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儒林外史》最卑微的人講出最偉大的道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秀才

來自網絡的圖片

《儒林外史》最卑微的人講出最偉大的道理「我一生是個無用的人,一塊土也不曾丟給你們,兩間房子都沒有了。第二的僥倖進了一個學,將來讀讀書,會上進一層也不可知,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緊的;我看你在孝悌上用心,極是難得,卻又不可因後來日子略過的順利些,就添出一肚子裡的勢力見識來……」[1]

  《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儒林外史》中最有名的人物肯定是范進,因為他進入了中學課本,占了普及方面的便宜。其實,除了范進,還有一位下層人物也塑造得很成功,那就是匡迥,又叫匡超人。

  匡超人出身貧寒,輕時流落在外,拆字為生,衣食難保,幸虧得到當時學界有名的馬純上先生資助,才得以返鄉。匡家是標準的「矮矬窮」家庭,匡超人的父親是個老實人,生平沒掙下半分產業,老年又癱瘓在床;大兒子也沒什麼出息,賣些布偶、糖果糊口,對爹娘不是太孝順。

  匡超人回家後,全力承擔家庭的重任,白天賣豆腐養家,晚上一面照顧病中的父親,一面在燈下刻苦讀書,凌晨又趕早磨豆腐。在他的辛苦經營下,家庭得以勉強維持。然而,偏偏在這時,他們所住的村莊失火,房子被燒得精光,他們一家不得不寄居在廟宇里。匡超人有志氣,哪怕在這種狀況下還是堅持奮鬥。一日深夜,在服侍父親睡覺後,他又在燈下大聲讀書,恰巧當地知縣來視察災情,聽到這荒村野外有朗朗讀書聲,大為感慨,就叫過當地的保正來問。保正回答:這人是個孝子,孝順父母,養家糊口,還堅持苦讀詩書,很不容易,可惜現在連個童生都不是。

  知縣聽了,覺得悽惻,同時又被這種勵志故事所感動,於是極力照顧匡超人,在功名的道路上,一直為他開綠燈。當然,匡超人也很爭氣,肯下功夫鑽研,又聰明善學,文章越來越長進。後來,他終於中了秀才,成了縣裡一個體面的人物.[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