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B型肝炎

增加 6,036 位元組, 4 年前
增加內容
B型肝炎初次感染造成的急性症狀,持續數週後即會消退,極少數會造成死亡或嚴重併發症。雖然大部分慢性肝炎患者沒有症狀,但卻有機會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亦為慢性肝炎患者死因的15%至25%,
==傳染方式==
多數民眾都誤認為是經由飲食傳染的,而且令人害怕的是,B肝帶原者往往自己都不知道是帶原者。B型肝炎表面抗原可在體液及分泌液內被發現,當有e抗原存在時,表示體內病毒濃度高具有高傳染力。但只有血液、精液及陰道分泌物顯示具感染性。傳染方式可經由周產期感染,與含有病毒的血液或體液透過皮膚或粘膜進入體內而感染。因此輸入未經檢驗之血液及其製劑、共用針頭或注射器、針灸、穿耳洞、紋眉、刺青、共用牙刷或刮鬍刀、性行為(未具B型肝炎表面抗體者,若未帶保險套且與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發生陰道、肛門、口腔接觸之性行為)等,都可能感染 <ref>[https://www.cdc.gov.tw/Disease/SubIndex/MApdR8IIYvl-JIL7_DK7tw 急性病毒性B型肝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ref>
==可傳染期及潛伏期==
==臨床症狀==
一般人多無症狀,少部份的人會有腹部不適、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黃疸(如皮膚和眼白呈黃色)、茶色尿等情形。慢性帶原者常無症狀或只出現容易疲累和倦怠等情形。
 
==診斷==
肝炎多半沒有症狀,症狀的輕重也不能藉以判斷病情嚴不嚴重,那麼究竟要如何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得了B型肝炎呢?最重要的還是要藉助一些醫學的檢查,其中最主要的是抽血檢查。
抽血檢驗B型肝炎的結果,需要綜合各項檢驗值來綜合判斷,如何看檢驗報告?依B型肝炎病毒標記,列舉出最常見的幾種狀況:
B型肝炎病毒標記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
!   !! HBsAg !! Anti-HBs !! HBeAg !! Anti-HBs !! 診斷
|-
|   || - || - || - || - ||
表示體內沒有抗體,可能會受到感染,建議注射疫苗
|-
|   || - || + || - || - ||
 
對B型肝炎病毒有免疫力,不怕得到B型肝炎
|-
| || + || - || - || - ||
 
體內有B型肝炎病毒,是B型肝炎帶原者
|-
| || + || - || <big>+</big> || - ||
 
病毒活性很強,傳染力很大,此時肝功能可能正常也可能升高,若肝功能異常,就是「慢性B型肝炎」
|-
| || + || - || - || + ||
 
若肝功能一直都正常,超音波亦正常,而且病毒濃度不高,就是「不活動型帶原者」若肝功能異常,可能是B型肝炎病毒出現前核心自然突變,自然突變種B型肝炎病毒的肝炎患者血中e抗原雖然是呈陰性,但病毒複製力仍強,病毒濃度高,GPT值也可能會上升。因此也建議定期追蹤檢查,追蹤的頻率也由肝膽科醫師依病情來決定。
|-
| || - || - || - || + ||
1.可能是「低效價」的帶原者。就是血中B型肝炎病毒的濃度太低,用一般的檢驗方法偵測不出表面抗原,但用比較靈敏的實驗室方法,卻仍可以偵測到表面抗原,所以稱之為「低效價」的帶原者。
 
2.另一種情況是,這些病人是有表面抗體,但濃度太低,所以一般的檢查會檢測不出表面抗體。
|}
 
*B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
*B型肝炎e抗原(HBeAg)
--B型肝炎e抗體(Anti-HBe)
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
*抗原抗體所代表的意義為:表面抗原(HBsAg)為陽性,則表示他體內有B型肝炎病毒,是B型肝炎帶原者。
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呈陽性反應,則表示對B型肝炎病毒有免疫力,不怕得到B型肝炎。注射B型肝炎疫苗或者是感染B型肝炎後自然痊癒者,就會有B型肝炎表面抗體,也就是說B型肝炎表面抗體(anti-HBs)呈陽性反應。
*B型肝炎核心抗體(anti-HBc)呈陽性,則表示他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病毒,目前可能是B型肝炎帶原者(如果他的HBsAg呈陽性反應),或者是已經痊癒(若anti-HBs為陽性的話)。只接受過疫苗注射者,不會產生B型肝炎核心抗體。
*當B型肝炎病毒進入到人體時,病毒即會在人體內進行複製、繁殖,這時B型肝炎病毒會分泌一種蛋白質,稱為e抗原(HBeAg),而人體內產生對抗e抗原的抗體,就是e抗體(Anti-HBe)。
*e抗原可以說是病毒活性的指標。當e抗原呈陽性反應,表示B型肝炎病毒活性較強,體內病毒活性非常活耀,血液中有很多的B型肝炎病毒存在,而人體的免疫系統若無法有效抑制病毒活性或將病毒消滅這些病毒會不斷在體內進行複製。這樣容易對肝臟造成傷害、發炎,導致病情不穩定,肝功能(即GPT)會高低起伏,有時正常,有時不正常,這樣肝臟反覆發炎的結果,長久下來很容易形成肝硬化或肝癌的產生,因此可以說*e抗原陽性時間越久,罹患肝硬化或肝癌的機率愈高。反之,e抗體呈陽性,通常表示病毒的活性已經減低,人體內B型肝炎病毒的濃度也比較低。通常此時肝發炎的情況較不明顯,同時傳染性也比較低,不過並不表示病毒消失,B型肝炎病毒還是存在肝細胞中,這些病毒長期下來仍會對肝臟有潛在的傷害。
==預防方法==
依據「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民國97年第3次會議紀錄,針對「依時程完成B型肝炎疫苗接種,經檢驗為表面抗體陰性者」,且非屬前項之B型肝炎感染高危險群,目前尚無須全面再追加1劑公費B型肝炎疫苗,可諮詢醫師評估疫苗接種的需要性。
 
====慢性B肝===
慢性B型肝炎是國人重要的健康問題,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蘇東弘表示,據統計,慢性肝炎、肝硬化是國人十大死因第十位。目前約170至200萬名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其中約兩成患者需治療,但若沒妥善監測或用藥物控制,慢性B肝可能會進展為肝硬化及肝癌。但因不知自己罹病、停藥、沒回診持續肝功能追蹤等因素,推估目前約兩萬人正在治療中。目前健保給付B肝用藥以3年為期。台大醫院研究發現,雖然有B肝患者在一定療程後,出現抗體有明顯改善,但也有患者停藥3個月就出現病毒反應,建議健保可因應臨床發現,適度調整B肝用藥的給付標準。台大內科部腸胃肝膽科主任高嘉宏則建議健保若在財務許可下,可對B肝藥物停藥條件適時修整。他認為健保未來可搭配精準醫療的分析,來找出最適合台灣B肝患者停藥的方程式。
 
台大醫院肝炎研究中心團隊,從2012年10月到2017年8月,針對慢性B肝健保給付用藥3年為期的現狀進行患者研究,以病毒復發高於2000 IU/mL為標準,發現停藥後第一個月的病毒量很重要,且在停藥一年下,約有六成患者在停藥三到九個月內有病毒復發情況。為什麼B肝在用藥後,還是可能會復發?蘇東弘表示,B肝病毒一旦侵犯肝細胞,就容易在肝細胞裡形成共價環狀的DNA,不容易根除。目前現有的抗病毒藥物主要是抑制病毒複製,所以當停藥時,免疫力又無法控制,肝炎可能就會復發。他說,如果台灣能採用延長控制病毒藥物使用時間的國際建議,就更能達到血清B肝病毒表面抗原消失,及產生保護抗體的功能性治癒目標<ref>[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291062 B型肝炎停藥一年約六成復發 台大建議健保調整給付]聯合新聞網,2020-01-16</ref>。
 
==視頻==
12,13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