鳥總數的90%。其中以阿德利企鵝數量最大。達500萬隻。其次是帽帶企鵝,約300萬隻。最少的是帝企鵝,約50萬隻。南極洲不愧為企鵝的王國。 海豹

地球上的生命很可能是在海洋中誕生,後來逐漸擴展到陸地,並且分化成植物和動物。但這個過程是可逆的,有的動物,甚至在已經進化成溫血動物以至哺乳動物之後,為了逃避天敵的追擊,或為了尋覓更加豐富的食物,又重新返回了大海,形成了新的種屬,龐大的海豹家族就是其中之一。 南極是盛產海豹的地區。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有海豹34種,約3500萬頭,南極地區雖然只有6種海豹,但的數量卻有3200萬頭,占世界海豹總數的90%。產量居世界第一位。

海豹家族棲息在南極輻合帶以內的海豹,有鋸齒海豹、威德爾海豹、羅斯海豹、象海豹、豹海豹和海獅等6種,它們組成南極的海豹家族。

水資源

南極洲是世界上淡水的重要儲藏地。南極洲冰雪量占世界總冰量的90%以上,冰蓋平均厚度超過2000米,最厚可達4800米。如果南極洲冰蓋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將會上升60-80米,世界絕大部分沿海地區都將被淹沒。 近30多年在南極進行地球物理調查所獲得的資料和依據板塊構造理論對有親緣板塊拼接的結果證實,南極洲的煤、鐵、石油與天然氣儲量十分豐富。煤炭資源主要存在於南極橫斷山脈,主要形成於二疊紀時期,貯藏深度相對較小。鐵礦主要分布於東南極的因德比地到威爾科斯地之間的地區,但是儲量最大的鐵礦在查爾斯王子山脈,其範圍綿延數十千米,此外,南極洲還有金、銀、鉑、鉻、錫、鉛等多種金屬礦藏。 南極洲原是古岡瓦那大陸的核心部分。大約在1.85億年前古岡瓦那大陸先後分裂為非洲南美洲板塊、印度板塊、澳洲板塊並相繼與之脫離。大約在1.35億年前非洲南美板塊一分為二,形成了非洲板塊與南美板塊。大約在5500萬年前澳洲板塊最後從古岡瓦那大陸上斷裂下來飄然北上,於是只剩下了南極洲。東南極洲與西南極洲在地質上截然不同。東南極是一個古老的地盾,距今約30億年。而西南極是由若干板塊組成,在地質年齡上遠比東南極年輕。

筆架冰山

位於南極高原的比德莫爾冰川是南極洲較大的冰川。流域面積與法國相當的羅斯冰架,為俄羅斯海最南的分界線。位於大陸另一邊的威德爾海,是另一個深入內陸而以菲爾希納冰架為終端的深海灣。菲爾希納冰架向南延伸,與位於極地高原前方而海拔較高的羅斯冰架匯合。

冰障

南極洲的氣候通常較同緯度的北極區為冷,是世界最冷的地區。而在海邊,並不像較高的內陸地區那麼冷。在國際地球物理年期間,科學家在海岸地區測得的最冷月的平均溫度是-18℃,而在南極點同月的平均溫度是-62℃。1983年7月31日,蘇聯學者在東方站記錄到-89.2℃的低溫,是世界記錄到的最低自然溫度。

南極條約體系

南極條約

《南極條約》於1959年12月1日,由阿根廷澳大利亞比利時智利法蘭西共和國、日本新西蘭挪威、南非聯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政府12個國家簽訂,並在1961年6月23日正式執行。其主要內容是:南極洲僅用於和平目的,保證在南極洲地區進行科學考察的自由,促進科學考察中的國際合作,禁止在南極地區進行一切具有軍事性質的活動及核爆炸和處理放射物,凍結領土所有權的主張,促進國際在科學方面的合作。兩年內,各國都承認此條約,條約有效期為三十年。 根據1961年6月通過的《國際南極條約》,凍結了所有國家南極領土的主權要求,規定南極只用於和平目的,可以說,南極不屬於任何一個國家,它屬於全人類。 中國於1983年6月8日加入南極條約組織,同日條約對中國生效。1985年10月7日被接納為協商國。 至1999年,南極條約組織有成員國43個,其中協商國26個,非協商國17個。

2001年7月,第24屆協商會議在俄羅斯聖彼得堡舉行。會議決定將南極條約常務秘書處總部設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

後繼條約

繼《南極條約》之後,協商國又於1964、1972、1980年先後簽訂了《保護南極動植物議定措施》、《南極海豹保護公約》和《南極生物資源保護公約》;1988年6月通過了《南極礦物資源活動管理公約》;1991年10月在馬德里通過了《南極環境保護議定書》。《南極條約》和上述公約以及歷次協商國通過140餘項建議措施,統稱為南極條約體系。1991年在馬德里通過的《南極條約環境保護議定書》中第25條規定,自議定書生效之日起50年內禁止在南極進行礦物資源活動,從而確保了南極大陸未來50年的和平與安寧,為全面保護南極、科學地認識南極奠定了基石。 1991年10月在波恩舉行的第16屆南極條約協商國會議通過了13項建議備忘錄並發表了南極條約30周年宣言,重申《南極條約》的宗旨與原則:「為了全人類的利益,南極應永遠專用於和平目的,不應成為國際紛爭的場所與目標。」宣言建議1991~2000年為國際南極合作10年。 南極條約組織非聯合國機構。在1983年的聯合國大會上馬來西亞等國提出將南極問題列入聯大議程,主張南極是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由聯合國管理,但遭到南極條約協商國的一致抵制,因此儘管南極問題自1983年以後一直列在聯大議程內,但未取得進展。 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簡稱SCAR,隸屬國際科聯,是專門組織、協調南極科學研究的國際性學術組織。SCAR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以促進南極條約協商國成員國之間及其他國際學術組織的交流與合作。大會期間還舉行生物、地質、冰川、氣象、高空大氣物理、大地測量與製圖、人體生理醫學等學科的分組學術討論會和南大洋生態與生物資源、海豹等方面的專家組會議。SCAR自1958年成立至今召開過21次會議。1991年SCAR在德國不來梅舉行大規模的南極科學大會,回顧、總結了30年來在南極研究方面各重大學科取得的進展。SCAR最重大的研究課題是「南極在全球地圈-生物圈計劃中的作用」。SCAR現有21個正式成員國和7個非正式成員國。中國在1986年6月舉行的第19屆會議上被接納為正式成員,並參加了第19屆以後的各屆會議。中國也成立了與國際SCAR相對應的中國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統一協調全國的南極科學研究工作。中國科學院院士孫鴻烈為該委員會主任。中國極地研究所所長董兆干在第21屆SCAR會議上當選為副主席。

中國從1980年起派科學家到外國南極考察站同外國科學家一起開展南極科學研究,並於1985年2月20日在南設得蘭群島的喬治王島上(南緯62°13′、西經58°58′)建成了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後又在1988年底選定南極大陸另一端的達拉斯曼地區南緯69°22′、東經76°22′處建立了中國第二個南極考察站——中山站。從 1984年起,中國已多次派出了考察隊。自第五次起,考察隊兵分兩路,一路奔向長城站,一路奔向中山站。中國在兩個站上進行的主要考察項目有:地球物理、生物、地質、冰川、環境、氣象、高空大氣物理、人體生理醫學等。1989年7月27日,由中、法、美、蘇、英、日6國各1名隊員組成的1990年國際橫穿南極探險隊從南極半島出發,沿着過南極點、東方站最後到達和平站的最長路線,開始了僅靠狗拉雪橇和滑雪板橫穿南極大陸的征途,歷時219天,行程5986千米,1989年12月11日經過南極點時曾發表《南極宣言》,1990年3月3日國際橫穿南極探險隊勝利到達終點。南極洲是唯一一個獨占一個大陸的大洲。 [5]

重大事件

2014年5月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放射性氪同位素技術成功鑑定出南極最古老冰的年代,達12萬年,藉此追溯歷史記錄更久遠重建地球氣候,進一步了解引發地球進入冰河時代轉變的機制。研究人員表示,重建地球氣候溯回150萬年是很重要的,因為在冰河時代頻率的變化發生在所謂中更新世的過渡。在過去的80萬年,地球被認為是以每10萬年左右的時間進入冰河時代,但有證據表明,這種轉變在那個時候之前的發生頻率是每4萬年。科學家警告南極西側冰蓋坍塌已「不可阻止」

2014年5月12日,美國研究人員警告說,南極西側的冰蓋已經開始坍塌,而且這一過程「不可阻止」。受其影響,全球海平面可能會大幅上升,200年到1000年後,多個低洼沿海城市或將消失。 美國航天局與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地球物理通訊》雜誌上報告說,通過分析1992年至2011年測得的衛星雷達數據,他們發現,南極西側位於阿蒙森海處的6個冰川正在快速融化,融化速度甚至超過了多數科學家的預計。一旦這些冰川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2米。 加利福尼亞大學歐文分校教授埃里克·里尼奧說:「南極西側冰蓋中的大部分冰川正以一種不可逆轉的狀態消退,這個冰蓋已經跨過了臨界點,走上了(坍塌的)不歸路。」 [6]

世界紀錄

世界上緯度最高的洲:南極洲最高緯度達南緯90°,是世界上緯度最高的洲。(吉尼斯

相關視頻

1、南極洲 紀錄片 2009

南極洲 紀錄片 2009

2、南極洲不一樣的大自然探險之旅:南極洲不一樣的大自然探險之旅

南極洲不一樣的大自然探險之旅:南極洲不一樣的大自然探險之旅

3、世界上的最後一片淨土——南極洲

世界上的最後一片淨土——南極洲

4、南極洲冰川消失速度比預期的快5倍,刻不容緩引發擔憂

南極洲冰川消失速度比預期的快5倍,刻不容緩引發擔憂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