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吾宗》唐朝·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吾宗》唐朝·杜甫

《吾宗》唐朝·杜甫
圖片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1]

詩詞原文

吾宗老孫子,質樸古人風。

耕鑿安時論,衣冠與世同。

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

語及君臣際,經書滿腹中。

老孫子:言崇簡乃其祖之孫並與自己同宗,此句寫宗族傳承。

古人風:安時處順,勤家憂國,皆所謂質樸古風也。

解讀

這首五言律詩,處處流露了作者對堂孫崇簡的喜愛之情。對他那自食其力、穿着無華、憂慮國事、學識淵博、質樸敦厚的品德和風尚,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誇獎。讀者從中也自然領悟到杜甫對晚輩的要求和做人的準則。

此二語雖屬瑣事,而仁民愛物之心,藹然言外。其《示吾宗》詩云:在家常早起,憂國願年豐。語似平淡,而一為修身之本,一為治國之本。布衣契稷,不僅以詩史稱也。

清人邊連寶所著的《杜律啟蒙》中認為,「質樸古人風」是主句,下六句都見其質樸處。「耕鑿安時論」,所謂民之質矣日月飲食者也。「衣冠與世同」,言不為不忠之奇服也。五句,言其勤,六句,言其忠。已起下聯語君臣而經書滿腹,才不是田舍翁之質樸,然正非質樸人不能。人只以丰標自善者,必非識字人也。

金聖歎曾從微妙的君臣關係這一角度,將這首詩理解為是詩人將批判矛頭再次指向皇上。杜詩《吾宗》說:前半首,金批為:「'安時論』'與世同』六字,針砭多少。」此系聖嘆借題發揮,批評庸庸碌碌,不求作為的朝廷眾臣。後半首他批評道:「'早起』雲'在家,'憂國』雲'年豐』,未及君臣之際,不過爾爾。此真正'安時論』'與世同』者,然非經書滿腹者不能。固知結語,不在意外轉出,乃深證上六句之妙也。今日經書滿腹者,君臣之際,往往難言,始信先生此詩,不可不讀。」則又進一步引申,譏刺「經書滿腹」的大臣明哲保身,既無責任心、事業心,又無識見和才華,君臣之際既互不推心置腹暢所欲言,又不肯也不能坦率討論國家大事,而僅以虛禮縟節,互相敷衍而已。大臣的顢頇昏聵固令人可憎,但皇帝喜怒無常、行動無節,不能納諫,造成「伴君如伴虎」的局面,主要是應由皇帝負責的。有其君必有其臣,所以聖嘆將如此君臣,綁在一起加以譴責。這當然是金聖歎一家之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