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龙城街道

龙城街道,隶属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位于龙岗区中心城,东与龙岗、宝龙街道毗邻,西与东莞市凤岗镇接壤,南连横岗、园山街道,北与龙岗街道相通,辖区面积34.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1.23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91.69%。截至2019年8月,龙城街道辖区人口约55.49万人。截至2019年10月,龙城街道下辖15个社区。

龙城街道是龙岗区的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是2011年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运动员村、媒体中心所在地,拥有深圳市六个“城市新客厅”之一的大运新城。辖区有各类公园37个、面积574.94公顷,其中市政公园7个、社区公园22个、街心公园8个。辖区绿化总面积11.423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18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总面积约7.24平方公里,绿地覆盖率36.5%。

2017年,龙城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14亿元,同比增长5.7%。 [1]

中文名: 龙城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深圳市龙岗区

地理位置: 龙岗区中心城

面 积: 34.06 km²

下辖地区: 15个社区

电话区号: 0755

邮政区码: 518172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55.49 万(2019年)

车牌代码: 粤B

目录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龙城街道曾先后是越国、吴国、楚国的属地。经吴国的拓展开发,龙岗一带人口渐多,日趋兴旺。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宝安县建立,龙岗在其内。

东晋、南北朝和五代、两宋时期,北方中原一带的人民因避战祸而迁居岭南,加快了这里的开发。今龙岗一带的客家人,多为当时北方移民的后裔。

清朝初期,龙城街道属新安县。

民国时期,龙城街道属惠阳县。

新中国成立初期,龙岗乡先后属惠阳县第二区、第三区。

1957年12月,撤区并乡,第三区各小乡合并为龙岗、横岗二乡。

1958年10月,龙岗乡与横岗乡合并成立龙岗公社。同年11月,龙岗公社改属宝安县。

1983年7月,龙岗公社改称龙岗区。

1986年10月,撤区建龙岗镇。

1993年1月,宝安撤县分设宝安、龙岗二区,龙岗镇隶属龙岗区。

2003年11月26日,龙岗区撤销龙岗镇改设龙城、龙岗两个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

截至2019年10月,龙城街道下辖15个社区,街道办事处驻深圳市龙岗区龙城沙园路9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龙城街道,位于龙岗区中心城,东与龙岗、宝龙街道毗邻,西与东莞市凤岗镇接壤,南连横岗、园山街道,北与龙岗街道相通,辖区面积34.0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1.23平方公里,占辖区总面积91.69%。

气候

龙城街道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每年有1~2次台风经过。年均气温22℃,最高气温36.6℃,最低气温1.4℃。年均相对湿度80%,年均降水量1933毫米,无霜期长达335天。气候温和,四季常绿。

人口

截至2019年8月,龙城街道辖区人口约55.49万人。

经济

综述

2017年,龙城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6.14亿元,同比增长5.7%。

第一产业

1993年,龙岗镇积极发展创汇农业,逐步形成以蔬菜、水果、水产、畜禽、花卉五大产品生产为主的外向型创汇农业新格局。

第二产业

2017年,龙城街道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6.25亿元,同比增长7.7%。

第三产业

2017年,龙城街道第三产业增加值319.88亿元,同比增长5.5%。

交通编辑

截至2019年8月,龙城街道有市政道路228条,总里程175公里,其中高速路5条(深汕、机荷、博深、水官、惠盐),快速路1条(北通道)。厦深高铁穿越龙城南部,地铁3号线(龙岗线)由西向东穿越整个辖区。东部过境高速、外环高速及地铁14号、16号线正在建设。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8月,龙城街道有中小学校26所,其中公办学校19所、民办学校7所,在校学生约5.27万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已落户大运新城片区,国际大学园已初具规模。

文体事业

截至2019年8月,龙城街道聚集了大运中心、龙岗区体育中心、龙岗区文化中心、红立方等各类文体设施。

历史文化

综述

龙城街道客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共计16处文物,有800多年历史的宋代盐官陈康适墓。陈康适也是目前龙岗见于历史记载的历史人物。另有西埔新居、松元角老围、松子岭老围、上角环排屋等围屋,有昇齐楼等5处炮楼院和南岳公祠。

文化遗产

龙城舞麒麟活动出现在民国末年,每逢新春佳节及其他喜庆日子,人们都喜欢舞麒麟以示庆贺,祈求平安大吉,国泰民安。

每年年初二(当地客家人俗称开年)至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舞麒麟活动的高潮,各村及各家各户都会请麒麟队来拜年。麒麟拜完祠堂和“家门”后,进行舞麒麟和武术表演,又谓之“打麒麟”。龙城“打麒麟”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舞麒麟表演为主,第二部分则以武术表演为主。舞麒麟融舞蹈、音乐、武术于一体。

方言

龙城街道原住民所使用方言是客家方言。

文物古迹

西埔新居

西埔新居始建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占地面积6735平方米,是区级保护文物,有着厚重的客家文化底蕴。西埔新居的起源要从一个家族的迁徙与兴盛说起。据记载,西埔新村李氏宗族的祖辈约200年前从广东五华一带迁徙到龙岗老西村,约180年前又从老西村迁至西埔新村,客家人从此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迁至西埔新村之初,李氏宗亲便在西埔新村建起了李氏宗祠,并以其为中心,规划好围屋格局,族人们陆陆续续建立起99间房屋,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正式修建外墙,形成方形围屋。西埔新居由此正式诞生。

官新合围屋

官新合围屋位于龙城街道盛平社区官新合村33号,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完成于清道光年间。由内外两围环套而成,朝向正南,通面阔90米,进深77米,月池宽80余米,最大垂直距离约32米,禾坪宽12米,建筑占地面积约5202平方米。围屋中心是官氏公共场所,俗称“三厅房”,保存基本完整;内围部分房屋倒塌,内、外围四角均建角楼,均由三合土夯筑而成,角楼平面呈长方形,高三层。官新合围屋布局严整,整体上保留了客家民居简洁和淳厚朴实的建筑风格,龙岗区政府于2012年将其列入为龙岗区不可动文物。

昇齐楼

昇齐楼位于龙城街道盛平社区官新合居民小组32号。5层多的炮楼墙体灰黑,四面开窗,连接的还有两排横屋,两门额上书"如日东升""门观大道"。

该建筑建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占地面积约为674平方米,是官新合居民小组原居民、印尼华侨富商官淑佳出资所建。抗战期间,该古建筑曾是东江纵队抗日据点之一。深圳古迹保护协会将在此落户,同时在该处建起古建筑艺术构件博物馆。

视频

龙岗区龙城街道帮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