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麓台书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麓台书院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称: 麓台书院

创办时间: 1576年

创办人: 刘应节

所属地区: 潍坊浮烟山东北麓

麓台书院位于潍坊浮烟山东北麓,由明代兵部、刑部尚书刘应节建,毁于清朝末年。刘应节原籍明代潍坊,曾亲自在书院讲课,吸引了大批学子前来求学,对浮烟山和潍坊的文风繁衍起了开端作用。麓台书院是潍坊最早的书院之一,书院建立后,麓台一带便成为明清潍坊地区文化教育中心。[1]

历史背景

明代万历时期,祖籍潍坊的大臣刘应节因受锦衣卫冯邦宁和首辅张居正等人排挤,上书求归,1576年回乡。回乡后,他并未被仕途坎坷所牵绊,反而心怀抱负,致力于后代教育。他卖掉潍坊城里的房子,出资将原在浮烟山下的麓台小书院和修真观,一起迁到浮烟山山腰,与礼部按察司主事高桂共同策划,大规模修建了麓台书院,并亲任主讲十余年。1591年,刘应节去世时,吊唁者不绝,万历皇帝还遣使凭吊,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乾隆年间,麓台书院就读人数越来越多,昌邑籍进士阎循观倡议扩大书院,建成南屋十间,东屋三间,可容百余人就读。不久,进士韩梦周也辞官前来,在此讲学27年之久,当时改称程符书院。其时,莱州、滨州、莒县等地的文人学子皆慕名前来求学,朝廷也派出学使。

名人足迹

在麓台程符书院任过教的还有乾隆进士彭绍升,胶州籍举人法坤宏,吴县籍贡生汪缙以及鲁士骥等许多学者名流。他们或尊儒学,或崇佛说,用平生的才智培养出无数人才。麓台成为齐鲁大地上极具盛名的文化名地。

从汉代丞相公孙弘,到南燕国太子慕容超,从明代尚书刘应节,到清代大儒韩梦周、阎循观……麓台留下了众多求学佳话,也是文人谈书论道之地,对潍坊的文风繁衍起了重要作用。然而,民国初期,麓台书院全部拆除,只遗旧址。

现今概况

为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潍坊市人民政府决定重新在浮烟山修建新麓台书院。重建后能恢复和发展它的讲学、学术传播功能,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恢复建设的麓台书院,项目规划占地400亩,总投资6300万元,总建筑面积42000平方米,主要建设报告厅、南北展厅、南北会议室、藏书阁等。山东科技职业学院负责麓台书院的重建工作。新麓台书院修建面积达4万平方米,建筑古朴、恢宏,将与浮烟山融为一体,形成绿树青砖、亭台相济、楼阁相望、山水相融的格局。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