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劍門》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劍門》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的前八句詠嘆劍門地勢險要,中間幾句議論秦漢以來在賦貢的名目下蜀地財物流入中原,最後四句表示擔心重現歷史上的割據局面,表達了對國家前途的深深憂慮。這首詩的議論和景物、人事的描寫緊密結合,作者在議論中融注着自己的激情,語語扣人心弦,毫不枯燥;針對着現實社會,毫不空泛。

《劍門》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作品名稱 劍門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杜工部集》

文學體裁 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唯天有設險⑵,劍門天下壯。

連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⑶。

兩崖崇墉倚⑷,刻畫城郭狀⑸。

一夫怒臨關,百萬未可傍⑹。

珠玉走中原⑺,岷峨氣悽愴⑻。

三皇五帝前⑼,雞犬各相放。

後王尚柔遠⑽,職貢道已喪⑾。

至今英雄人,高視見霸王⑿。

併吞與割據⒀,極力不相讓。

吾將罪真宰⒁,意欲鏟疊嶂⒂!

恐此復偶然,臨風默惆悵。

詞句注釋

⑴劍門:即大劍山,在今四川劍閣縣。大小劍山間,有棧道七十里,叫做劍閣。據《大清一統志》:「四川保寧府:大劍山在劍州北二十五里。其山削壁中斷,兩崖相嵌,如門之辟,如劍之植,故又名劍門山。」

⑵設險:天造地設的險要。

⑶石角:山峰的巨石。

⑷崇墉(yōng):高峻的城牆,用以形容兩崖。

⑸城:指都色四周用作防禦的牆垣。郭:指外城。

⑹「一夫」兩句:語出張載《劍閣銘》:「一人荷戟,萬夫趦趄。」即李白《蜀道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意。關:指劍門山,山壁中斷如關口。傍,靠近。

⑺珠玉:一作「珠帛」,指徵效的財物。中原:黃河中游地帶,這裡指代京都——朝廷所在地。

⑻岷峨(mín é):岷山和峨眉山,岷山在四川北部,峨眉山在四川中南部。悽愴:悲傷。

⑼三皇五帝:傳說中最古的一些帝王。三皇,說法不一,一般指燧人、伏羲、神農。見班固《白虎通》。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帝堯、帝舜。見《史記·五帝本紀》。

⑽後王:致夏商周三朝的君主。柔遠:語出《尚書·舜典》:「柔遠能邇。」指對邊遠地區實行安撫懷柔政策。

⑾職貢:《周禮》:「制其職,各以其所能;制其貢,各以其所有。」意思就是規定各地方擔負一定的勞役,按時交納一定的貢物。也就是勞役和斌稅。道:指上文所說先王時「雞犬各相放」的政治。

⑿霸王:稱主稱霸。割據叫霸,統一天下叫王。

⒀併吞:指王者,如秦始皇等。割據:指霸者,如公孫述、劉備等。

⒁真宰:指天,古人以為天主宰萬物,故稱。

⒂鏟疊嶂(zhàng):削平重疊的山巒。

白話譯文

天帝在人間設下一些險阻,劍門之險雄居天下。連綿的群山抱護着西南,山壁的石角指向北方。兩崖如同相併的兩堵高牆,岩石的紋理刻畫出城郭的形狀。這裡確乎是一人奮勇當關,百萬人馬無法靠前。蜀地的珠玉財寶流向中原,連岷山、峨眉也為之氣色慘澹。想那三皇五帝的時代,蜀地百姓安居樂業親密無間。後代君王務以柔遠,設宮納貢致使淳樸的風俗中斷。直到今天一些英雄豪傑,仍想據蜀稱霸分裂江山。王者要併吞,霸者要割據,你爭我奪拼力相殘。我要向天帝問罪,我要剷除這致亂的重山!想到這種據險作亂的事情還會間或發生,我不禁臨風惆悵、惶恐無言。

創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唐王朝九節度的六十萬大兵潰於鄴城。各藩鎮藉機擴充勢力,與唐王朝爭奪天下。唐王朝就此陷入分崩瓦解的局面。杜甫先從長安攜家眷遷往秦州同谷(今甘肅成縣),但杜甫在同谷居住不滿一個月,因生活困難,只好南赴成都。《發同谷縣》題下註:「乾元二年十二月一日,自隴右赴成都紀行。」這次途中寫了十二首紀行詩,途經劍門,驚嘆於地勢之險要,聯想到由藩鎮強大造成的安史之亂,意識到劍南之地容易被軍閥負險自固、割據稱雄而創作此詩,為十二首中的第十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