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嘆庭前甘菊花》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嘆庭前甘菊花》唐朝·杜甫

《嘆庭前甘菊花》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嘆庭前甘菊花》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的七言古詩。這首詩寫詩人看庭前甘菊花開得晚了,沒趕上重陽佳節,嘆息庭前的甘菊生不逢時,藉以表達了自己沒有機會為國家平定叛亂盡一份綿薄之力的憤慨。這首詩借庭菊以寄慨,甘菊喻君子,眾芳喻小人。詩中用「野外」、「眾芳」細瑣卻被採回擺放廳堂,反襯甘菊花的生不逢時,不被欣賞。對「眾芳」細瑣被採回擺放廳堂的現象的不滿,對甘菊花的遭遇表達了惋惜與同情。

作品名稱 嘆庭前甘菊花

作品別名 嘆檐前甘菊花

作 者 杜甫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 《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古詩

作品原文

嘆庭前甘菊花

庭前甘菊移時晚⑴,青蕊重陽不堪摘⑵。

明日蕭條醉盡醒⑶,殘花爛熳開何益⑷?

籬邊野外多眾芳⑸,採擷細瑣升中堂⑹。

念茲空長大枝葉⑺,結根失所纏風霜⑻。

注釋譯文

詩句注釋

⑴甘菊花:又名真菊,家菊,花黃,莖紫,氣香而味甘,葉可作羹食。移時晚:謂移植以晚矣,故花開遲,而不堪摘。

⑵蕊(ruǐ):花心。重陽:農曆九月九日。堪:能。

⑶醉盡醒:意謂似醉似醒。蕭條:寂寥。醉盡醒:謂無菊飲不歡。

⑷爛熳(làn màn):散亂貌。

⑸眾芳:泛指細瑣之野花。

⑹中堂:詩中代指高位。採擷(xié):摘取。升中堂:花得登廟堂之上,而甘菊反失其時。

⑺茲:此。

⑻失所:謂失其故所,結根失所,故前曰「空長」。

白話譯文

庭前的甘菊花因為移載得晚,到重陽節時花蕊還是青的沒有開花,不能摘來觀賞。

等到明天秋景蕭瑟人們從酒醉中清醒了,你再開出些殘花來有什麼用呢?

籬笆邊的野地里開了許多雜花,人們將這些細碎瑣屑的花采了擺在中堂中觀賞。

感念你空長了大大的枝葉,只因根扎的不是地方才不幸為風霜所侵。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重陽節,時杜甫居長安下杜城。詩人看到庭前遲開的甘菊花,不禁聯想到自己的身世,有感而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