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锦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锦星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2任环境局局长
图片来自google
国籍    中国(香港)

籍贯    广东顺德

出生    1963年

配偶    梁素云

黄锦星GBSJPWong Kam-sing,1963年

简介

香港建筑师,现任环境局局长[1],曾担任香港建筑师学会环境及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首任主席、环保建筑专业议会主席和香港绿色建筑议会[2]副主席等多项公职,并推动及研究适用于香港高密度都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环境标准及指引。

施政主张

黄锦星作为环境局局长,先后推出多份施政蓝图,以定下应对空气质素、减废回收、自然保育、气候变化和能源的施政方向、目标及路线图。这些蓝图包括:

  • 2013年3月,《香港清新空气蓝图》[3][4][5]
  • 2013年5月,《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6]
  • 2014年2月,《香港厨馀及园林废物计划 2014-2022》[7]
  • 2015年5月,《香港都市节能蓝图2015-2025+》[8]
  • 2015年11月,《香港气候变化报告2015》[9]
  • 2016年12月,《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 2016-2021》[10]
  • 2017年1月,《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11]

空气质素

为改善空气质素,黄锦星上任后旋即实施新一套空气质素指标[12],并推出空氣質素健康指数[13]以作配合。另外,多年来针对本地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源头(即车辆、船舶及发电厂),推行了各项措施,包括在2014年至2020年期间推行了一项超过100亿元的计划[14] [15],淘汰了约80 000辆欧盟四期以前的柴油商业车辆,以及在2020年开展另一项70亿元的计划,以淘汰约40 000辆欧盟四期的柴油商业车辆。自2015年起,香港规定远洋船舶在香港泊岸时须转用低硫燃料,成为亚洲首个实施强制船舶泊岸转油的城市[16]。自2019年起,进一步规定船舶在香港水域必须使用低硫燃料,以配合内地设立全亚洲首个船舶排放控制区[17]。发电厂亦持续减少排放空气污染物,以符合政府所定的排放上限。燃煤发电的比率已由2015年的约50%大幅减低至2020年的约25%[18]

近年,本港的整体空气质素有明显改善。在2014至2019年间,一般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包括可吸入悬浮粒子、微细悬浮粒子、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的浓度减少了22%至55%,而路边空气中上述污染物浓度亦减少了22%至44%[19]

就电动私家车占整体私家车的比例而言,香港在2019年有6.3%的新注册私家车是电动车,比例较中国内地(3.9%)及其他亚洲经济体如南韩(1.9%)、日本(0.5%)和泰国(0.1%)为高。《2019年施政报告》亦已公布政府会筹备一项20亿元先导资助计划,资助现有私人住宅楼宇停车场安装电动车充电基础设施,预计先导计划会于约三年内涵盖约60 000个私人停车位[20]

减废回收

废物管理方面,重点策略包括:

a) 按“污者自付”的原则,透过立法推展废物按量收费,并鼓励源头减废:政府已在2018年年底首次向立法会提交有关条例草案[21] [22] [23]

b) 就不同产品推行生产者责任计划:在2012至2017年间,三条与“生产者责任计划”相关的法例相继通过,分别适用于塑胶购物袋[24]、玻璃饮料容器[25]及废电器电子产品[26]。下一个目标是塑胶饮料容器,透过利用逆向自动售货机,以提升废塑胶饮料容器的回收效率。

c) 鼓励市民从源头减少厨馀:由2013年起推行“惜食香港运动”[27],建立了“大嘥鬼”的角色;开设大嘥鬼的Facebook专页及大嘥鬼的Instagram帐户,提供有关“惜食、减废”的资讯及其他环保讯息;以及透过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非政府组织推展剩食捐赠等[28]

d) 推广废物分类及回收:继约20年前开展的“蓝废纸、黄铝罐、啡胶樽”运动后,再推出干净回收运动[[29];开发流动应用程式“咪嘥嘢”[30],展示全港超过7 000个回收点;建立社区回收网络,包括“绿在区区”[31]及社区回收中心,以便在全港各区深化减废回收的工作;另推出10亿元“回收基金”,资助回收业界[32] [33];以及于2020年6月开展“减废回收2.0”宣传运动[34],向市民介绍社区回收网络已加强的服务,鼓励大众实践环保、支持循环经济及配合绿色复苏。

e) 转废为能:T·PARK [源·区]已经建成,既可处理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又能产生能源;现正在石鼓洲附近兴建一个先进的大型都市固体废物焚化设施(综合废物管理设施第一期);分阶段发展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网络,兴建多个有机资源回收中心(O‧PARKs)[35][36],并正在大埔污水处理厂试验厨馀与污泥共厌氧消化技术,将厨馀转为可再生能源。2018年,约有13 000公吨厨馀利用这项技术转废为能,2019年已提升至28 000公吨,预计到2020年,厨馀回收会扩展至部分家居厨馀,回收量估计达45 000公吨。未来两三年会再添两个厨馀处理设施:将引入厨馀与污泥共厌氧消化技术的沙田污水处理厂,以及位于北区的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二期(O‧PARK2) [37] [38]

f) 转废为材:政府拨款兴建的WEEE‧PARK(废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及回收设施)于2017年10月投入运作,采用先进科技妥善回收和处理本地产生的废电器电子产品。截至2020年7月,WEEE‧PARK 已处理约175万件废电器电子产品,包括约412 000部洗衣机、200 000部雪柜、297 000部电视机、166 000部冷气机和673 000件电脑产品,转废为材[39]。另外,政府亦提出管理园林废物的方案,将园林废物转为能源和资源。

g) 支持废纸和废塑胶回收:政府于2020年7月委聘多个服务承办商在全港收集废纸,经筛选和分拣后出口到其他地方以供循环再造;2020年在三个地区推行为期两年的先导计划,在区内的公共/私人屋邨/屋苑、学校、“绿在区区”和社区回收中心等,免费收集各类非工商业塑胶可回收物料。

自然保育

立法会于2013年通过法例,把大浪西湾(西湾)、金山及圆墩的郊野公园“不包括的土地”纳入各自的郊野公园范围,令郊野公园总面积增加约38公顷[40]。2016年,环境局渔农自然护理署完成本港首份城市级的《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41]。2017年6月,政府宣布原则上同意以非原址换地方式,保育沙罗洞具极高生态价值的私人土地,以期保育这个被誉为“山林湿地 蜻蜓天堂”的地区 [42]。政府于2018年5月修订相关条例,以期于2021年年底前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贸易,以及加重濒危物种走私和非法贸易的罚则,以阻遏有关活动[43]

环境保护署于2018年7月成立乡郊保育办公室,并预留了10亿元支持在偏远乡郊地区进行小型改善工程,以及由非牟利机构推行的乡郊保育和活化项目[44]

此外,面积约650公顷的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已于2020年4月1日正式成为香港第六个海岸公园,进一步为中华白海豚等海洋生物提供更理想的栖息地[45]

气候变化

为落实《巴黎协定》,香港特区政府已订下目标,于2030年把碳强度由2005年的水平降低65%至70%,届时人均碳排放量将减至每年3.3至3.8公吨。数据显示香港碳排放量已于2014年达到峰值,港人均碳排放量亦由2014年的6.2公吨(峰值),降至2018年的5.4公吨,预计2020年将进一步减至4.5公吨[46]。政府已邀请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以公众参与方式与民共议,以协助制订更长远的减碳策略[47]。同时,政府已成立2亿元的低碳绿色科研基金,以推动本地减碳技术和绿色科技的研发。

能源

政府在2015年公布《香港都市节能蓝图2015-2025+》,订下具体的节能目标:以2005年为基年,于2025年或之前减少能源强度40%,至今已减少超过30%。为达致此目标,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为节能及可再生能源装置提供税务优惠[48]、提升建筑物和电器的法定节能标准[49]、兴建区域供冷系统,以及推广有助现有建筑物节能的“重新校验”技术[50]及创新科技。

此外,政府亦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自2018年起引入上网电价,并且配以多项便民措施,包括放宽“村屋”天台装设太阳能发电系统的限制[51]、豁免上网电价计划的个人参与者申请商业登记及缴付相关利得税[52],以及推出采电学社,为学校和福利机构免费安装太阳能发电系统[53]。截至2020年6月底,两家电力公司合共批出逾8 600宗上网电价申请,所安装的太阳能板足以覆盖约95个标准足球场,年产电力可供约38 000个家庭使用,即超过湾仔住户数目的一半[54]。政府亦带头在其处所(包括水塘和堆填区)安装可再生能源设施,以及加大力度推行转废为能。

黄锦星于2017年推出“星星话”(局长网志)[55],以短片及图像介绍最新施政进展。另外,近年亦开设了黄锦星的Facebook专页及黄锦星的Instagram帐户,加强与公众交流。

个人经历

黄锦星在中华基督教会基慈小学[56] 毕业后,先后于圣文德书院及保良局总理联谊会第一中学(今保良局第一张永庆中学)就读,1988年在香港大学建筑系毕业,1990年代于加拿大卑诗大学研究院进修可持续建筑环境。

家庭生活

黄锦星之妻梁素云亦为建筑师,曾经担任香港建筑师学会本地事务部主席,育有一女。[57]

影片

HKGBC 10th Anniversary: 10 Years • Green Buildings 名人语 “绿”
Mr WONG Kam-sing 黄锦星先生

参考文献

  1. “中央任命香港特区第四届政府主要官员”. 政府新闻处. 2012年06月. 
  2. 香港绿色建筑议会的Facebook专页
  3. 《香港清新空气蓝图》 (PDF). 环境局. 2013年03月. 
  4. “《香港清新空气蓝图》阐述政府改善空气质素的决心(附图/短片)-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3年03月. 
  5. 《香港清新空气蓝图2013-2017进度报告》 (PDF). 环境局. 2017年06月. 
  6. 《香港资源循环蓝图2013-2022》 (PDF). 环境局. 2013年05月. 
  7. 《香港厨馀及园林废物计划 2014-2022》 (PDF). 环境局. 2014年02月. 
  8. 《香港都市节能蓝图2015-2025+》 (PDF). 环境局. 2015年05月. 
  9. 《香港气候变化报告2015》 (PDF). 环境局. 2015年11月. 
  10. 《香港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 (2016-21)》 (PDF). 环境局. 2016年12月. 
  11. 《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30+》 (PDF). 环境局. 2017年1月. 
  12. “政府欢迎立法会通过《2013年空气污染管制(修订)条例》新空气质素指标 -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3年7月. 
  13. ““空气质素健康指数”明日起正式推出 -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3年12月. 
  14. “环保署三月一日起推出淘汰欧盟四期以前柴油商业车辆特惠资助计划 -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4年2月. 
  15. “改善空气 雷厉风行 老旧柴油车 被‘判死刑’”. 成报. 2012年10月. 
  16. “远洋船由七月一日起停泊时须转用洁净燃料 -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5年6月. 
  17. “香港水域船只今日起须使用合规格燃料 -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9年1月. 
  18. “政府进一步减低发电厂排放”. 政府新闻处. 2019年12月. 
  19. “环境保护署提交的立法会文件:改善空气质素的整体策略” (PDF). 香港立法会. 2019年12月. 
  20. “环境保护署提交的立法会文件:改善空气质素的进一步措施(第一部分)” (PDF). 香港立法会. 2019年12月. 
  21. “环境局即将就都市固体废物收费提交条例草案 –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8年10月. 
  22. “立法会参考资料摘要:《2018年废物处置(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修订)条例草案》” (PDF). 香港立法会. 2018年10月. 
  23. “立法会:环境局局长动议二读《2018年废物处置(都市固体废物收费)(修订)条例草案》发言全文(只有中文)”. 政府新闻处. 2018年11月. 
  24. “全面推行塑胶购物袋收费”. 环境保护署. 
  25. “玻璃饮料容器生产者责任计划”. 环境保护署. 
  26. “废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计划”. 环境保护署. 
  27. “惜食香港专页”. 环境保护署. 
  28. “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 环境保护署. 
  29. “环保署开展干净回收宣传教育运动推动全民减废(附图) -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7年12月. 
  30. “香港减废网站”. 环境保护署. 
  31. “绿在区区专页”. 环境保护署. 
  32. “回收基金专页”. 环境保护署. 
  33. “黄锦星盼快审回收基金助源头减废”. 星岛日报. 2015年1月. 
  34. “减废回收2.0:‘悭多啲 点止三色咁简单’(附图)–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20年6月. 
  35. “有机资源回收中心第一期”. 环境保护署. 
  36. “筹建6有机资源回收中心”. AM730. 2014年2月. 
  37. “厨馀回收:中央处理 发电为本 -《星星话》局长网志(只有中文)”. 2019年5月. 
  38. “厨馀回收 (二):中央处理 创新“消化”-《星星话》局长网志(只有中文)”. 2019月9月. 
  39. “喂!2676 8888 旧电器免费回收 -《星星话》局长网志(只有中文)”. 2019年7月. 
  40. “大浪西湾、金山及圆墩的‘不包括土地’将纳入郊野公园范围 – 新闻公报”. 渔农自然护理署. 2013年7月. 
  41. “《生物多样性策略及行动计划》网站”. 渔农自然护理署. 
  42. “以非原址换地方式长远保育沙罗洞(附图)-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7年6月. 
  43. “政府将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贸易及加重濒危物种非法贸易罚则 – 新闻公报”. 渔农自然护理署. 2018年4月. 
  44. “乡郊保育办公室”网站. 环境保护署. 
  45. “政府刊宪指定大屿山西南海岸公园 -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9年12月. 
  46. “气候行动:‘地球日’50周年主题 -《星星话》局长网志(只有中文)”. 环境局. 2020年4月. 
  47. “长远减碳策略公众参与网站”. 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48. “提升税务优惠推动可再生能源及建筑物能源效益 -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8年3月. 
  49. “《屋宇装备装置能源效益实务守则》和《建筑物能源审核实务守则》新版刊宪-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8年11月. 
  50. “‘重新校验’网站”. 机电工程署. 
  51. “《太阳能光伏系统安装指南》今日推出 -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8年10月. 
  52. “立法会参考资料摘要:《豁免利得税(上网电价计划)令》” (PDF). 香港立法会. 2019年12月. 
  53. “政府推出‘采电学社’支援太阳能发展 – 新闻公报”. 政府新闻处. 2019年3月. 
  54. “上网电价 税务豁免令 - 黄锦星Facebook专页(只有中文)”. 2020年3月. 
  55. “星星话(只有中文)”. 环境局. 
  56. “中环出更:巧遇小学同窗 黄锦星喜合照”. 东方日报. 2013年11月. 
  57. 黄锦星 - 在世人物 (Wong Kam-sing),ww.cn.free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