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黄葆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黄葆光
图片来自36O

黄葆光 黄葆光,宋朝官员,出使高丽,补将仕郎,试吏部铨第一,官至侍御史,上《平夷书》。

基本资料

  姓名:黄葆光   性别:男   出生年月:不详   国籍:中国   时代:宋   籍贯:黟县   民族:汉族   身份:官员

个人简介

黄葆光,字符辉,黟县人。   十六岁就读太学,试礼部不中。出使高丽,补将仕郎,试吏部铨第一。   以铨试优等赐进士出身,迁监察御史,擢左司谏,官至侍御史,上《平夷书》。   擢拔为秘书丞,上疏“蔡京强悍自专,侈大过制,无君臣之分。”。因忤蔡京谪昭州安置。

  死于安逸,被当地人民所纪念,在一些史书有其资料记载。

史籍记载

《新安文献志》卷七七洪迈《黄侍御葆光传》:“黄侍御葆光,字符晖,黟县人。”   《新安志》卷八《叙进士题名》:“政和元年:黄葆光,黟,铨试优等,赐第,侍御史。”   《舆地纪胜》卷二十《江南东路·徽州人物》:“黄葆光,黟县人。为侍御史,奏蔡京开僭拟之路,谪昭州安置。”

黄葆光,字元晖,徽州黟人。应举不第,以从使高丽得官,试吏部铨第一,赐进士出身。由徐州司理参军为太学博士,迁秘书省校书郎,擢监察御史左司谏。始莅职,即言:“三省吏猥多,如迁补、升转、奉入、赏劳之类,非元丰旧制者,其大弊有十,愿一切革去。”徽宗即命厘正之,一时士论翕然。而蔡京怒其异己,密白帝,请降御笔云:“当丰亨豫大之时,为衰乱减损之计。”徙葆光符宝郎。省吏醵钱入宝箓宫,作十道斋报上恩,帝思其忠,明年,复拜侍御史。

  辽人李良嗣来归,上《平夷书》规进用,擢秘书丞。葆光论其五不可,大概言“良嗣凶黠忿鸷,犯不赦之罪于邻国,逃命逭死,妄作《平夷》等书,万一露泄,为患不细。中秘图书之府,岂宜以罪人为之?宜厚其禄赐,置诸畿甸之外。”又言:“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刚健者君之德,而其道不可屈;柔顺者臣之常,而其分不可亢。苟致屈以求合,则是伤仁,非所以驭下也;苟矫亢以求伸,则是犯分,非所以尊君也。”帝感悟,命近臣读其奏于殿中。

  自崇宁后,增朝士,兼局多,葆光以为言。乃命蔡京裁定,京阳请一切废罢,以激怒士大夫。葆光言:“如礼制局详议官至七员、检讨官至十六员,制造局至三十余员,岂不能省去一二,上副明天子之意?”时皆壮之。

  政和末,岁旱,帝以为念。葆光上疏曰:“陛下德足以动天,恩足以感人,检身治事,常若不及,而不能感召和气,臣所以不能无疑也。盖人君有屈己逮下之心,而人臣无归美报上之意者,能致阴阳之变;人君有慈惠恻怛之心,而人臣无将顺奉承之意者,能致阴阳之变。陛下恭俭敦朴以先天下,而太师蔡京侈大过制,非所以明君臣之分;陛下以绍述为心,而京所行乃背元丰之法,强悍自专,不肯上承德意。太宰郑居中、少宰余深依违畏避,不能任天下之责。此天气下而地不应,大臣不能尚德以应陛下之所求者如此。”疏入不报。且欲再上章,京权势震赫,举朝结舌,葆光独出力攻之。京惧,中以它事,贬知昭州立山县。又使言官论其附会交结,泄漏密语,诏以章揭示朝堂,安置昭州。京致仕,召为职方员外郎,改知处州。州当方腊残乱之后,尽心收养,民列上其状。加直秘阁,再任,卒,年五十八,州人祠之。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