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去矣行》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去矣行》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作於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參軍以後不久。杜甫最初還以為:「率府且逍遙」,此時方感到在許多王侯中間做這個小八品官實在不是滋味,所以想走之大吉。

《去矣行》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作品名稱 去矣行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 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 雜言古詩

作品原文

君不見鞲上鷹,一飽即飛掣⑴!

焉能作堂上燕,銜泥附炎熱⑵。

野人曠盪無靦顏,豈可久在王侯間⑶。

未試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藍田山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杜甫多以鷹擬人或自擬,這裡也是自比。鞲,放鷹人所著的臂衣。飛掣,猶飛去。

⑵燕,比喻小人。

⑶二語諷刺官僚。靦音忝。靦顏,猶厚顏。

⑷十分討厭那班王侯,但不作這官兒,生活又成問題,所以有一試「餐玉法」的無聊想法。《魏書》卷三十三:「李預居長安,每羨古人餐玉之法,乃採訪藍田,躬往攻掘,得大小百餘,預乃椎七十枚為屑,日服食之。」藍田,山名,在長安東南三十里,出玉。 [1]

白話譯文

先生,你不見那放鷹人臂套上的鷹, 一旦吃飽後就迅速飛去。

怎麼能作那廳堂上的燕子, 只知銜泥為自己築巢去依附時貴的權勢之家。

我這個人生性心胸開闊不受約束,缺少一副厚臉皮, 怎麼可以久處在王侯權貴之中呢?

我沒有嘗試過從盛物的袋子裡取出美玉而服食之的方法,明天暫且進入藍田山去試一試吧。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年)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參軍以後不久所作。杜甫「在率府,數上賦頌,不蒙採錄。欲辭職去,作《去矣行》」。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