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鼠型斑疹伤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鼠型斑疹伤寒,即是地方性斑疹伤寒(endemic typhus),病原体为伤寒立克次体(Rickettsia typhus),主要流行于家之间,印度鼠蚤为由鼠类传给人的主要媒介[1]跳蚤吸血后获得病原体,其在中肠上皮细胞增殖,再释入体腔,随蚤粪排出,经皮肤伤口或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体。此并不能直接人传人,自然界的感染源存留于鼠→蚤→鼠的传染环内。病人可以使用治疗四环霉素或氯霉素治疗。

概述

地方性斑疹伤寒亦称蚤型或鼠型斑疹伤寒。由莫氏立克次体以鼠蚤为媒介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似,但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极低。

病原学

病原为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mooseri),其形态、染色和对热、消毒剂的抵抗力与普氏立克次体相似,但很少呈长链排列。两者各含3/4种特异性颗粒性抗原,和1/4组特异性可溶性抗原;后者耐热,为两者所共有,故可产生交叉反应。不耐热的颗粒性抗原则各具特异性,可藉补结试验而相互区别。莫氏立克次体所致的豚鼠阴囊反应远较普氏立克次体所致者为明显,对小鼠和大鼠的致病性也较强。病原体接种于小鼠腹腔后可引起腹膜炎、立克次体血症,并在各脏器内查见病原体。

莫氏立克次体的形态、染色特点、生化反应、培养条件及抵抗力均与普氏立克次体相似。但在动物实验上可以区别:①莫氏立克次体接种雄性豚鼠腹腔后,豚鼠除发热外,阴囊高度水肿,称之为豚鼠阴囊现象。莫氏立克次体在睾丸鞘膜的浆细胞中繁殖甚多,其鞘膜渗出液涂片可查见大量立克次体。普氏立克次体仅引起轻度阴囊反应。②莫氏立克次体可引起大白鼠发热或致死,并在其脑内存活数月,故可用之保存菌种或传代。而普氏立克次体仅使大白鼠形成隐性感染。③莫氏立克次体接种于小白鼠腹腔内可引起致死性腹膜炎及败血症。

莫氏立克次体与普氏立克次体[2]有共同的可溶性抗原,故二者有交叉反应,均能与变形杆菌OX19发生凝集反应。但二者的颗粒性抗原不同,用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可将其区别。

视频

鼠型斑疹伤寒 相关视频

斑疹伤寒历史
流行性斑疹伤寒的重要体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