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高跷」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
 
==简介==
 
==简介==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绢、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角色间多男女对舞,有时边舞边唱。各地高跷所使用的木跷从30厘米至300厘米,高低不一。从表演风格上又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重扭踩和情节表演;武跷重炫技功夫。<ref>[https://www.360kuai.com/pc/95843975d67b4ed08?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高跷民俗表演亮相济南街头 “踩街”闹新春] , 快资讯  2018-12-02</ref>
+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个古代神话或历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饰多模仿戏曲行头;常用道具有[[ 扇子]] [[ 手绢]] 、木棍、刀枪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场"两种,撂场有舞队集体边舞边走各种队形图案的"大场"和两三人表演的"小场",角色间多男女对舞,有时边舞边唱。各地高跷所使用的木跷从30厘米至300厘米,高低不一。从表演风格上又分为"文跷"和"武跷",文跷重扭踩和情节表演;武跷重炫技功夫。<ref>[https://www.360kuai.com/pc/95843975d67b4ed08?cota=4&tj_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er_scene=so_1  高跷民俗表演亮相济南街头 “踩街”闹新春] , 快资讯  2018-12-02</ref>
 
[[File:高跷.jpg|缩略图|350px| [https://p1.ssl.qhmsg.com/t018c054762c9c36b50.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754843-1855643.html 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踩高跷 ]]
 
[[File:高跷.jpg|缩略图|350px| [https://p1.ssl.qhmsg.com/t018c054762c9c36b50.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754843-1855643.html 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踩高跷 ]]
  
行 10: 行 10:
 
<p style="text-indent:2em;">非遗级别;国家级
 
<p style="text-indent:2em;">非遗级别;国家级
 
<p style="text-indent:2em;">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p style="text-indent:2em;">遗产类别;传统舞蹈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山西省,辽宁省,甘肃省,吉林省
+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 山西]] 省,[[ 辽宁]] 省,[[ 甘肃]] 省,[[ 吉林]]
 
<p style="text-indent:2em;">遗产编号;Ⅲ-9
 
<p style="text-indent:2em;">遗产编号;Ⅲ-9
 
<p style="text-indent:2em;">'''代表性传承人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p style="text-indent:2em;">'''代表性传承人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p style="text-indent:2em;">段铁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
  <p style="text-indent:2em;">[[ 段铁成]]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p style="text-indent:2em;">吉炳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
  <p style="text-indent:2em;">[[ 吉炳成]]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p style="text-indent:2em;">目录:1历史沿革,2风格特色,3传承现状,4传承意义。
 
<p style="text-indent:2em;">目录:1历史沿革,2风格特色,3传承现状,4传承意义。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p style="text-indent:2em;">据《列子·说符》篇记载:"宋有兰子者,以枝干宋元。宋元台而使见其枝。以双枝长信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并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高跷早在先秦已在民间流行。
+
<p style="text-indent:2em;">据[[ 《列子·说符》]] 篇记载:"宋有兰子者,以枝干宋元。宋元台而使见其枝。以双枝长信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并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高跷早在先秦已在民间流行。
  
<p style="text-indent:2em;">还有清人恩竹樵在他的《咏秧歌》诗中,对当时春节期间的踩高跷游艺活动也有描述:"捷足居然逐队高,步虚应许快联曹。笑他立脚无根据,也在人间走一遭。"此 诗充分说明,高跷这项民间艺术,在清代已广泛在民间流传。
+
<p style="text-indent:2em;">还有清人恩竹樵在他的《咏秧歌》诗中,对当时春节期间的踩高跷游艺活动也有描述:"捷足居然逐队高,步虚应许快联曹。笑他立脚无根据,也在人间走一遭。"此 诗充分说明,高跷这项民间艺术,在[[ 清代]] 已广泛在民间流传。
  
 
<p style="text-indent:2em;">据民间传说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腿上绑上两根长棍以后逐步演变而成今天的高跷艺术。
 
<p style="text-indent:2em;">据民间传说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腿上绑上两根长棍以后逐步演变而成今天的高跷艺术。
  
<p style="text-indent:2em;">有的传说高跷是民间社火艺人们创造的。相传有一年元宵节,各村艺人联合起来要到县城闹红火。知县老爷知道后,便想借闹红火诈一笔横财,并下令将四门吊桥吊起,凡入城者要交过桥费,否则不准入城。城外的 社火头听后,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便凑足银两准备进城。谁知县太爷又将进城过桥的钱提价了,社火头的儿子聪明多谋,又胆大心细。回家后看见墙上挂的长腿白鹤图受到了启发,便连夜赶制木棍,在木棍上装脚踏板,将木棍绑在自己腿上,脚绑在踏板上,趁夜沿城演习了一圈越过了护城河。正月十五日那天,城外的社火队都依样绑上高腿,排成队越过护城河,进了城并闹了红火。此事气坏了县太爷。有人说这就是高跷的原形。
+
<p style="text-indent:2em;">有的传说高跷是民间社火艺人们创造的。相传有一年[[ 元宵节]] ,各村艺人联合起来要到县城闹红火。知县老爷知道后,便想借闹红火诈一笔横财,并下令将四门吊桥吊起,凡入城者要交过桥费,否则不准入城。城外的 社火头听后,十分生气,但也无可奈何。便凑足银两准备进城。谁知县太爷又将进城过桥的钱提价了,社火头的儿子聪明多谋,又胆大心细。回家后看见墙上挂的长腿白鹤图受到了启发,便连夜赶制木棍,在木棍上装脚踏板,将木棍绑在自己腿上,脚绑在踏板上,趁夜沿城演习了一圈越过了护城河。正月十五日那天,城外的社火队都依样绑上高腿,排成队越过护城河,进了城并闹了红火。此事气坏了县太爷。有人说这就是高跷的原形。
  
 
<p style="text-indent:2em;">还有一种传说,高跷是御敌取胜的高将军所创。有一年,高将军率兵攻打胡兵城池,而胡兵把护城河上的 吊桥板全拆了,部队无法攻进城里。一天傍晚,高将军走出军营,突然看到正在河边觅食的大雁的长腿,受到了启发,找到破城的妙计。回营后将军叫人砍来柳木棍制成高跷,令将士们绑在腿上练习走路。经过练习,将士们都能踩着高高的柳木棍行走。将军率军渡过护城河,乘胡兵不备,一举攻城收复了城池。此后每逢春节,老 百姓也学着踩起了柳木棍。因这玩艺儿是高将军发明的,人们便把它叫"高跷",以此来纪念高将军。
 
<p style="text-indent:2em;">还有一种传说,高跷是御敌取胜的高将军所创。有一年,高将军率兵攻打胡兵城池,而胡兵把护城河上的 吊桥板全拆了,部队无法攻进城里。一天傍晚,高将军走出军营,突然看到正在河边觅食的大雁的长腿,受到了启发,找到破城的妙计。回营后将军叫人砍来柳木棍制成高跷,令将士们绑在腿上练习走路。经过练习,将士们都能踩着高高的柳木棍行走。将军率军渡过护城河,乘胡兵不备,一举攻城收复了城池。此后每逢春节,老 百姓也学着踩起了柳木棍。因这玩艺儿是高将军发明的,人们便把它叫"高跷",以此来纪念高将军。
行 33: 行 33:
  
 
<p style="text-indent:2em;">如榆木,槐木尚好,柳木次之,腐木不可用。将选好的木头经过木匠加工成4一5尺长的木棍,木棍上扁下圆,脚踏板的设置,是根据高跷的高度 而定,一般在3尺以上装置。个别地方的高度有五六尺。 高跷的绑腿绳,一般是用布制成的,这样的绑绳既能绑紧,又不勒腿脚。
 
<p style="text-indent:2em;">如榆木,槐木尚好,柳木次之,腐木不可用。将选好的木头经过木匠加工成4一5尺长的木棍,木棍上扁下圆,脚踏板的设置,是根据高跷的高度 而定,一般在3尺以上装置。个别地方的高度有五六尺。 高跷的绑腿绳,一般是用布制成的,这样的绑绳既能绑紧,又不勒腿脚。
 
+
[[File:高跷1.jpg|缩略图|350px| [https://p1.ssl.qhmsg.com/t018c054762c9c36b50.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754843-1855643.html 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踩高跷 ]]
 
===形象设置===
 
===形象设置===
<p style="text-indent:2em;">最早它们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下九流人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跷扮演的人物多是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故事里的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关羽、张飞和孔明;《西游记》里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济公和尚、小神仙和《八仙过海》里的吕洞宾、何仙姑等八仙人物形象。新中国成立后,将工、农、兵、学、商以及表现计划生育等有时代气息的人物搬上高跷。 表演者的扮相很滑稽,幽默。他们边唱边表演,生动活 泼。也有的高跷队,演员手里捧着一个直径七八寸的小 锣边走边敲,与踩步相扣,发出"堵单堵、堵单堵、堵单堵、堵单堵"的锣声。小锣在手上旋转自如,有时边扔边敲,十分有趣。因此人们编顺口溜说"堵单堵,高跷过来快些躲,踩着你,买上二两果丹皮。"
+
<p style="text-indent:2em;">最早它们扮演的人物有[[ 渔翁]] 、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下九流人物。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跷扮演的人物多是中国传统戏曲和民间故事里的人物形象,如[[ 《三国演义》]] 里的[[ 刘备]] [[ 关羽]] [[ 张飞]] 和孔明;[[ 《西游记》]] 里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济公和尚、小神仙和《八仙过海》里的吕洞宾、何仙姑等八仙人物形象。新中国成立后,将工、农、兵、学、商以及表现计划生育等有时代气息的人物搬上高跷。 表演者的扮相很滑稽,幽默。他们边唱边表演,生动活 泼。也有的高跷队,演员手里捧着一个直径七八寸的小 锣边走边敲,与踩步相扣,发出"堵单堵、堵单堵、堵单堵、堵单堵"的锣声。小锣在手上旋转自如,有时边扔边敲,十分有趣。因此人们编顺口溜说"堵单堵,高跷过来快些躲,踩着你,买上二两果丹皮。"
 
<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07644f3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3.html  https://wenku.baidu.com/view/07644f3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3.html] , 百度 2018-06-28</ref>
 
<ref>[https://wenku.baidu.com/view/07644f3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3.html  https://wenku.baidu.com/view/07644f33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c3.html] , 百度 2018-06-28</ref>
 
===服装道具===
 
===服装道具===
<p style="text-indent:2em;">是根据踩高跷表演者所扮演的人物来定的。如孙悟空身着猴服,头戴紧箍僧帽、手持金箍棒,猪八戒手拿大铁耙,济公和尚手持拂尘刷子或破蒲扇,老太婆拿一根长杆旱烟袋,关公手使青龙偃月刀等等。总之,服装与道具是根据故事里的人物而制作。
+
<p style="text-indent:2em;">是根据踩高跷表演者所扮演的人物来定的。如[[ 孙悟空]] 身着猴服,头戴紧箍僧帽、手持金箍棒,猪八戒手拿大铁耙,[[ 济公]] 和尚手持拂尘刷子或破蒲扇,老太婆拿一根长杆旱烟袋,[[ 关公]] 手使青龙偃月刀等等。总之,服装与道具是根据故事里的人物而制作。
 
 
 
===表演队形===
 
===表演队形===
 
<p style="text-indent:2em;">有一字长蛇、走八字、双排对唱、交叉剪子、蛇脱皮等队形。
 
<p style="text-indent:2em;">有一字长蛇、走八字、双排对唱、交叉剪子、蛇脱皮等队形。
行 49: 行 48:
 
==传承现状==
 
==传承现状==
 
===高邮临泽高跷===
 
===高邮临泽高跷===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或单位:高邮市临泽镇
+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或单位:[[ 高邮]] [[ 临泽]]
  
<p style="text-indent:2em;">临泽高跷是高邮市临泽镇地区著名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传统戏曲的成分与杂技类的竞技项目元素。临泽高跷已传承450多年的历史,肇始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兴盛于民国时期,复兴于20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传承至今,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p style="text-indent:2em;">临泽高跷是高邮市临泽镇地区著名的民俗文化活动,具有传统戏曲的成分与杂技类的竞技项目元素。临泽高跷已传承450多年的历史,肇始于明代,发展于清代,兴盛于[[ 民国]] 时期,复兴于20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传承至今,属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 style="text-indent:2em;">临泽高跷入选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开幕式表演,并获得优秀节目奖,另外还先后应邀参加扬州世界运河博览会以及高邮市举办的中国邮文化节和中国双黄鸭蛋节等主题活动的表演,备受人们的喜爱。
+
<p style="text-indent:2em;">临泽高跷入选首届[[ 中国]] 农民艺术节开幕式表演,并获得优秀节目奖,另外还先后应邀参加扬州世界运河博览会以及高邮市举办的中国邮文化节和中国双黄鸭蛋节等主题活动的表演,备受人们的喜爱。
<p style="text-indent:2em;">2014年2月12日临泽高跷在开罗的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内为埃及总统夫人和各国驻埃及大使夫人作了演出
+
<p style="text-indent:2em;">2014年2月12日临泽高跷在[[ 开罗]] [[ 中国]] 驻埃及大使馆内为埃及总统夫人和各国驻埃及大使夫人作了演出
 
<ref>[https://www.liuxue86.com/k_%E5%85%83%E5%AE%B5%E8%8A%82%E8%B8%A9%E9%AB%98%E8%B7%B7%E7%9A%84%E6%9D%A5%E5%8E%86/  元宵节踩高跷的来历] ,出国留学网  2018年12月25日</ref>
 
<ref>[https://www.liuxue86.com/k_%E5%85%83%E5%AE%B5%E8%8A%82%E8%B8%A9%E9%AB%98%E8%B7%B7%E7%9A%84%E6%9D%A5%E5%8E%86/  元宵节踩高跷的来历] ,出国留学网  2018年12月25日</ref>
 
===高跷走兽===
 
===高跷走兽===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稷山县
+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西]] 省稷山县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跷走兽艺术是山西省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文化活动的一种表演形式。
+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跷走兽艺术是山西省[[ 稷山]] 县清河镇阳城村庙会文化活动的一种表演形式。
  
 
<p style="text-indent:2em;">它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出现在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中,经久不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它盛行于清朝雍正初年,出现在规模盛大的庙会活动中,经久不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跷走兽由兽头、兽身和表演人员组成,表演时二人足踩高跷同演骑兽状,演员负重荷,按曲牌节拍行走。辅助配乐由锣鼓、花鼓等打击乐器组成。人及兽的造形奇特,在鼓乐声中列阵行进时,气势宏伟,十分壮观。现有的走兽形象基本都由古时流传下来,虽经多次修补,原貌仍存。其兽头和兽身由技术很高的艺人做出模型,用麻丝、麻纸、细绳、细竹、铁丝、布料等缝制和绑缚而成,并涂以五颜六色,外形威武而精美。稷山县清河镇阳城村分为南、北阳城,北阳城的走兽包括:独角兽、貅狼、麒麟、竹马、猫等,南阳城的走兽包括:黑狸虎、梅花鹿、貘等。
+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跷走兽由兽头、兽身和表演人员组成,表演时二人足踩高跷同演骑兽状,演员负重荷,按曲牌节拍行走。辅助配乐由锣鼓、花鼓等打击乐器组成。人及兽的造形奇特,在鼓乐声中列阵行进时,气势宏伟,十分壮观。现有的走兽形象基本都由古时流传下来,虽经多次修补,原貌仍存。其兽头和兽身由技术很高的艺人做出模型,用麻丝、麻纸、细绳、细竹、铁丝、布料等缝制和绑缚而成,并涂以五颜六色,外形威武而精美。[[ 稷山]] 县清河镇阳城村分为南、北阳城,北阳城的走兽包括:独角兽、貅狼、麒麟、竹马、猫等,南阳城的走兽包括:[[ 黑狸虎]] [[ 梅花鹿]] 、貘等。
 
+
[[File:高跷2.jpg|缩略图|350px| [https://p1.ssl.qhmsg.com/t018c054762c9c36b50.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754843-1855643.html 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踩高跷 ]]
 
===海城高跷===
 
===海城高跷===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海城市
+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或单位:[[ 辽宁]] [[ 海城]]
  
 
<p style="text-indent:2em;">海城高跷秧歌历史悠久,清代文献资料显示其可考的历史有三百余年。
 
<p style="text-indent:2em;">海城高跷秧歌历史悠久,清代文献资料显示其可考的历史有三百余年。
  
<p style="text-indent:2em;">清末海城高跷日见成熟,形成一支职业半职业的艺人队伍。艺人们身怀绝技,各有千秋,故其传承谱系蔚为壮观。从1820年的第一代传人小金子、大来子,到1887年第二代的红、粉、黄、蓝、白、青六朵菊花(艺名),1902年第三代的张久荣(艺名白菜心),1940年第四代的吴奎一(号抓地虎)、王凤翔(号滚地雷),1951年第五代的王连成(号王小辫),1970年第六代的陈士友(小生)、秦丽(小旦)等,出现了许多杰出的高跷艺人。
+
<p style="text-indent:2em;">清末海城高跷日见成熟,形成一支职业半职业的艺人队伍。艺人们身怀绝技,各有千秋,故其传承谱系蔚为壮观。从1820年的第一代传人小金子、大来子,到1887年第二代的红、粉、黄、蓝、白、青六朵菊花(艺名),1902年第三代的张久荣(艺名白菜心),1940年第四代的吴奎一(号抓地虎)、王凤翔(号滚地雷),1951年第五代的王连成(号王小辫),1970年第六代的[[ 陈士友]](小生)、[[ 秦丽]](小旦)等,出现了许多杰出的高跷艺人。
  
 
<p style="text-indent:2em;">海城高跷秧歌是民众十分喜爱的民间舞蹈,欢腾、奔放、热烈、火爆是其基调,优美、抒情、风趣、诙谐是其特色,二者的统一构成海城高跷秧歌的艺术特征,衍生出"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在海城高跷秧歌的表演中,气势恢宏的大场和轻快细腻的小场包括了音乐、舞蹈、杂技、戏曲等多种形式,构成以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海城高跷秧歌不仅在当地,而且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1988年它在全国广场民间舞蹈大赛中一举夺冠,1997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盛大演出,其表演独树一帜,显示出东北地区高跷秧歌的特色。
 
<p style="text-indent:2em;">海城高跷秧歌是民众十分喜爱的民间舞蹈,欢腾、奔放、热烈、火爆是其基调,优美、抒情、风趣、诙谐是其特色,二者的统一构成海城高跷秧歌的艺术特征,衍生出"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在海城高跷秧歌的表演中,气势恢宏的大场和轻快细腻的小场包括了音乐、舞蹈、杂技、戏曲等多种形式,构成以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民间广场艺术。海城高跷秧歌不仅在当地,而且在国内外都有广泛影响。1988年它在全国广场民间舞蹈大赛中一举夺冠,1997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盛大演出,其表演独树一帜,显示出东北地区高跷秧歌的特色。
 
 
===辽西高跷===
 
===辽西高跷===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锦州市
+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或单位:辽宁省[[ 锦州]]
  
 
<p style="text-indent:2em;">据可考史料,辽西高跷秧歌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据可考史料,辽西高跷秧歌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p style="text-indent:2em;">辽西高跷秧歌的特点是跷高,最低的90公分,依次升高,最高的可达240公分,
 
<p style="text-indent:2em;">辽西高跷秧歌的特点是跷高,最低的90公分,依次升高,最高的可达240公分,
 演员需坐在房檐上绑跷腿。因跷高且富弹性,舞者为保持全身平衡,双臂必须上下不停摆动,才能表演自如,由此构成辽西高跷"大大舞"的基本动律。也因为跷高,辽西高跷秧歌形成了扔、跨、蹲、别、拧等技巧和美、浪、俏、哏、逗等形态,动作潇洒漂亮,场面热烈火爆,有扭中美、美中浪、浪中俏、俏中哏、哏中逗等突出的表演特色,充分展现了辽西人的豪迈性格。
+
 演员需坐在房檐上绑跷腿。因跷高且富弹性,舞者为保持全身平衡,双臂必须上下不停摆动,才能表演自如,由此构成辽西高跷"大大舞"的基本动律。也因为跷高,辽西高跷秧歌形成了扔、跨、蹲、别、拧等技巧和美、浪、俏、哏、逗等形态,动作潇洒漂亮,场面热烈火爆,有扭中美、美中浪、浪中俏、俏中哏、哏中逗等突出的表演特色,充分展现了[[ 辽西]] 人的豪迈性格。
  
 
<p style="text-indent:2em;">辽西高跷秧歌有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一为家族传承,如大薛乡三屯村第一代传人朱秀峰(1840年出生)传了五代;二为师徒传承,如营盘乡范屯村第一代传人朱有余(1864年出生)传了四代;三为自然传承,由于辽西高跷秧歌深受群众喜爱,许多爱好者在不断观看演出中自学成才,成为新军。
 
<p style="text-indent:2em;">辽西高跷秧歌有自己独特的传承方式。一为家族传承,如大薛乡三屯村第一代传人朱秀峰(1840年出生)传了五代;二为师徒传承,如营盘乡范屯村第一代传人朱有余(1864年出生)传了四代;三为自然传承,由于辽西高跷秧歌深受群众喜爱,许多爱好者在不断观看演出中自学成才,成为新军。
行 86: 行 84:
 
===苦水高高跷===
 
===苦水高高跷===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永登县
 
<p style="text-indent:2em;">申报地区或单位:甘肃省永登县
<p style="text-indent:2em;">甘肃省永登县苦水街高高跷,起源于元末明初,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高高跷是当地一门祖辈相传的民间表演艺术,也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中一个传统的保留节目。表演者穿上传统的戏剧服装,画上秦腔剧中人物的脸谱,拿上道具,踩上高高跷,排成长队,在太平鼓队强大阵容的引导下上街表演。苦水高高跷跷腿的高度达3至3.3米,居全国之冠。
+
<p style="text-indent:2em;">[[ 甘肃]] 省永登县苦水街高高跷,起源于元末明初,已有近七百年的历史。高高跷是当地一门祖辈相传的民间表演艺术,也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社火中一个传统的保留节目。表演者穿上传统的戏剧服装,画上秦腔剧中人物的脸谱,拿上道具,踩上高高跷,排成长队,在太平鼓队强大阵容的引导下上街表演。苦水高高跷跷腿的高度达3至3.3米,居全国之冠。
 +
[[File:高跷3.jpg|缩略图|350px| [https://p1.ssl.qhmsg.com/t018c054762c9c36b50.jpg 原图链接]  [https://baike.so.com/doc/1754843-1855643.html 来自百度图片搜索] 踩高跷 ]]
  
 
==传承意义==
 
==传承意义==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跷走兽这一民间舞蹈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同时还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时下,高跷走兽这一民间舞蹈活动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抢救和传承。
 
<p style="text-indent:2em;">高跷走兽这一民间舞蹈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同时还体现了当地老百姓祈盼风调雨顺,农业丰收的美好愿望。时下,高跷走兽这一民间舞蹈活动面临青黄不接的状况,亟待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抢救和传承。
  
<p style="text-indent:2em;">海城高跷秧歌历史上曾辉煌一时,并一直在民间传承不绝。但是由于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其表演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
<p style="text-indent:2em;">[[ 海城]] 高跷秧歌历史上曾辉煌一时,并一直在民间传承不绝。但是由于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其表演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p style="text-indent:2em;">辽西高跷秧歌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当地及省内外有着广泛的群众影响。由于辽西高跷秧歌的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其表演技艺特别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高高跷"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p style="text-indent:2em;">辽西高跷秧歌具有重要的文化艺术价值,在当地及省内外有着广泛的群众影响。由于辽西高跷秧歌的一些老艺人相继去世,后继乏人,其表演技艺特别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特高高跷"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和保护。
行 99: 行 98:
 
==濒危状态==
 
==濒危状态==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p style="text-indent:2em;">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p style="text-indent:2em;">阳城高跷走兽艺术虽然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许多抢救和保护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①由于人们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村民整日忙于农务,人们对参与文化艺术表演活动日渐淡漠。 ②由于一些颇有艺术造诣的传承人相继谢世,有些绝技已失传,难以传承新一代艺人。如今虽然能表演某些节目,但受经济上的制约及展示舞台场地的限制,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审美需求的逐步提高,有一些高技能人才的外流,现组织一次有规模的庙会文艺表演举步维艰,高跷走兽艺术濒临危机,实在令人担忧。
+
<p style="text-indent:2em;">[[ 阳城]] 高跷走兽艺术虽然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了许多抢救和保护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 ①由于人们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村民整日忙于农务,人们对参与文化艺术表演活动日渐淡漠。 ②由于一些颇有艺术造诣的传承人相继谢世,有些绝技已失传,难以传承新一代艺人。如今虽然能表演某些节目,但受经济上的制约及展示舞台场地的限制,表演的机会越来越少。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审美需求的逐步提高,有一些高技能人才的外流,现组织一次有规模的庙会文艺表演举步维艰,高跷走兽艺术濒临危机,实在令人担忧。
 
== 相关视频 ==
 
== 相关视频 ==
 
{{#ev:youku|XNDE3MTIzNjMzMg|640|center|<big>高跷:刘清探清水河 蔚州镇五街俱乐部</big>|frame}}
 
{{#ev:youku|XNDE3MTIzNjMzMg|640|center|<big>高跷:刘清探清水河 蔚州镇五街俱乐部</big>|frame}}

於 2019年12月10日 (二) 20:24 的修訂

高蹺也叫"高蹺秧歌",是一種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地的民間舞蹈,因舞蹈時多雙腳踩踏木蹺而得名。

簡介

高蹺歷史久遠,源於古代百戲中的一種技術表演,北魏時即有踩高蹺的石刻畫像;高蹺一般以舞隊的形式表演,舞隊人數十多人至數十人不等;大多舞者扮演某個古代神話或歷史故事中的角色形象,服飾多模仿戲曲行頭;常用道具有扇子手絹、木棍、刀槍等;表演形式有"踩街"和"撂場"兩種,撂場有舞隊集體邊舞邊走各種隊形圖案的"大場"和兩三人表演的"小場",角色間多男女對舞,有時邊舞邊唱。各地高蹺所使用的木蹺從30厘米至300厘米,高低不一。從表演風格上又分為"文蹺"和"武蹺",文蹺重扭踩和情節表演;武蹺重炫技功夫。[1]

2006年5月20日,高蹺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高蹺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國家級

遺產類別;傳統舞蹈

申報地區;山西省,遼寧省,甘肅省,吉林

遺產編號;Ⅲ-9

代表性傳承人內容來源於非遺大數據平台

段鐵成;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吉炳成;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目錄:1歷史沿革,2風格特色,3傳承現狀,4傳承意義。

歷史沿革

《列子·說符》篇記載:"宋有蘭子者,以枝幹宋元。宋元台而使見其枝。以雙枝長信其身,屬其脛,並趨並馳,並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從文中可知,高蹺早在先秦已在民間流行。

還有清人恩竹樵在他的《詠秧歌》詩中,對當時春節期間的踩高蹺遊藝活動也有描述:"捷足居然逐隊高,步虛應許快聯曹。笑他立腳無根據,也在人間走一遭。"此 詩充分說明,高蹺這項民間藝術,在清代已廣泛在民間流傳。

據民間傳說高蹺這種形式,原來是古代人為了採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腿上綁上兩根長棍以後逐步演變而成今天的高蹺藝術。

有的傳說高蹺是民間社火藝人們創造的。相傳有一年元宵節,各村藝人聯合起來要到縣城鬧紅火。知縣老爺知道後,便想借鬧紅火詐一筆橫財,並下令將四門吊橋吊起,凡入城者要交過橋費,否則不准入城。城外的 社火頭聽後,十分生氣,但也無可奈何。便湊足銀兩準備進城。誰知縣太爺又將進城過橋的錢提價了,社火頭的兒子聰明多謀,又膽大心細。回家後看見牆上掛的長腿白鶴圖受到了啟發,便連夜趕製木棍,在木棍上裝腳踏板,將木棍綁在自己腿上,腳綁在踏板上,趁夜沿城演習了一圈越過了護城河。正月十五日那天,城外的社火隊都依樣綁上高腿,排成隊越過護城河,進了城並鬧了紅火。此事氣壞了縣太爺。有人說這就是高蹺的原形。

還有一種傳說,高蹺是禦敵取勝的高將軍所創。有一年,高將軍率兵攻打胡兵城池,而胡兵把護城河上的 吊橋板全拆了,部隊無法攻進城裡。一天傍晚,高將軍走出軍營,突然看到正在河邊覓食的大雁的長腿,受到了啟發,找到破城的妙計。回營後將軍叫人砍來柳木棍製成高蹺,令將士們綁在腿上練習走路。經過練習,將士們都能踩着高高的柳木棍行走。將軍率軍渡過護城河,乘胡兵不備,一舉攻城收復了城池。此後每逢春節,老 百姓也學着踩起了柳木棍。因這玩藝兒是高將軍發明的,人們便把它叫"高蹺",以此來紀念高將軍。

風格特色

道具選料

高蹺道具簡單,但木質的選料很講究,必須採用堅硬而有韌性的木質,

如榆木,槐木尚好,柳木次之,腐木不可用。將選好的木頭經過木匠加工成4一5尺長的木棍,木棍上扁下圓,腳踏板的設置,是根據高蹺的高度 而定,一般在3尺以上裝置。個別地方的高度有五六尺。 高蹺的綁腿繩,一般是用布製成的,這樣的綁繩既能綁緊,又不勒腿腳。

形象設置

最早它們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下九流人物。 隨着時代的變遷,高蹺扮演的人物多是中國傳統戲曲和民間故事裡的人物形象,如《三國演義》里的劉備關羽張飛和孔明;《西遊記》里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還有濟公和尚、小神仙和《八仙過海》里的呂洞賓、何仙姑等八仙人物形象。新中國成立後,將工、農、兵、學、商以及表現計劃生育等有時代氣息的人物搬上高蹺。 表演者的扮相很滑稽,幽默。他們邊唱邊表演,生動活 潑。也有的高蹺隊,演員手裡捧着一個直徑七八寸的小 鑼邊走邊敲,與踩步相扣,發出"堵單堵、堵單堵、堵單堵、堵單堵"的鑼聲。小鑼在手上旋轉自如,有時邊扔邊敲,十分有趣。因此人們編順口溜說"堵單堵,高蹺過來快些躲,踩着你,買上二兩果丹皮。" [2]

服裝道具

是根據踩高蹺表演者所扮演的人物來定的。如孫悟空身着猴服,頭戴緊箍僧帽、手持金箍棒,豬八戒手拿大鐵耙,濟公和尚手持拂塵刷子或破蒲扇,老太婆拿一根長杆旱煙袋,關公手使青龍偃月刀等等。總之,服裝與道具是根據故事裡的人物而製作。

表演隊形

有一字長蛇、走八字、雙排對唱、交叉剪子、蛇脫皮等隊形。 表演時的動作花樣有碰拐、背拐、跌叉、跳桌凳、翻跟頭、蹲走、鷂子翻身、單腿跳,還能組成二人抬轎、三人拉車、群體走天橋、拉駱馬它等多種形式的表演。高蹺表演的動作技巧性強,難度大,但都能表演的優美生動,趣味幽默,奇特而驚險,很受觀眾的喜愛。

音樂伴奏

高蹺的音樂伴奏是民間的鑼鼓樂隊伴奏。踩高蹺的步伐,全靠鑼鼓樂隊的快慢指揮着高蹺隊的表演。

傳承現狀

高郵臨澤高蹺

申報地區或單位:高郵臨澤

臨澤高蹺是高郵市臨澤鎮地區著名的民俗文化活動,具有傳統戲曲的成分與雜技類的競技項目元素。臨澤高蹺已傳承450多年的歷史,肇始於明代,發展於清代,興盛於民國時期,復興於20世紀八十年代,發展傳承至今,屬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臨澤高蹺入選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開幕式表演,並獲得優秀節目獎,另外還先後應邀參加揚州世界運河博覽會以及高郵市舉辦的中國郵文化節和中國雙黃鴨蛋節等主題活動的表演,備受人們的喜愛。

2014年2月12日臨澤高蹺在開羅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內為埃及總統夫人和各國駐埃及大使夫人作了演出 [3]

高蹺走獸

申報地區或單位:山西省稷山縣

高蹺走獸藝術是山西省稷山縣清河鎮陽城村廟會文化活動的一種表演形式。

它盛行於清朝雍正初年,出現在規模盛大的廟會活動中,經久不衰,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高蹺走獸由獸頭、獸身和表演人員組成,表演時二人足踩高蹺同演騎獸狀,演員負重荷,按曲牌節拍行走。輔助配樂由鑼鼓、花鼓等打擊樂器組成。人及獸的造形奇特,在鼓樂聲中列陣行進時,氣勢宏偉,十分壯觀。現有的走獸形象基本都由古時流傳下來,雖經多次修補,原貌仍存。其獸頭和獸身由技術很高的藝人做出模型,用麻絲、麻紙、細繩、細竹、鐵絲、布料等縫製和綁縛而成,並塗以五顏六色,外形威武而精美。稷山縣清河鎮陽城村分為南、北陽城,北陽城的走獸包括:獨角獸、貅狼、麒麟、竹馬、貓等,南陽城的走獸包括:黑狸虎梅花鹿、貘等。

海城高蹺

申報地區或單位:遼寧海城

海城高蹺秧歌歷史悠久,清代文獻資料顯示其可考的歷史有三百餘年。

清末海城高蹺日見成熟,形成一支職業半職業的藝人隊伍。藝人們身懷絕技,各有千秋,故其傳承譜系蔚為壯觀。從1820年的第一代傳人小金子、大來子,到1887年第二代的紅、粉、黃、藍、白、青六朵菊花(藝名),1902年第三代的張久榮(藝名白菜心),1940年第四代的吳奎一(號抓地虎)、王鳳翔(號滾地雷),1951年第五代的王連成(號王小辮),1970年第六代的陳士友(小生)、秦麗(小旦)等,出現了許多傑出的高蹺藝人。

海城高蹺秧歌是民眾十分喜愛的民間舞蹈,歡騰、奔放、熱烈、火爆是其基調,優美、抒情、風趣、詼諧是其特色,二者的統一構成海城高蹺秧歌的藝術特徵,衍生出"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在海城高蹺秧歌的表演中,氣勢恢宏的大場和輕快細膩的小場包括了音樂、舞蹈、雜技、戲曲等多種形式,構成以舞蹈為主體的綜合性民間廣場藝術。海城高蹺秧歌不僅在當地,而且在國內外都有廣泛影響。1988年它在全國廣場民間舞蹈大賽中一舉奪冠,1997年以來多次參加國內外各種盛大演出,其表演獨樹一幟,顯示出東北地區高蹺秧歌的特色。

遼西高蹺

申報地區或單位:遼寧省錦州

據可考史料,遼西高蹺秧歌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遼西高蹺秧歌的特點是蹺高,最低的90公分,依次升高,最高的可達240公分, 演員需坐在房檐上綁蹺腿。因蹺高且富彈性,舞者為保持全身平衡,雙臂必須上下不停擺動,才能表演自如,由此構成遼西高蹺"大大舞"的基本動律。也因為蹺高,遼西高蹺秧歌形成了扔、跨、蹲、別、擰等技巧和美、浪、俏、哏、逗等形態,動作瀟灑漂亮,場面熱烈火爆,有扭中美、美中浪、浪中俏、俏中哏、哏中逗等突出的表演特色,充分展現了遼西人的豪邁性格。

遼西高蹺秧歌有自己獨特的傳承方式。一為家族傳承,如大薛鄉三屯村第一代傳人朱秀峰(1840年出生)傳了五代;二為師徒傳承,如營盤鄉范屯村第一代傳人朱有餘(1864年出生)傳了四代;三為自然傳承,由於遼西高蹺秧歌深受群眾喜愛,許多愛好者在不斷觀看演出中自學成才,成為新軍。

苦水高高蹺

申報地區或單位:甘肅省永登縣

甘肅省永登縣苦水街高高蹺,起源於元末明初,已有近七百年的歷史。高高蹺是當地一門祖輩相傳的民間表演藝術,也是農曆二月二龍抬頭社火中一個傳統的保留節目。表演者穿上傳統的戲劇服裝,畫上秦腔劇中人物的臉譜,拿上道具,踩上高高蹺,排成長隊,在太平鼓隊強大陣容的引導下上街表演。苦水高高蹺蹺腿的高度達3至3.3米,居全國之冠。

傳承意義

高蹺走獸這一民間舞蹈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增強了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和諧,同時還體現了當地老百姓祈盼風調雨順,農業豐收的美好願望。時下,高蹺走獸這一民間舞蹈活動面臨青黃不接的狀況,亟待採取有效措施,實施搶救和傳承。

海城高蹺秧歌歷史上曾輝煌一時,並一直在民間傳承不絕。但是由於一些老藝人相繼去世,後繼乏人,其表演技藝正面臨失傳的危險,亟待搶救和保護。

遼西高蹺秧歌具有重要的文化藝術價值,在當地及省內外有着廣泛的群眾影響。由於遼西高蹺秧歌的一些老藝人相繼去世,後繼乏人,其表演技藝特別是全國獨一無二的"特高高蹺"正面臨失傳的危險,亟待搶救和保護。

苦水高高蹺面臨傳承窘境,表演人員心理不穩定,舞種生存遇到危機,需要有關部門投入財力、人力、物力進行發掘和保護。

瀕危狀態

內容來源於非遺大數據平台

陽城高蹺走獸藝術雖然在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做了許多搶救和保護工作,但仍然存在着不少難以解決的問題。 ①由於人們受市場經濟的衝擊,以及村民整日忙於農務,人們對參與文化藝術表演活動日漸淡漠。 ②由於一些頗有藝術造詣的傳承人相繼謝世,有些絕技已失傳,難以傳承新一代藝人。如今雖然能表演某些節目,但受經濟上的制約及展示舞台場地的限制,表演的機會越來越少。 ③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人民群眾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審美需求的逐步提高,有一些高技能人才的外流,現組織一次有規模的廟會文藝表演舉步維艱,高蹺走獸藝術瀕臨危機,實在令人擔憂。

相關視頻

高蹺:劉清探清水河 蔚州鎮五街俱樂部
高蹺:十棵樹 西關文化站演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