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勉諸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勉諸子》

作品名稱: 《勉諸子》

作品體裁: 詩

創作年代: 宋代

作者: 李呂

《勉諸子》是宋代詩人李呂的作品之一。

詩詞原文

孔子昔當戹,良以桓{魑離換隹}故。 韓信伏胯下,將壇起徒步。 聖賢昔未遇,未免失常度。 固知天地寬,出門多齟齬。 貧賤勢易陵,動息要衡慮。 綈袍戀故人,進食哀漂母。 小人不及夕,焉知鴻鵠舉。 桃花倚春風,零落隨夜雨。 流螢曳殘光,未省羲和馭。 君子並松柏,挺干傲寒暑。 昭然揭日星,進與眾瞻睹。 群兒勤修讀,文行師邃古。 莫學小兒輩,啾啾燕雀語。 顏淵犯不校,萬世共尊許。 孟子善養氣,策功不下禹。 潢潦無根源,勿用遽歆慕。 吾言可書紳,審思宜在汝。

作者簡介

李呂(1122—1198),字濱老,號澹軒,李純德之子。邵武軍光澤(今屬福建)人。生於宋徽宗宣和四年,卒於寧宗慶元四年,年七十七歲。端莊自重,記誦過人。年四十,即棄科舉。好治易,尤留意通鑑。教人循循善誘,常聚族百人,昕夕擊鼓,聚眾致禮享堂,不以寒暑廢。呂著有《澹軒集》十五卷,《國史經籍志》傳於世。 [1]

人物生平

李呂自幼隨從叔父李郁學。端莊自重,記誦過人。朱熹贊李呂「強學既有聞,又教諸子皆有法。」由於李呂比朱熹年長8歲,又出自李郁門下,所以朱熹對李呂也十分尊重。白鹿洞書院修復後,曾邀請李呂上廬山一同講學,李呂欣然從邀。1179年首次從本縣司前雲際關入贛東北轉赴,在七絕《雪中渡雲際嶺》中還留下了「凌空石磴三千丈,匝地瑤林百萬花。自有眼來方見此,直疑身已到仙家」的暢懷佳作。在廬山,李呂成了朱熹的講學摯友,廣探深究。 南宋時期的光澤,屬邵武軍所轄。邑小而僻,每逢春夏之交尤其是災荒之年,米貴而食艱,中下人家當產子者力不能舉或棄殺之,民怨時起。紹熙元年(1190)江蘇武進人士張訢出任光澤知縣,欲仿朱熹社倉之法建社倉,與年事已高回縣隱居的李呂「而謀焉」。紹熙四年(1193)二月朱熹為此撰《邵武軍光澤縣社倉記》,肯定「創立規模,提挈綱領,皆張侯之功;而其條畫精明,綜理纖密者,則李君之力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