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SAR远场散射测量系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SAR远场散射测量系统“SAR远场散射测量系统”可以提供SAR遥感近机载成像所需雷达系统、实验场地、数据处理等实验条件;可实现基于SAR成像的目标微波特性测量、新体制雷达构建、新型雷达数据获取等微波遥感实验;为微波卫星或雷达卫星设计、载荷系统参数选择,特别是催生新概念微波遥感器[1]和新型微波类卫星提供了近机载SAR条件实验与验证手段。

仪器介绍

“张家口SAR远场散射测量系统”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台子山公园,实验场南北250m(长),东西200m(宽),雷达天线与实验转台高差约30米。实验系统有可重构雷达系统、运动平车、轨道和目标转台构成。雷达系统由通用任意波形发生器生成中频信号,经过上变频系统、天线发射,接收回波经天线到下变频,生成中频信号,经过数字化仪采样生成原始回波信号。雷达系统频率方位400MHz~20GHz,轨道长度160米,目标转台距轨道垂直距离200米。转台承重大于50吨,可以360度旋转,载物平台能够在0度~45度翻转。

相关资讯

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星载SAR有源定标器”通过用户验收

近期,微波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承担的星载SAR有源定标器组织验收。该项目研制的星载SAR有源定标器为国内首台多波段星载SAR有源定标器,工作频段覆盖L、C、X、Ka四个波段,可为后续3米差分干涉L-SAR、20米高轨L-SAR、1米C-SAR以及珞珈二号01星等多颗卫星进行常态化定标,用于星载SAR系统方向图测量、定标常数的测量、相对辐射定标、绝对辐射定标以及图像质量评价等科学任务。

该项目有源定标器采用“自动化、无人值守”模式研制,用户可通过远程操控软件对设备实现实时操控和状态监测,通过远程参数注入的方式实现有源定标器对星载SAR系统的在轨定标试验,大幅提升了遥感卫星的外场定标效率。

有源定标器作为一种雷达高度计的在轨定标仪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被提出。二十一世纪初,基于弯管型有源定标器的雷达高度计的后向散射系数在轨定标工作开始开展,使后向散射系数的测量值达到了一定的精度。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基于信号重建体制的重建型有源定标器问世,但至今未能查到重建型有源定标器应用于任何雷达高度计的后向散射系数在轨定标工作中。海洋二号卫星是中国首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其主载荷雷达高度计已进入正常业务化运行。为提高其对海面风速的测量精度,需对高度计进行后向散射系数测量的在轨定标,获得全系统绝对测量偏差。

利用地面有源定标器对机载或星载SAR成像数据进行定标是实现定量微波遥感的重要手段,有源定标器可以在不改变设备体积的情况下,通过调节内部放大器增益来获得较大的雷达截面积,但有源定标器定标精度受信杂比以及不同极化通道间信号干扰的影响,传统的解决方法给定标场选择和定标设备研制带来困难。

辐射定标是用户需要计算地物的光谱反射率或光谱辐射亮度时,或者需要对不同时间、不同传感器[2]获取的图像进行比较时,都必须将图像的亮度灰度值转换为绝对的辐射亮度,这个过程就是辐射定标。在遥感器发射之前对其进行的波长位置、辐射精度、空间定位等的定标,将仪器的输出值转换为辐射值。有的仪器内有内定定标系统。

但是在一起运行之后,还需要定期定标,以监测仪器性能的变化,相应调整定标参数。机上定标用来经常性的检查飞行中的遥感器定标情况,一般采用内定标的方法,即辐射定标源、定标光学系统都在飞行器上,在大气层外,太阳的辐照度可以认为是一个常数,因此也可以选择太阳作为基准光源,通过太阳定标系统对星载成像光谱仪器进行绝对定标。

获取空中、地面及大气环境数据,计算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计算大气中水和臭氧含量,分析和处理定标场地及训练区地物光谱等数据,获取定标场地数据时的几何参量和时间,将获取和计算的各种参数带入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求取遥感器入瞳时的辐射亮度,计算定标系数,进行误差分析,讨论误差原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