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竹坑明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竹坑明渠

图片来自hk01

黄竹坑明渠Staunton Creek Nullah)简称黄竹坑渠,又称香叶道明渠,是香港主要明渠之一,位于香港岛南区黄竹坑,起源于班纳山以东与金马伦山附近山谷的溪流,由香港仔运动场一带开始为人工露天渠道,沿著香叶道流出香港仔避风塘香港仔海峡)。[1]

历史

黄竹坑明渠本来为溪流,流经黄竹坑新围(部分河道现被香港仔隧道收费广场覆盖),约于南朗山道与香叶道交界开始变阔,形成浅水沙泥滩,该地亦称为涌尾。昔日该溪流两旁编布黄色的竹子,黄竹坑因而得名。香港地名来源的其中一个传说,指香港村中有一条溪水,清冽甘甜,附近居民及海上船只取作淡水饮用,称为“香江”。虽然有指故址为今薄扶林瀑布湾附近,但以香港村的地理位置,该溪流更可能是今黄竹坑明渠。另一方面,1816年有英国舰队途经香港补给,第三钦差大臣士丹顿(George Thomas Staunton)途经该溪流,便将溪流连同其出海口的泥滩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 Staunton Creek(士丹顿湾)。

溪流出口处的泥滩,昔日有大量渔船在该处停泊。

1967年,香港政府决定在该处填海,使溪流出海口西延至今址,而政府亦同时兴建露天渠道疏导流水,成为今日的黄竹坑明渠。填海区主要发展成为工业区,当时有些工厂会将污水直接排入黄竹坑明渠,污水至1990年代才消失。

港铁南港岛线路经黄竹坑明渠之上,明渠中段为黄竹坑站的所在地,因此部份明渠被覆盖成为车站及马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