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齐映」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齊映'''({{bd|747年||795年|catIdx=Q}}),瀛州高陽(今河北高陽)人。 父齊玘,官至檢校兵部侍郎。齊皎之…”)
 
行 1: 行 1:
 +
 +
='''<big>齊映</big>'''=
 +
 +
[[File:齊映10001.jpg|250px|缩略图|右|齊映]]
 +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50250454467&di=b2be57863350542de87b869ce6606e56&imgtype=0&src=http%3A%2F%2Fd.ifengimg.com%2Fw600%2Fp0.ifengimg.com%2Fpmop%2F2018%2F0531%2FA5E2CB04867884D39C76C010CBA290A2CF3F3BBD5_size73_w640_h483.jpeg 原图链接]
 +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html 图片来自]]]
 
'''齊映'''({{bd|747年||795年|catIdx=Q}}),[[瀛州]][[高陽]](今[[河北]][[高陽]])人。
 
'''齊映'''({{bd|747年||795年|catIdx=Q}}),[[瀛州]][[高陽]](今[[河北]][[高陽]])人。
 +
 +
==<small>人物生平</small>==
  
 
 父[[齊玘]],官至檢校兵部侍郎。[[齊皎]]之弟,善畫山水。[[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己酉科状元,舉博學鴻詞,補[[河南府]][[參軍]],[[滑亳節度使]][[令狐彰]]聘为掌书记。令狐彰病重时,召见齐映起草临终章表,齐映劝他请求朝廷派替代他的人,並遣子回京都私第。令狐彰都同意,还把女儿许配给齐映。<ref>《[[新唐書]]‧齊映傳》:“滑毫節度使令狐彰署掌書記,彰疾甚,引映託後事。映因說彰納節,歸諸子京師。”</ref>令狐彰死后,发生了兵乱,齊映逃归东都,河阳三城使[[马燧]]聘為[[判官]],上奏为[[殿中侍御史]]。<ref>《旧唐书》卷136《齐映传》“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河阳三城使马燧辟为判官”。《[[旧唐书]]》卷134《马燧传》:“大历十年,河阳三城兵乱……以燧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河阳三城使。”</ref>[[建中]]年初(780年)宰相[[卢杞]]举荐升[[刑部]][[员外郎]]。[[张镒]]出镇[[凤翔]](治所在今凤翔),齐映任张镒判官。建中四年(783),爆發[[泾原兵变]],[[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张镒被部将[[李楚琳]]所杀,齐映逃至奉天,授[[御史中丞]]。[[興元]]元年(784年)随帝巡幸[[梁州]](今陕西固城以西),路途险峻难行,齐映为德宗牵马,德宗恐马伤齐映,命其放缰辔,他说:“马奔踢,不过伤臣,若危及圣上,臣虽死不足推责。”官[[给事中]],又改[[中书舍人]]。[[貞元]]二年(786年)以舍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改[[中書侍郎]],封'''河間縣男''',與[[崔造]]、[[劉滋]]共同輔政。齊映與左僕射[[张延赏]]早年有交情,张延赏向齐映为亲属求官,遭拒,遂怀恨在心,向皇帝弹劾齐映“非宰相之器”。<ref>《[[新唐書]]‧齊映傳》: “映微時,張延賞遇之善。及映相,而延賞為左仆射,數為映畫事,又為所親求官,映不答,延賞恚。既復用,即劾映非宰相器。”</ref>贞元三年正月二十七日,被贬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转[[衡州]]刺史。後為桂管、江西兩觀察使。贞元十一年七月卒。追赠为礼部尚书,諡曰'''忠'''。
 
 父[[齊玘]],官至檢校兵部侍郎。[[齊皎]]之弟,善畫山水。[[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年)己酉科状元,舉博學鴻詞,補[[河南府]][[參軍]],[[滑亳節度使]][[令狐彰]]聘为掌书记。令狐彰病重时,召见齐映起草临终章表,齐映劝他请求朝廷派替代他的人,並遣子回京都私第。令狐彰都同意,还把女儿许配给齐映。<ref>《[[新唐書]]‧齊映傳》:“滑毫節度使令狐彰署掌書記,彰疾甚,引映託後事。映因說彰納節,歸諸子京師。”</ref>令狐彰死后,发生了兵乱,齊映逃归东都,河阳三城使[[马燧]]聘為[[判官]],上奏为[[殿中侍御史]]。<ref>《旧唐书》卷136《齐映传》“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河阳三城使马燧辟为判官”。《[[旧唐书]]》卷134《马燧传》:“大历十年,河阳三城兵乱……以燧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河阳三城使。”</ref>[[建中]]年初(780年)宰相[[卢杞]]举荐升[[刑部]][[员外郎]]。[[张镒]]出镇[[凤翔]](治所在今凤翔),齐映任张镒判官。建中四年(783),爆發[[泾原兵变]],[[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陕西]][[乾县]])。张镒被部将[[李楚琳]]所杀,齐映逃至奉天,授[[御史中丞]]。[[興元]]元年(784年)随帝巡幸[[梁州]](今陕西固城以西),路途险峻难行,齐映为德宗牵马,德宗恐马伤齐映,命其放缰辔,他说:“马奔踢,不过伤臣,若危及圣上,臣虽死不足推责。”官[[给事中]],又改[[中书舍人]]。[[貞元]]二年(786年)以舍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改[[中書侍郎]],封'''河間縣男''',與[[崔造]]、[[劉滋]]共同輔政。齊映與左僕射[[张延赏]]早年有交情,张延赏向齐映为亲属求官,遭拒,遂怀恨在心,向皇帝弹劾齐映“非宰相之器”。<ref>《[[新唐書]]‧齊映傳》: “映微時,張延賞遇之善。及映相,而延賞為左仆射,數為映畫事,又為所親求官,映不答,延賞恚。既復用,即劾映非宰相器。”</ref>贞元三年正月二十七日,被贬为[[夔州]](今[[重庆]][[奉节]])刺史,转[[衡州]]刺史。後為桂管、江西兩觀察使。贞元十一年七月卒。追赠为礼部尚书,諡曰'''忠'''。

於 2019年2月15日 (五) 22:20 的修訂

齊映

齊映

原圖鏈接 圖片來自]] 齊映(747年-795年),瀛州高陽(今河北高陽)人。

人物生平

齊玘,官至檢校兵部侍郎。齊皎之弟,善畫山水。唐代宗大曆四年(769年)己酉科狀元,舉博學鴻詞,補河南府參軍滑亳節度使令狐彰聘為掌書記。令狐彰病重時,召見齊映起草臨終章表,齊映勸他請求朝廷派替代他的人,並遣子回京都私第。令狐彰都同意,還把女兒許配給齊映。[1]令狐彰死後,發生了兵亂,齊映逃歸東都,河陽三城使馬燧聘為判官,上奏為殿中侍御史[2]建中年初(780年)宰相盧杞舉薦升刑部員外郎張鎰出鎮鳳翔(治所在今鳳翔),齊映任張鎰判官。建中四年(783),爆發涇原兵變唐德宗出奔奉天(今陝西乾縣)。張鎰被部將李楚琳所殺,齊映逃至奉天,授御史中丞興元元年(784年)隨帝巡幸梁州(今陝西固城以西),路途險峻難行,齊映為德宗牽馬,德宗恐馬傷齊映,命其放韁轡,他說:「馬奔踢,不過傷臣,若危及聖上,臣雖死不足推責。」官給事中,又改中書舍人貞元二年(786年)以舍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不久改中書侍郎,封河間縣男,與崔造劉滋共同輔政。齊映與左僕射張延賞早年有交情,張延賞向齊映為親屬求官,遭拒,遂懷恨在心,向皇帝彈劾齊映「非宰相之器」。[3]貞元三年正月二十七日,被貶為夔州(今重慶奉節)刺史,轉衡州刺史。後為桂管、江西兩觀察使。貞元十一年七月卒。追贈為禮部尚書,諡曰

注釋

  1. 新唐書‧齊映傳》:「滑毫節度使令狐彰署掌書記,彰疾甚,引映託後事。映因說彰納節,歸諸子京師。」
  2. 《舊唐書》卷136《齊映傳》「彰卒後兵亂,映脫身歸東都,河陽三城使馬燧闢為判官」。《舊唐書》卷134《馬燧傳》:「大曆十年,河陽三城兵亂……以燧檢校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河陽三城使。」
  3. 新唐書‧齊映傳》: 「映微時,張延賞遇之善。及映相,而延賞為左僕射,數為映畫事,又為所親求官,映不答,延賞恚。既復用,即劾映非宰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