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即事》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即事》唐朝·杜甫

《即事》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搜狐

[1] 《即事》是唐代詩人杜甫居夔州(今重慶奉節)時創作的一首七言拗律。此詩前面部分鋪寫夔州一帶的暮春景色,最後結出不能往赴瀟湘的惆悵情懷。全詩情景交融,特別是中間二聯,寫景細緻,畫出一幅暮春山居圖,故多為後人所稱賞。 作品名稱 即事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即事

暮春三月巫峽長,皛皛行雲浮日光⑴。

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百和香⑵。

黃鶯過水翻回去,燕子銜泥濕不妨⑶。

飛閣捲簾圖畫裡,虛無只少對瀟湘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皛(xiǎo)皛:潔白明亮貌。

⑵百和香:形容山野間花氣的濃郁。

⑶濕不妨:濕而不妨。

⑷虛無:空曠平遠。仇兆鰲《杜詩詳註》:「空曠貌。」

白話譯文

巫峽的暮春三月似乎要比其他地方長一些,上空的白雲隨風疾行,映着日光,很是明亮。

突然傳來雷聲,馬上就下起大雨,天地之間,高山群峰都籠罩在蒼茫雨中,大雨驟聚驟散,清新的空氣中馬上充滿了各種花香。

嬌弱的黃鶯遇到雷雨,驚恐翻回,棲止不定;而燕子就不同了,它冒雨勞作,迎風飛翔。

打開我窗前的捲簾,眼前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卷,峽中的風景圖畫是壯麗的,山高水險,雷雨千峰,但還缺少瀟湘洞庭的廣闊浩茫。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早春,當時杜甫客居夔州(今重慶奉節)西閣。杜甫自大曆元年(766年)寓居夔州,到大曆三年(768年)出三峽,在夔州度過了不到兩年的安定生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