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鼻甲肥大

鼻甲肥大
原圖鏈接  

鼻甲肥大是鼻粘膜长期性遭受发炎刺激性而造成的鼻腔粘膜水肿肥大,造成鼻孔堵塞,出現呼吸不畅,引起血氧浓度减少,影响别的组织和人体器官的作用新陈代谢,尤其是出現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比较严重病发症,表现症状如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胸闷气短、胸口痛、精神面貌不佳等。

目录

病因

  1. 长期烟酒刺激烟酒:是人们健康的大敌,几乎每种疾病都与烟酒有关,鼻甲肥大也不例外。长期的烟酒刺激会导致鼻甲肥大。
  2. 存在上呼吸道病变(鼻窦炎、鼻中隔脓肿、慢性增殖体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3. 长期使用麻黄素溶液,或滴鼻净滴鼻。
  4. 长期的慢性疾病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植物神经紊乱,使鼻腔炎症反复发作。[1]

临床症状

 
鼻甲肥大特点
原圖鏈接  
  1. 流鼻涕粘着稠,呈淡清稀或淡黄色脓性分泌物。因为分必物逆流至鼻后,刺激性咽喉造成咳嗽、咳嗽有痰。
  2. 鼻塞较重,讲话含有鼻声伴随吸气阻碍,嗅觉问题。而且吸气多持续性、张口呼吸。
  3. 当鼻中隔软骨遭受中鼻腔被压迫时,造成三叉神经眼支所分离出来的筛前神经受力造成发炎,出現额头和鼻梁骨涨痛,有时候眼圈也一样,称之为筛前神经痛或筛前神经综合症。
  4. 鼻孔粘膜呈粉色或暗紫色的发胀,表层呈节状或黑桑葚状,凸凹不平,下鼻甲前端以及分散缘显著,触有硬实感。
  5. 下鼻甲与中鼻腔均肥厚,造成鼻孔阻塞。鼻孔底端或下鼻腔有粘液性或黏脓性分泌物。
  6. 部分粘膜收拢对血管收缩剂不显著。[2]

检 查

鼻甲肥大的诊断主要依靠鼻内窥镜检查,鼻甲肥大窥镜下可表现为:

  1. 下鼻甲明显肥大,或下鼻甲与中鼻甲均肥大,常致鼻腔堵塞。鼻腔底部或下鼻道有粘液性或粘脓性分泌物。
  2. 粘膜肿胀,呈粉红色或紫红色,表面不平,或呈结节状或桑椹状,尤以下鼻甲前端及其游离缘为明显。探针轻压凹陷不明显,触之有硬实感。
  3. 局部用血管收缩剂后粘膜收缩不明显。

治疗方法

  1. 滴鼻药:鼻甲肥大最主要症状就是鼻塞,滴鼻药对鼻塞马上有效是由于含有大量的血管收缩剂,使鼻黏膜血管收缩,鼻腔的空间得以扩展,鼻子暂时性通畅。
  2. 口服药物:对于某些肥大的下鼻甲,使用中西药物治疗。
  3. 传统手术:除药物治疗外,改善鼻通气的方法还有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冷冻、微波、激光及鼻息肉切割器部分切除等;但上述方法对下鼻甲粘膜损伤较大,术后疼痛,出血,结痂,干燥,鼻腔异味,感染,鼻腔粘连,不同程度影响鼻腔的功能。
  4. 采用先进的美国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鼻甲肥大,该技术尤其适合老年、儿童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尽可能保护鼻甲功能的前提下进行鼻甲减肥,改善饮鼻甲肥大引起的鼻塞、呼吸不畅等症状。[3]

预防方法

  1. 增加体育锻炼,选择医疗保健操、太极拳五禽戏、打乒乓球、舞剑等项目,持之以恒,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夏季开始,坚持用冷水洗面擦鼻,增耐寒能力。寒冷或气候剧变时应避免受凉,防止感冒,外出时要戴好口罩。
  2. 鼻塞时不可强行擤鼻,以免引起鼻腔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生鼻出血,亦可防止带菌粘液逆入鼻咽部并发中耳炎。
  3. 采用自我鼻按摩手法,用两手食指和中指同时按摩眼内角鼻梁处,由上到下为1次,共80次;用中指揉按在鼻翼两旁约1厘米处,作旋转状按摩,共70次;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同时按摩眉心中央,然后沿眉毛向外按摩到两侧太阳穴,共60次。可反复按摩,早、中、晚各一次。能有效地防止鼻炎的发生与改善已患慢性鼻炎的病情。
  4. 用温开水将鼻腔结痂洗净,再以棉签蘸生蜂蜜涂鼻腔患处,每日1次,至鼻腔无痛痒,无分泌物结痂,嗅觉恢复为止。
  5. 饮食宜易消化吸收食物。忌食生冷、烟、酒、辛燥刺激之品。
  6. 患感冒时要及时彻底地治疗,以免引起鼻炎,最终导致鼻甲肥大发生。[4]

饮食禁忌

  1. 忌大量饮酒 喝酒时挥发的酒精可从鼻孔进入鼻腔,刺激鼻粘膜,使鼻粘膜发生充血。鼻粘膜反复充血则必然导致鼻甲肥大的发生和发展。嗜酒习惯不仅容易导致鼻甲肥大,也是使病情缠绵难愈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忌辛辣刺激食物 辣椒、胡椒、咖喱、芥末、桂皮及过浓的香料等辛辣刺激物,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炎性改变,使鼻粘膜充血加重,同时也会使头痛、鼻塞的症状加重,故应忌之。
  3. 忌咸寒之物 咸菜、咸鱼及各种过咸水产品,其性本寒凉,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咸伤血",食后会使病变部位粘膜收缩,加重鼻塞、咽喉不适之症状。
  4. 忌烟 烟含有尼古丁,对粘膜有刺激作用,当粘膜受到烟的刺激后会使分泌物增加,所以有人在吸烟后出现鼻涕大量增加,涕液变浓。再则,烟的刺激作用会使鼻痒、喷嚏等症状加重。
  5. 忌生冷食物 本病属外感风寒型及邪滞鼻窍型者应避免生冷食物,患者如多食生冷寒性食物,如各种冷饮、冰冻物品、冰镇生梨、冰西瓜等,会刺激鼻部粘膜,以致病情不易好转。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