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南鄰》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南鄰》唐朝·杜甫

《南鄰》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南鄰》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此詩寫作者過訪南鄰朱山人家,朱山人熱情相待,又趁秋水初漲,陪同乘船遊覽,到黃昏月上,才親自送其歸家。全詩用兩幅畫面組成,前半篇展現出來的是一幅山莊訪隱圖,下半篇又換成另一幅江村送別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作品名稱 南鄰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南鄰⑴

錦里先生烏角巾⑵,園收芋栗未全貧⑶。

慣看賓客兒童喜⑷,得食階除鳥雀馴⑸。

秋水才深四五尺⑹,野航恰受兩三人⑺。

白沙翠竹江村暮⑻,相對柴門月色新⑼。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南鄰:指杜甫草堂南鄰朱山人。

⑵錦里:錦里:指錦江附近的地方。角巾:四方有角的頭巾。

⑶芋:芋頭。栗:板栗。

⑷賓客:一作「門戶」。

⑸階除:指台階和門前庭院。

⑹深:一作「添」。

⑺航:小船。一作「艇」。

⑻村:一作「山」。暮:一作「路」。

⑼對:一作「送」。柴門:一作「籬南」。

白話譯文

錦江有一位先生頭戴黑色方巾,他的園子裡,每年可收許多的芋頭和板栗,不能算是窮人。

他家常有賓客來,孩子們都習慣了,總是樂呵呵的,鳥雀也常常在台階上覓食,它們已被馴服了。

秋天錦江里的水深才不過四五尺,野渡的小船只能容下兩三個人。

天色已晚,江邊的白沙灘,翠綠的竹林漸漸籠罩在夜色中,錦里先生送我們出柴門,一輪明月剛剛升起。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杜甫在西南漂泊時期。在成都,作者過了一段比較安定的生活,在作者居住的浣花草堂不遠,有位錦里先生,杜甫稱之為「南鄰」(朱山人)。月夜,朱山人送作者離開。在回家的路上,或者回家以後,杜甫寫了這首詩。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