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外戚世家蓋其家號曰衛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史記·外戚世家蓋其家號曰衛氏》

原文

蓋其家號曰衛氏[3],出平陽侯邑[4]。子夫為平陽主謳者[5]。武帝初即位,數歲無子。平陽主求諸良家子女十餘人,飾置家[6]。武帝祓霸上還[7],因過平陽主。主見所侍美人[8],上弗說。既飲,謳者進,上望見,獨說衛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9],子夫侍尚衣[10],軒中得幸。上還坐,歡甚,賜平陽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宮。子夫上車,平陽主拊其背曰:「行矣,強飯,勉之!即貴[11],無相忘。」入宮歲餘,竟不復幸。武帝擇宮人不中用者,斥出歸之。衛子夫得見,涕泣請出。上憐之[12],復幸,遂有身,尊寵日隆[13]。召其兄衛長君弟青為侍中[14]。而子夫後大幸,有寵,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據。

初,上為太子時,娶長公主女為妃。立為帝,妃立為皇后,姓陳氏,無子。上之得為嗣,大長公主有力焉[15],以故陳皇后驕貴。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

陳皇后母大長公主,景帝姊也,數讓武帝姊平陽公主曰[16]:「帝非我不得立,已而棄捐吾女[17],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18]!」平陽公主曰:「用無子故廢耳[19]。」陳皇后求子,與醫錢凡九千萬,然竟無子。

衛子夫已立為皇后,先是衛長君死,乃以衛青為將軍,擊胡有功,封為長平侯[20]。青三子在襁褓中[21],皆封為列侯[22]。及衛皇后所謂姊衛少兒,少兒生子霍去病,以軍功封冠軍侯,號驃騎將軍。青號大將軍。立衛皇后子據為太子。衛氏枝屬以軍功起家[23],五人為侯。

及衛後色衰,趙之王夫人幸,有子,為齊王。

王夫人早卒。而中山李夫人有寵[24],有男一人,為昌邑王。

李夫人早卒,其兄李延年以音幸[25],號協律[26]。協律者,故倡也[27]。兄弟皆坐奸[28],族[29]。是時其長兄廣利為貳師將軍[30],伐大宛[31],不及誅[32],還,而上既夷李氏,後憐其家,乃封為海西侯[33]。

他姬子二人為燕王、廣陵王。其母無寵,以憂死。

及李夫人卒,則有尹婕妤之屬[34],更有寵。然皆以倡見,非王侯有土之士女,不可以配人主也。

段意

寫衛姬出身微賤,因偶然機會得武帝寵幸,納為妃子,大幸。陳皇后無子且恃驕貴,遭廢。衛姬立為皇后,衛氏宗室親族多人,以軍功拜將封侯。本段還寫了李夫人及眾妃嬪的榮辱際遇。

注釋

  [1]衛皇后:漢武帝之後。

  [2]生微:出身卑賤。

  [3]衛子夫的母親為平陽侍妾,子夫乃其母與平陽侯家給事鄭季私通生,冒姓衛氏,所以說「號曰衛氏」。

  [4]平陽侯:即曹參的封爵。平陽:漢縣名,在今山西臨汾西南。

  [5]謳者:歌女。

  [6]飾置家:加以修飾打扮,養在家裡。

  [7]祓(fu):古代除災去垢的儀式,每年三月三日,人們在水邊祭祀,洗滌陳垢,以除邪免災。霸上:一作灞上,古地名。因地處霸水西高原上得名,在今陝西西安東。

  [8]見(xian):使……拜見。

  [9]更衣:如廁。

  [10]侍尚衣:侍侯皇上穿衣。尚:通「上」。

  [11]即貴:如果富貴。

  [12]憐:疼愛。

  [13]日隆:一天比一天隆盛。

  [14]侍中:官名,秦始置,漢沿用。因侍從皇上左右,出入宮廷,應對顧問,故地位貴尊。

  [15]上之二句:武帝能夠立為太子,大長公主出了很大力。大長公主,即武帝姑嫖,漢制,帝姑稱大長公主。

  [16]讓:責備。

  [17]棄捐:拋棄,指廢掉陳皇后。

  [18]實在是不知自愛而又忘本呵! 自喜,自愛,自尊重。

  [19]用:因為。

  [20]長平:漢縣名,故城在今河南西華東北。

  [21]襁褓:本指背負嬰兒所用的布兜,這裡指衛青的三個兒子都很小。

  [22]列侯:秦漢爵分二十級,以列侯位最高。

  [23]枝屬:宗室親族。

  [24]中山:漢郡、國名,高祖置郡,景帝時改為國,治所在今河北定縣。

  [25]以音幸:憑音樂專長而被武帝寵幸。

  [26]號協律:武帝時置協律之官以正樂,李延年為協律都尉(臨時執掌某種職務的官名)。

  [27]倡:表演歌舞的人。

  [28]坐奸:犯淫亂罪。李延年弟李季淫亂後宮,被滅族。

  [29]族;滅族。

  [30]貳師將軍:漢代對大宛作戰時臨時設置的將軍。大宛貳師城盛產良馬,武帝派李廣利征貳師取之,故任為貳師將軍。

  [31]大宛:西域國名,在今中亞費爾干納盆地。

  [32]不及誅:指李廣利出征在外,其家族遭滅時沒有被殺。

  [33]乃封為海西侯:《正義》雲:「漢武帝令李廣利征大宛國,近西海,故號海西侯也。」

  [34]婕妤:妃嬪的稱號。[1]

司馬遷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於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散文家。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