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居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居采
出生 933年
四川成都
逝世 993年?
国籍 中国唐朝
职业 画家
知名于 善长画花鸟画。
知名作品 《山鹧棘雀图》

黄居采( 933年-993年以后),字伯鸾,四川成都人[1]。著名画家黄筌之子,曾在后蜀任翰林待诏,后随蜀主降宋,在北宋翰林院为翰林待诏,他承传家风,使富丽工巧的黄氏花鸟画风在宋初盛极一时。

黄筌、黄居采和江南的徐熙,形成了花鸟画的两大流派。黄氏父子长期在宫廷供职,为皇家作画,所画大都是宫廷的奇花怪石、珍禽瑞鸟[2]

代表作品

《山鹧棘雀图》蔵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一幅理想性的写生画,画中主题是生活在自然中的鸟类:山鹧、麻雀。

“山鹧”是一种红嘴的蓝雀,特色是红色的嘴与双脚,身体淡蓝色,翅膀不大,尾巴却很长。因此,山鹧的飞行能力不是很好,但体态却非常美丽。

“麻雀”是最常见的鸟,在台湾,麻雀喜欢栖息在村庄里,和人家互动良好,所以闽南话又称为“厝鸟”。《山鹧棘雀图》中的麻雀并不是厝鸟,而是野生的山雀,差别在于,脸上没有黑色的雀斑,也不太飞入寻常百姓家。

“棘”是山里常见的植物,《山鹧棘雀图》里,成为山雀栖停的地方。

黄居采将山鹧的红嘴喙、山雀的特色神情、山棘的姿态都捕捉得很准确,让人相信它们的确是长这个模样。

这是宋代花鸟画家很重要的“写生”观念。写生就是要写出、画出“生”。要活生生的,不是死板的标本。如果不能达到这点,是无法成为第一流的画家。

《山鹧棘雀图》景物有动有静,配合得宜。像山鹧跳到石上,伸颈欲饮溪水的神态,就非常生动。另麻雀或飞、或鸣、或俯视下方,是动的一面;而细竹、凤尾蕨和近景两丛野草,有的朝左,有的朝右,表现出无风时意态伸展的姿势,则都予人慢条斯理和宁静的觉得。下方的大石上,山鹧的身体从喙尖到尾端,简直横贯整个画幅。背景则以巨石土坡,搭配麻雀、荆棘、蕨竹,布满了整个画面。画的重心在于画幅的中间位置,构成近于北宋山水画中轴线的构图方式。[3][4]

参考资料

  1. 故宫文物月刋.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06. 
  2. 中国考古集成. 北京出版社. 
  3. 黄居采. 山鹧棘雀图. 国立故宫博物院. [2019-05-12]. 
  4. 艺术家. 艺术家杂志社.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