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史記》卷十·孝文本紀第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孝文本紀
來自網絡的圖片


《史記》卷十·孝文本紀第十 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記卷十·孝文本紀第十》。本篇主要講述了西漢第五位皇帝漢文帝劉恆一生的文治武功。漢文帝劉恆(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57年),廟號漢太宗,漢高祖劉邦第四子,惠帝劉盈弟,母薄姬。在位期間,繼續執行與民休息和輕徭薄賦的政策,使漢朝從國家初定走向繁榮昌盛的過渡時期,開創了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此書現存最古版本保存於日本東北大學圖書館。[1]

作品名稱:《史記》卷十·孝文本紀第十 作品別名:孝文本紀-《史記》 作品體裁:紀
作品出處:《史記》 創作年代:西漢 作    者:司馬遷

史記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2]

《史記》中將相和

作品原文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陳豨軍,定代地,立為代王,都中都。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諸呂呂產等欲為亂,以危劉氏,大臣共誅之,謀召立代王,事在呂后語【呂后語:指《呂太后本紀》。】中。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使人迎代王。代王問左右郎中令張武等。張武等議曰:「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大將,習兵,多謀詐,此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今已誅諸呂,新啑血【啑血:喋血。】京師,此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願大王稱疾毋往,以觀其變。」中尉宋昌進曰:「群臣之議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桀並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然卒踐天子之位者,劉氏也,天下絕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強,二矣。漢興,除秦苛政,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夫以呂太后之嚴,立諸呂為三王,擅權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入北軍,一呼士皆左袒,為劉氏,叛諸呂,卒以滅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為使,其黨寧能專一邪?方今內有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南、琅邪、齊、代之強。方今高帝子獨淮南王與大王,大王又長,賢聖仁孝,聞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代王報太后計之,猶與【猶與:同「猶豫」。】未定。卜之龜,卦兆得大橫【大橫:燒灼龜甲後出現橫紋。】。占曰:「大橫庚庚【庚庚:紋理橫布的樣子。】,余為天王,夏啟以光【夏啟以光:夏啟的事業發揚光大。夏啟為大禹之子,開創了父傳子家天下的制度,這裡用來暗示代王繼承漢高帝的皇位合理合法。】。」代王曰:「寡人固已為王矣,又何王?」卜人曰:「所謂天王者乃天子。」於是代王乃遣太后弟薄昭往見絳侯,絳侯等具為昭言所以迎立王意。薄昭還報曰:「信矣,毋可疑者。」代王乃笑謂宋昌曰:「果如公言。」乃命宋昌參乘【參乘:乘車時居右負責警衛的人。】,張武等六人乘傳詣長安。至高陵休止,而使宋昌先馳之長安觀變。

昌至渭橋,丞相以下皆迎。宋昌還報。代王馳至渭橋,群臣拜謁稱臣。代王下車拜。太尉勃進曰:「願請間【請間:指在空閒時通報事情,不方便公布於眾。】言。」宋昌曰:「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太尉乃跪上天子璽符。代王謝曰:「至代邸而議之。」遂馳入代邸。群臣從至。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大將軍陳武、御史大夫張蒼、宗正劉郢、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典客劉揭皆再拜言曰:「子弘等皆非孝惠帝子,不當奉宗廟。臣謹請與陰安侯、列侯頃王后【陰安侯、列侯頃王后:漢高帝的大嫂、二嫂。劉邦稱帝前,長兄劉伯去世,於是追封武哀侯,呂后時晉封武哀王,封其妻為陰安侯。劉邦稱帝後,封二哥劉仲為代王,因匈奴進犯時棄城逃跑,被廢為侯,死後其子劉濞封吳王,追諡他為頃王,因此其妻為頃王后。頃王后前有「列侯」二字,一說是衍字,一說是劉仲妻也像劉伯妻一樣曾受封列侯。】與琅邪王、宗室、大臣、列侯、吏二千石議曰:『大王高帝長子,宜為高帝嗣。』願大王即天子位。」代王曰:「奉高帝宗廟,重事也。寡人不佞【不佞:沒有才能。】,不足以稱宗廟。願請楚王計宜者,寡人不敢當。」群臣皆伏固請。代王西鄉讓者三,南鄉讓者再。丞相平等皆曰:「臣伏計之,大王奉高帝宗廟最宜稱,雖天下諸侯萬民以為宜。臣等為宗廟社稷計,不敢忽。願大王幸聽臣等。臣謹奉天子璽符再拜上。」代王曰:「宗室、將相、王、列侯以為莫宜寡人,寡人不敢辭。」遂即天子位。

群臣以禮次侍。乃使太僕嬰與東牟侯興居清宮,奉天子法駕,迎於代邸。皇帝即日夕入未央宮。乃夜拜宋昌為衛將軍,鎮撫南北軍。以張武為郎中令,行殿中。還坐前殿,於是夜下詔書曰:「間者諸呂用事擅權,謀為大逆,欲以危劉氏宗廟,賴將相、列侯、宗室、大臣誅之,皆伏其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賜民爵一級,女子百戶牛酒,酺【酺:聚會宴飲。】五日。」

孝文皇帝元年十月庚戌,徙立故琅邪王澤為燕王。

辛亥,皇帝即阼【即阼:登上宗廟東階,象徵皇帝正式即位。】,謁高廟。右丞相平徙為左丞相,太尉勃為右丞相,大將軍灌嬰為太尉。諸呂所奪齊、楚故地,皆復與之。

壬子,遣車騎將軍薄昭迎皇太后於代。皇帝曰:「呂產自置為相國,呂祿為上將軍,擅矯遣灌將軍嬰將兵擊齊,欲代劉氏,嬰留滎陽弗擊,與諸侯合謀以誅呂氏。呂產欲為不善,丞相陳平與太尉周勃謀奪呂產等軍。朱虛侯劉章首先捕呂產等。太尉身率襄平侯通持節承詔入北軍。典客劉揭身奪趙王呂祿印。益封太尉勃萬戶,賜金五千斤。丞相陳平、灌將軍嬰邑各三千戶,金二千斤。朱虛侯劉章、襄平侯通、東牟侯劉興居邑各二千戶,金千斤。封典客揭為陽信侯,賜金千斤。」

十二月,上曰:「法者,治之正【正:原則,標準。】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已論,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產坐之,及為收帑【收帑:將罪犯的子女罰為官奴。】,朕甚不取。其議之。」有司皆曰:「民不能自治,故為法以禁之。相坐坐收,所以累其心,使重犯法,所從來遠矣。如故便。」上曰:「朕聞法正則民愨【愨:忠厚。】,罪當則民從。且夫牧民【牧民:治理民眾。】而導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導,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於民為暴者也。何以禁之?朕未見其便,其孰計之。」有司皆曰:「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請奉詔書,除收帑諸相坐律令。」

正月,有司言曰:「蚤【蚤:通「早」。】建太子,所以尊宗廟。請立太子。」上曰:「朕既不德,上帝神明未歆享【歆享:神靈享用祭品。】,天下人民未有嗛志【嗛志:滿意。】。今縱不能博求天下賢聖有德之人而禪天下焉,而曰豫【豫:通「預」。】建太子,是重吾不德也。謂天下何?其安之。」有司曰:「豫建太子,所以重宗廟社稷,不忘天下也。」上曰:「楚王,季父也,春秋高,閱天下之義理多矣,明於國家之大體。吳王於朕,兄也,惠仁以好德。淮南王,弟也,秉德以陪朕。豈為不豫哉!諸侯王、宗室昆弟、有功臣,多賢及有德義者,若舉有德以陪朕之不能終,是社稷之靈,天下之福也。今不選舉焉,而曰必子,人其以朕為忘賢有德者而專於子,非所以憂天下也。朕甚不取也。」有司皆固請曰:「古者殷周有國,治安皆千餘歲,古之有天下者莫長焉,用此道也。立嗣必子,所從來遠矣。高帝親率士大夫,始平天下,建諸侯,為帝者太祖。諸侯王及列侯始受國者皆亦為其國祖。子孫繼嗣,世世弗絕,天下之大義也,故高帝設之以撫海內。今釋宜建而更選於諸侯及宗室,非高帝之志也。更議不宜。子某【某:據《漢書》,應為啟,即漢景帝。】最長,純厚慈仁,請建以為太子。」上乃許之。因賜天下民當代父後者爵各一級。封將軍薄昭為軹侯。

三月,有司請立皇后。薄太后曰:「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為皇后。」皇后姓竇氏。上為立後故,賜天下鰥寡孤獨【鰥寡孤獨:年老無妻為鰥,年老無夫為寡,年幼喪父為孤,年老無子為獨。】窮困及年八十已上孤兒九歲已下布帛米肉各有數。上從代來,初即位,施德惠天下,填撫諸侯四夷皆洽驩,乃循從代來功臣。上曰:「方大臣之誅諸呂迎朕,朕狐疑【狐疑:猶豫不決。】,皆止朕,唯中尉宋昌勸朕,朕以得保奉宗廟。已尊昌為衛將軍,其封昌為壯武侯。諸從朕六人,官皆至九卿。」

上曰:「列侯從高帝入蜀、漢中者六十八人皆益封各三百戶,故吏二千石以上從高帝潁川守尊等十人食邑六百戶,淮陽守申徒嘉等十人五百戶,衛尉定等十人四百戶。封淮南王舅父趙兼為周陽侯,齊王舅父駟鈞為清郭侯。」秋,封故常山丞相蔡兼為樊侯。

人或說右丞相曰:「君本誅諸呂,迎代王,今又矜其功,受上賞,處尊位,禍且及身。」右丞相勃乃謝病免罷,左丞相平專為丞相。

二年十月,丞相平卒,復以絳侯勃為丞相。上曰:「朕聞古者諸侯建國千餘,各守其地,以時入貢,民不勞苦,上下驩欣,靡有遺德【遺德:未受重用的賢人。】。今列侯多居長安,邑遠,吏卒給輸費苦,而列侯亦無由教馴其民。其令列侯之國,為吏及詔所止者,遣太子。」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望:望日,即每個月的十五日。】,日又食。上曰:「朕聞之,天生蒸【蒸:通「烝」,眾多。】民,為之置君以養治之。人主不德,布政不均,則天示之以菑【菑:通「災」。】,以誡不治。乃十一月晦,日有食之,適【適:通「謫」,懲罰。】見於天,菑孰大焉!朕獲保宗廟,以微眇之身托於兆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亂,在朕一人,唯二三執政猶吾股肱也。朕下不能理育群生,上以累三光【三光:又稱三辰,指日、月、星。】之明,其不德大矣。令至,其悉思朕之過失,及知見思之所不及,匄【匄:乞,求。】以告朕。及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以匡朕之不逮。因各飭其任職,務省繇費以便民。朕既不能遠德,故<生僻字(豎心旁+間)>然【<生僻字(豎心旁+間> 然:戒懼不安的樣子。】念外人之有非,是以設備未息。今縱不能罷邊屯戍,而又飭兵厚衛,其罷衛將軍軍。太僕見馬遺財【財:通「才」。】足,余皆以給傳置【傳置:驛站。】。」

..........

..........

太史公曰:孔子言【孔子言:語出《論語·子路》。】:「必世【世:三十年為一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廩廩【廩廩:逐漸。】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 [3]

創作背景

《史記·太史公自序》說:「維昔黃帝,法天則地,四聖遵序,各成法度;唐堯遜位,虞舜不台;厥美帝功,萬世載之。作五帝本紀第一。」司馬遷認為,從前黃帝以天為法,以地為則,顓頊、帝嚳、堯、舜四位聖明帝王先後相繼,各建成一定法度;唐堯讓位於虞舜,虞舜因覺自己不能勝其任而不悅;這些帝王的美德豐功,萬世流傳。因此作《五帝本紀》第一。[4]

作者簡介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夏陽(在今陝西韓城西南)人。出身史學世家,父親司馬談官至太史令。司馬遷十歲時隨父到長安,先後求學於董仲舒和孔安國門下。二十歲開始遊歷名山大川,所到之處均考察風俗,採集史跡傳說。繼承父親太史令的職位後,司馬遷得以飽覽朝廷藏書,又隨漢武帝到各地巡遊,增長了見識;他同時開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親寫一部「名主賢君、忠臣死義之事」的通史的遺願。

漢武帝天漢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時因友軍接應不力身陷重圍,在矢盡糧絕的情況下投降匈奴,司馬遷因上疏為李陵辯護觸怒武帝,被處以宮刑。受此大辱,司馬遷憤不欲生,但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決心「隱忍苟活」。出獄後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完成了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

相關視頻

老梁:為什麼《史記》是中國歷史書上最獨一無二的?別的沒法比!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百度,2018-10-21
  2. 《史記》到底是一部怎樣的史書?,百度,2018-10-21
  3. 孝文本紀 原文及注釋,5000yan,[引用日期 2022-12-09]
  4. 霍松林 趙望秦.宋本史記註譯(第十冊).西安:三秦出版社 ,2011:3291,[引用日期 2022-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