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使女的故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使女的故事》

故事用雙重敘事的手法,描述不久的未來,美國因戰亂及災禍而瓦解,極權主義取而代之,女性地位低落淪為雜役,少數仍具備生育能力的則被選為「侍女」,成為權貴的生產工具。

小說探討了女性在征服中的主題,以及獲得個人主義和獨立的各種手段。

由加拿大女性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 所著的反烏托邦小說。小說的標題回應了傑弗里·喬叟《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組成部分,這是一系列相連的故事(「商人的故事」,「帕森的故事」等)。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愛特伍,CH:Margaret Atwood,(1939年11月18日-),生於渥太華,是位多產的詩人、小說家、文學評論家、女權主義者、社會活動家。加拿大作家。

是布克獎與亞瑟·克拉克獎的得主,七次入圍加拿大總督獎並獲獎2次。

愛特伍是現當代最受尊崇的小說家之一。雖以小說家著稱,她的許多詩作也是值得關注的。她從小喜讀神話故事和童話,後來她的許多詩作都從中獲得靈感。

故事簡述

使女的故事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夜晚和其他各種活動。 這部小說可以解釋為一個雙重敘事,侍女Offred的故事,以及使女的故事。 夜晚部分只是關於侍女Offred,其他部分(購物,候車室,家庭等)是描述每個侍女可能的生活的故事。

描述在不久的未來,美國因為戰亂及其他災禍而瓦解,極權主義基督教重建主義取而代之,多數女性地位低落淪為雜役,少數仍具備生育能力的則被選為「侍女」成為權貴的生產工具。這部小說探討了女性在征服中的主題以及獲得個人主義和獨立的各種手段。

《使女的故事》:在那個未來的某一天,原本以資本經濟與自由主義治國的美國,在基督教的基本教義反叛軍接手之後,瞬間轉變成極權專制的新興國家,基利國(Gilead)。這是個社會階層非常嚴謹的新型社會,人人隨時受到監視,言行隨時受到監控,任何大膽的逾越,都會沒有異議地遭受到令人無法想像又會讓人嚇到驚慌失措的恐怖極刑。

新成立的基利國,以《舊約聖經》為治國的最高指導原則,連打招呼的方式,都非常老套地必須以舊約聖經的文言文敬語互稱。基本教義派原本打著非常崇高的理想,想要將聖經的高潔精神與計畫,確切地實踐在現實生活之中,改變地球已經被人類破壞的事實,例如極端氣候、環境污染、社會紊亂、少子不生、淫邪不羈等等。 於是,基利國民必須以禁慾為生活準則,食物與生活必需品都來自分配,人人穿著以顏色區分職位的制服,市容整齊劃一的設計安排,超市食物也極度乾淨清爽又整齊。一切嚴謹的秩序,都源於最上層統治者,那是雙明顯地觸及到每個人的每個生活角落的幕後黑手。

秘密警察與秘密眼線(the Eye),也是遍及生活的每個角落,一個不小心,代表死神的黑色廂型車嗡嗡來到之時,想逃想自殺也都來不及了,只能把自己卑微的命運,交給殘酷的極刑死神。 死,或許還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怎麼被弄死,或是怎麼被弄到生不如死,才是最恐怖也最無法預測與想像的恐懼黑洞。在基利國,「想像力」真是充分地被發揮在各種刑法與死法的創造。先不管古老的吊刑或是當眾被亂石砸死,最後一集裡,因為某個Commender與使女私下談情說愛又上床,因而被處以皮肉刑罰,那極白手術房裡的細緻手術,就足以讓人讚嘆到數天後還餘悸猶存。

故事中最重要的角色,就是這群「白帽紅斗篷使女」,女主角Offred即是其中一員。她們都是基利國的驕傲,也是國家實力的基礎。

這群紅衣女性,在前朝(美國)時期,都是曾經生育過的女性,在叛軍得權而進入極權的基利國之後,她們被強行獵捕,奪走小孩,然後孤身被分配到不同家庭,成為國家機器的生產工具。

紅衣使女是由一群穿著灰衣的Aunts,統一掌管控制,妙的是,Aunts口口聲聲「為你好」,常常一副感性溫情的親人之狀,但是執行懲戒的狠勁兒,卻令人極為膽寒。所有的Aunts隨身帶一隻電棒,看見不乖的使女(不專心聽講、眼睛偷瞄、跟隔壁說話等等),電棒攻擊,電流貫體痛得使女跪地求饒。

改編為美劇

1985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除了一些細節因為時空差異而有所調整,以及刻意加入幾位黑人角色,作為種族平衡之外,整體故事幾乎依照原著小說。

2017年,這部的電視劇製作,愛特伍也參與其中,不過,最主要的製作人,是扮演女主角Offred 的 Elizabeth Moss。(編按:加拿大沒有較大的黑人社群,據2011年統計,非裔加拿大人還低於總人口3%,但影集的受眾則是針對美國為主,種族設定的差異是可說來自社會背景的不同。)

由女性的角度看來,《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是個恐怖影集。在21世紀的現在,地球上仍舊有許多地區,人們生活在極權體制下,或者政府不一定專制,社會卻普遍地觀念荒謬守舊,而讓女性依舊過著宛如奴隸與牲畜般的悲慘人生。

《使女的故事》所呈現的反烏托邦(dystopia),是恐怖、也警醒。見識那些在想像極端裡,除了死亡之外,女性還能如何偏激地被殘酷對待。如此,更能讓我們在發覺有些異狀之時,馬上提出抗議,保護自己,同時保護所有後代的女性。[1]

女主角Offred的男主人Mr. Fred Waterford(Joseph Fiennes 飾演),顯然無法滿足一個月幾次的儀式,於是私下命令Offred於自己的書房密會,玩起早已被禁而銷聲匿跡的益智遊戲Scrabble,趁機曖昧調情。此後,甚至還有秘密的外出約會。

然而,紙終究包不住火。Mr. Waterford與Offred的密會,還是東窗事發。只是,Mr. Waterford並不認為自己有錯,反而面無表情地對著他美麗的太太Serena Joy Waterford(Yvonne Strahovski 飾演)說,「是你把慾望與誘惑帶進這個屋裡的(It’s you who brought lust and temptation back to the house. 第十集)」。此話道出身為人類的現實,那些無法以制度消弭的事實:情與慾。

於是,雖然表面上進行的是場無慾的神聖儀式,但慾望卻真實地燃燒著,尤其是燃燒在男主人的心底。儀式原本的目的,是要以使女串連男女主人的連結,並且創造新生命;結果,連結沒連成,反而還擴大誤會與分裂,根本無法創造美好的家庭,更別想以新生命豐滿家庭的意義。

想以無慾的儀式,掌控情感、監控關係、生育子女,事實上失敗率挺高。不只Offred所服侍的Mr. Waterford這家失敗不只一次;Offred的朋友,Ofwarren(Madeline Brewer,Offred那位被挖掉眼睛的朋友)所待的Mr. Warren一家,也因為使女與男主人的情感關係,而衍生出許多難以料想的意外。

榮譽與獲獎

1985年,加拿大總督獎。

1986年,被提名星雲獎。

1986年,獲布克獎。

1987年,亞瑟·克拉克獎。

1987年,普羅米修斯獎。

已被改編為電影,廣播,歌劇和舞台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