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He 118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He 118为亨克尔的钧特兄弟设计之单引擎、单翼活塞动力俯冲轰炸机,在1930年代与多家厂商竞标纳粹德国空军订单,但败给了容克斯的Ju 87俯冲轰炸机[1];日本后采购该机,将部分技术移作研发新型攻击机

简介

亨克尔与多家德国飞机制造厂相同,在德国空军的重要干部同时也是著名试飞员恩斯特·乌德特推崇下,深入钻研俯冲轰炸技术,并开发可运用该技术的新飞机。

自He 70起,亨克尔逐渐掌握全金属单翼俯冲轰炸机技术;钧特兄弟设计的椭圆翼型及机尾构造均对俯冲轰炸时飞机稳定有着必要效果。1930年代德国决定开发俯冲轰炸机,在1934年向容克斯、亨克尔、阿拉多飞机制造厂、布洛姆-福斯等厂商广邀设计,征求一款替换He 50轰炸机的新型轰炸机。德国空军的计划实际上分成两个子项目,一个是称为Sofort,目标是即刻性可量产的小幅度改良机种,这笔竞标在1934年由Hs 123俯冲轰炸机夺得;另一个称为Sturzbomber(俯冲轰炸机),虽然两个项目要求的机型都具有俯冲轰炸功能,但Sturzbomber项目才是德国空军次代机种的主要计划。投标正式发邀是在1935年1月,虽然在发邀前德国已经订购了118架Ju 87俯冲轰炸机,且Ju-87实际在1933年就已经开始进行研发,但还是向其它飞机厂商发出邀约。

亨克尔以He 112战斗机[2]为基础改良,1935年冬季完成原型机,1936年2月14日首飞,代号He 118,后来完成3架配备不同发动机的原型机提交测试。

He 118技术特征部分,为一架双人座全铝合金制攻击机、悬臂结构、椭圆形机身、逆海鸥翼、可收放起落架,并设计了内藏弹舱;就外型来说,He 118比起后来出线的Ju-87更为流线,因此极速远优于Ju-87(测试时每小时极速快上70公里);而He 118没有配备俯冲轰炸机普遍配备的空气减速板,只靠襟翼及俯仰控制面的结合控制系统解决俯冲轰炸的控制问题,而在原型机测试时该系统尚未调校完全,俯冲角度原厂限制只能在50度以内。亨克尔在Hs 123俯冲轰炸机便了解俯冲轰炸的设计重点,但He 118设计上希望后座第二位乘员操作轰炸瞄准器执行投弹增加命中率,设计上偏向多用途战术攻击机,而非德国军方期望的俯冲轰炸机。

不过,1936年6月27日,乌德特试飞He 118后就决定了她的命运。在当天的试飞中,乌德特在13,000英尺的高度下执行俯冲飞行,却因为忘记改变螺旋桨螺距导致He 118解体,乌德特本人则跳伞逃生。虽然亨厂认为乌德特飞行已超出技令规范,但随后他驾驶Ju-87完美执行90度俯冲飞行后,胜负即不辩自明,Ju-87赢得德国俯冲轰炸机竞标。

1938年外界确定He 118不被采用后,日本帝国军方决定采购He 118原型;原型5号机(V-5、出厂编号1850)由日本帝国陆军买下、4号机(V-4、出厂编号1296)则由日本帝国海军买下,海军又将该机称为DXHe1。日本海军采购的4号机在1938年2月运抵横须贺,原本日立制作所将计划复制该型机,但在1938年7月俯冲轰炸实验飞行科目时在空中解体,驾驶员殉职,仿制案也就无疾而终。

两个军种在买下之后各自利用本机研发出类似机型,陆军参考了她的引擎布局配置研制出技术较保守的九八式俯冲轰炸机;海军最初评估时认定He 118太大台不适合航空母舰运用,但后来舰载机大型化后她的实验资料却反为大型机布署上舰提供宝贵的经验,彗星俯冲轰炸机有部分技术亦以He 118为参考基础。

剩余的He 118,仍留在亨克尔工厂及德国空军审查部等地方担任测试机与教练机。亨克尔研发的第一部喷射发动机便是装在He 118机身下方执行空中试车。

视频

He 118 相关视频

真实原声影像:纳粹“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攻击瞬间!死神的呼啸
《决战中途岛》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