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山牆

於 2022年12月15日 (四) 00:06 由 微笑微笑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山牆》是中國建築學裡的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目錄

名詞解釋

位於房屋外部沿建築物短軸方向布置的端牆。傳統的木構建築中,房屋盡端的外牆。一般為非承重牆,分下鹼、上身、山尖幾個部分。依山尖與屋頂的交接形式有三種類型名詞解釋:山牆頂與屋面齊平的稱硬山;屋面懸出山牆的稱懸山;山牆高出屋面的稱出山,亦稱封火山牆。硬山山牆的砌式較多,常見的有"五進五出"、"圈三套五"、"池子"等砌法。懸山山牆有名詞解釋:1.牆砌至梁底,梁以上的山花、象眼用木板封擋;2.牆體沿柱、梁和瓜柱砌成階梯形,稱為五花山牆;3.牆體一直砌至椽子、望板等幾種形式。出山是南方傳統建築的做法,常見的有"五嶽朝天"、"貓拱背"、"觀音兜"等。現代建築中,房屋兩端的外牆也習慣稱為山牆,但一般為承重牆。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