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卜居》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卜居》唐朝·杜甫

《卜居》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杜甫出身&童年趣事插畫

[1]

《卜居》是唐朝杜甫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詩人寓居成都時所作,表達了避俗野居的樂趣。此詩開頭二句點明卜居之地,中間四句寫草堂幽情幽趣,幽居自得,物各閒暇,結尾二句寫草堂遠韻,溪通吳會,正可乘興而下。全詩以「幽」為中心,而幽則體現在水上,故全詩以水為線索,所有景物都和水有關,用字傳神是本詩的一大特點,如「齊」字和「對」字便傳神地寫出了動物閒適的樣子。全詩筆調歡快,表達出一種欣喜之情,但也隱藏着苦澀與無奈。

作品名稱 卜居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全唐詩》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卜居1

浣花溪2水水西頭3,主人4為卜5林塘6幽7。

已知出郭8少塵事9,更10有澄江11銷12客愁13。

無數蜻蜓齊14上下,一雙鸂鶒15對16沉浮17。

東行萬里18堪19乘興20,須向21山陰22上小舟。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卜居:本自《楚辭》名篇《卜居》,字面意思是選擇居住的地方,實際是借用屈原對人生道路的抉擇。

2.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錦江上游一段,杜甫結草堂於溪畔。溪,一作「之」,一作「流」。

3.水西頭:浣花溪由西向東流,水西頭即在溪之上游。

4.主人:指當地的親友,或指劍南節度使裴冕,或是詩人自稱,未詳。

5.為卜:即行卜。為,即施行;卜,選擇。

6.林塘:指樹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王勃有《林塘懷友》,其《別人四首·其三》:「林塘風月賞,還待故人來。」劉孝綽《侍宴餞庾於陵應詔》:「是日青春獻,林塘多秀色。」

7.幽:僻靜,幽雅。王籍《入若耶溪》:「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8.出郭:雙關語,喻作者避難入蜀,遠離了政治漩渦。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禮記·禮運》:「城郭溝池以為固。」

9.少塵事:沒有俗世打擾。塵事:塵俗之事。陶潛《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閒居三十載,遂與塵事冥。」

10.更:另外。

11.澄江:清澈的江水,這裡指浣花溪。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澄,清澈靜止。

12.銷:消除。《後漢書·方術傳下·壽光侯》:「此小怪,易銷耳。」

13.客愁:行旅懷鄉的愁思。戴叔倫《暮春感懷》:「杜宇聲聲喚客愁,故國何處此登樓。」

14.齊:一齊。

15.鸂鶒(xī chì):水鳥名,形大於鴛鴦,而多紫色,好並游。俗稱紫鴛鴦。溫庭筠《病中書懷呈友人》:暝渚藏鸂鶒,幽屏臥鷓鴣。」顧嗣立註:「鸂鶒,水鳥。毛有五采色,食短狐,其在溪中無毒氣。」

16.對:共,同,合。《魏書·張钂傳》:「遣中書侍郎高閭與钂對為刺史。」

17.沉浮:在水上出沒。語出《詩經·小雅·菁菁者莪》:「泛泛揚舟,載沉載浮。」

18.東行萬里:即向東行駛萬里。

19.堪:能夠、勝任。《尚書·多方》:「惟爾多方,罔堪顧之。」

20.乘興:興會所至,用王子猷典故,下文「山陰」、「小舟」同出於此。《世說新語·任誕》篇載:「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安道)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子猷)日:『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安道)!」』

21.須向:需要前往。須:應當;向,前往,去。

22.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杜甫青年時期曾南遊昊吳越(今江蘇、浙江一帶),到過會稽(即山陰)。

白話譯文

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選擇有樹林池塘並且景色幽雅之地為我籌建草堂。

他們知道我願在城外少塵俗之事的地方卜居,這個地方另外還有清澈的江水,以銷除我行旅懷鄉的愁思。

我仿佛看到那無數的蜻蜓一齊在天地間飛翔,一對紫鴛鴦同在溪水上出沒。

如果興會所至,這裡能夠東行萬里,須要前往山陰的話,順水搭舟即可到達。

創作背景

此詩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開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時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達成都,在草堂寺暫時居住了一段時間。在飽經憂患、備嘗困苦、又正當「一歲四行役」之後,詩人在親友的幫助下籌劃在寺旁空地營造草堂,有了安身處所,喜不自禁地創作這首詩,以表達避俗野居的樂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