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中白雲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中白雲詞》是南宋詞人張炎創作的詞集。[1]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山中白雲詞創作年代南宋文學體裁詞集作  者張炎


書籍簡介

《山中白雲詞》南宋張炎撰詞集,共八卷,存詞302首。張炎早期師法周邦彥,又瓣香姜夔,注重音律格調,內容不出湖山游賞、風花雪月。因此,鄭思肖說其早期詞作「鼓吹春聲於繁華世界,飄飄征情,節節弄拍,嘲明月以謔樂,賣落花而陪笑。」(《山中白雲詞序》)。 宋亡後,張炎淪為失意文人。其詞風漸變,轉而抒寫亡國之痛、身世之悲為主。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炎生於淳祐戊申,當宋邦淪覆,年已三十有三,猶及見臨安全盛之日。故所作往往蒼涼激楚,即景抒情,備寫其身世盛衰之感,非徒以剪紅刻翠為工。」張炎的「身世盛衰之感」,多憑藉游賞湖山,流連光景來曲折傳達。如著名的《高陽台·西湖春感》,是一首傷春之作,於西湖一片荒涼淒清的景色中,融入孤寂幽怨的心緒,讀來淒艷入骨,前人以「亡國之音哀以思」相評價。(見梁令嫻《藝蘅館詞選》引麥孟華語)其他如《高陽台》(古木迷鴉)、《月卜笛》(萬里孤雲)等,都為此類傷今懷古之作。 張炎又長於詠物,同樣寄寓了自己的身世情懷。如《解連環·孤雁》,刻劃精妙,寄情幽遠,抒寫南宋遺民孤苦的羈旅情懷,入木三分,傳誦一時,人稱「張孤雁」。《南浦·春水》一闋,也體物入微、形神兼備,元鄧牧稱「絕唱今古,人以『張春水』目之。」(《伯牙琴·張叔夏詞集序》)其他如憑弔古蹟、送友懷人之作,也都滲透了哀婉悲涼的情思。 藝術上,張炎力主「清空」,激賞姜夔詞「野雲孤飛,去留無跡。」(《詞源》卷下)因此,張炎詞情韻悠雅、風格疏淡,又極講章法、句法、字面和虛字的運用,注重音律推敲和辭章鍛煉,頗有音節圓潤、聲調流美之境。然而,總體說來,張炎詞內蘊不夠豐厚,格局也較偏窄。其家國之痛多從個人出發,情調太過低沉。又因過於追求形式技巧,難兔以辭害意。周濟批評他「只在字句上着功夫,不一肯換意」(《介存齋論同雜著》)。 張炎是南宋風雅詞派的代表,後世以「姜張」並稱。至清初,浙西詞派主張師法南宋,標舉清空醉雅,於是奉張炎為圭臬。朱彝尊自稱「倚新聲、玉田差近」(《解佩令·自題詞集》),厲鶚也說:「玉田秀筆溯清空,淨洗花香意象中。」(《論詞絕句十二首》)浙派擅長寫景詠物,偏好「咀宮含商」,以致有薄滑之病,其中均可看到張炎的影響。[2]

版本信息

《山中白雲詞》今存最早的是元陶宗儀抄本,清初由朱彝尊抄錄傳布,厘為八卷。後由龔翔麟傳刊,朱彝尊等勘定,收詞二百九十六首。乾隆時,江顯作《山中白雲詞疏證》,於龔本多所校正。今通行的有《彊村叢書》本、《全宋詞》本和中華書局1983年吳則虞輯校本。

作者簡介

張炎(1248-1320年),字叔夏,號玉田,晚年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西湖吟社」重要成員。 張炎出身世家,為名將張俊之後,早年生活優裕。南宋亡後,他浪跡四方,仕途不順,失意南歸,潦倒而終。受家學薰染,張炎精研詞學,有中國最早的詞論專著《詞源》留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