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庫總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庫總目

 

 

 

四庫全書總目》簡稱《四庫總目》或《四庫提要》,共二百卷,是中國清代紀昀等人編纂的一部大型解題書目,是中國古典目錄學方法的集大成者。也是現有最大的一部傳統目錄書。

四庫全書的館臣們,對謄錄入庫的3400餘種圖書(稱「著錄書」)和抄存卷目的6793種圖書(稱「存目書」)全部寫出提要,這就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簡介

《四庫全書總目》又名《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清代紀昀總纂。以經史子集提綱,部下分類,全書共分四部、四十四類、六十七個子目,錄收《四庫全書》的著作3461種(79307卷),又附錄了未收入《四庫全書》的著作6793種(93551卷)。基本上包括了清乾隆以前我國重要的古籍,特別是元代以前的書籍更完備。

分經、史、子、集四大類,大類下又分小類,小類下又分子目。每大類與小類前面均有小序,子目後面有按語,簡要說明此類著作的源流以及劃分類、目的理由。

《四庫全書總目》著錄了清乾隆以前包括哲學、史學、文學以及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文化典籍一萬多種,為我國收書最多的目錄,而且寫有內容提要和評論,為學者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歷史,提供了一部翔實的書目。但它是由乾隆欽定、督辦的官修書目,在圖書入選、內容著錄、提要、評論等方面,都反映了封建統治階級的觀點和利益。

乾隆中修《四庫全書》,紀昀與陸錫熊總其成,錫熊後入館而先投,陶則終始其事。校理《四庫全書》,雖白各專門學者分任,史部邵南江(晉涵)、子部周書昌(永年),經部從子部的天文、算學類皆戴東原(震),分別撰寫初稿,而別擇去取,筆削考核,則皆紀陶一人任之。昀亦自稱:「余於癸巳受識校書,殫仆年之力,始勘為總目二百卷,進呈乙覽。」(《文集》卷八《詩序總義》序)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四庫全書》大體完成,《四庫全書總目》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也同時寫出初稿。幾經增改,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寫定,並由武英殿刻版印行。著錄收入《四庫全書》的圖書三千五百零三種,未收入《四庫全書》的「存目」書六千八百十九種。總計一萬零三百二十一種。每種書部撰有篇提要。

收入《四庫全書》各書的提要,原來本是附在書前以供皇帝審閱之用。至於離書別行的提要,那才是供一般讀者參考的。原有之各書提要,當它別輯成書、單獨印行時,已經過紀陶大大修改、有些地方已與原文相差很遠了。如將《四庫全書》各書前面所附的提要,與《四庫全書總目》逐一核對,就可證實這一點。

編者簡介

紀昀(1724—1805),字曉嵐,又字春帆,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士,由翰林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諡號文達。能詩及駢文,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紀文達公遺集》等。

領銜纂修:永瑢,乾隆帝第六子,他在十七歲那年(1759),出繼叔祖慎靖郡王允禧,封貝勒。管理內務府、充《四庫全書》玉牒館總裁、監管欽天監事務。工詩擅畫,主要作品有《歲朝圖》《楓溪垂釣圖軸》。

研究

對《總目》的辨析考證研究,主要有胡玉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補正》、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崔富章《四庫提要補正》和李裕民《四庫提要訂誤》。1997年,中華書局以殿本為底本,以浙、粵二本為參考本,吸取各家考證研究成果,出版《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整理本》,是目前最佳的版本。

評價

後人給予此書以高度評價,如「《四庫提要》成書較晚,介紹最詳細,對我的啟發幫助尤大,我感到從它那裡得到的教益,比學校中任何一位老師還多。」——陳垣《與青年朋友談治學》[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