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五牛圖》唐‧韓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五牛圖》唐‧韓滉 韓滉帶領隨從來到郊外田間小道上,看到幾頭耕牛在低頭食草,二三牧童在嬉耍,一個牧童騎在牛背上吹笛,逍遙自得。遠處又見一頭耕牛翹首而奔,另有幾頭耕牛縱趾鳴叫。有的回頭舐舌,有的俯首尋草。在開闊的田野裡,有幾位農夫正在田間用牛耕地翻土。韓滉看得出神,連忙命隨從取出畫夾,他全神貫注地速寫出一幅幅耕牛圖景。

《五牛圖》五頭各具姿態的牛並立於畫面上,構成了一幅長卷。一頭牛在低頭慢慢地食草;一頭牛翹首向前奔馳,彷彿是撒野的猛獸;一頭牛在回顧舐舌,露出一副旁若無人的樣子;另一頭牛則縱趾而鳴,好像在呼喚著離去的夥伴;還有一頭牛正在緩步跂行,似乎走向田頭,又彷彿耕地歸來,令人回味無窮。整個畫面,用筆粗放中帶有凝重,顯示出農村古樸的氣息。韓滉對這幅畫非常滿意,取名為《五牛圖》。

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首次南巡,駐蹕揚州,當時揚州的大鹽商汪學山將此圖進獻給乾隆皇帝,乾隆得到此圖後珍愛異常,遂親自題了一首絕句於圖中:

一牛絡首四牛閒,弘景高情想像間, 舐齕詎惟誇曲肖,要因問喘識民艱。

乾隆癸酉御題。 [1]

畫家韓滉生平

韓滉(公元 723~787 年),字太沖,長安人。出生一個名門望族之家,父親為唐玄宗時期宰相。性節儉,衣裘茵袵,十年一易,居處僅避風雨,不為家人資產,自幼天資聰明,善<易>與<春秋>,好鼓琴。能書善畫,工隸書、章草學梁侍中,草書得張旭筆法。擅畫人物、田家風光、牛羊、驢等走獸神態生動,尤以畫牛「曲盡其妙」。在唐代與畫馬名家韓幹齊名,後人稱為「牛馬二韓」。 作品有《堯民擊壤圖》、《越王宮殿圖》、《七才子圖》、《醉客圖》、《集社鬥牛圖》、《漁獵圖》、《田家風俗圖》、《古岸鳴牛圖》、《乳牛圖》、《歸牧圖》等。 [2]

面對皇上的猜忌

歷經唐玄宗唐德宗四朝;曾為江淮轉運使,官至唐德宗宰相。韓滉晚年平定叛亂有功,被皇上封為鄭國公,功高蓋主。有人就給皇上說,他的實力太大了,他歲時都可能傭兵自重,割據一方。皇上就懷疑想殺了韓滉。幸虧有人為韓滉辯解,才勉以被處置,調入京城任宰相。韓滉面對皇上的猜忌。所以他畫了五牛圖表現自己的內心:

第一頭牛。他用一頭拴著鼻子的牛,來表示他自己不願意走的仕途。不願意為官,不願意當宰相,更不想割據一方。同時還有四頭牛,有多樣生活方式。可以隱居山間,也可以縱情山水,可以在家鄉耕種工作,可以在遼闊地奔放。這幅畫表達了韓滉當時複雜的心情。和困難的處境。

韓滉兩年後就去世了。封晉國公,贈太傅,謚忠肅。傳世作品僅《五牛圖》而已,可謂稀世珍寶。

《五牛圖》賞析

畫面上除了第一、二頭牛間有一叢荊棘外,別無襯景。畫面看似呆板,但作者通過五頭牛各自不同的姿態以及豐富的色彩變化,使畫面上的五頭牛既是單一的個體,相互之間又有著緊密的聯繫,構成一個諧和的統一體,極具特色。

圖畫五牛,雖是平行排列於畫面上,形像不一,姿態各異,但它們昂首、低頭、回眸左右顧盼之間,使畫面於呆板中見變化,遙相呼應;在構圖上,中間正向的青牛自然形成中心,呈左右對稱式布局,使五頭牛相互緊密聯繫,呈缺一不可之勢。牛的身體部分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牛的骨骼轉折,筋肉纏裹,筆法老練流暢,線條富於變化且極具表現力,生動地刻畫出老公牛粗糙的皮質;牛頭部與口鼻處的根根細毛,更是筆筆入微,通過對眼神的著力刻畫,將牛既溫順又倔強的性格表現得極為傳神。

從圖中所繪牛來看無不合矩,可見作者對牛有著深刻的了解和認識,觀察得何等細緻,並且形之於筆墨,使之躍然紙上,成為千古名作。 [3]

傳世作品

《五牛圖》卷 紙本,設色,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苑圖》卷,絹本,設色,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視頻

唐 韓滉《五牛圖》

收藏

《五牛圖》卷,紙本,設色,縱20.8厘米,橫139.8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

本圖無作者款印,本幅及尾紙上有趙孟頫、孫弘、項元汴、弘曆、金農等十四家題記。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