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我的九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我的九月》是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出品、尹力執導,由張萌、張國立主演的兒童片。

該片講述了北京亞運會開幕前,小學生安建軍經過自己的努力,在班主任高老師的幫助下,逐漸克服了自身的懦弱和內向,最終獲得了自信,從而爭取到參加開幕式上的團體武術表演資格 。

該片於1990年在中國上映。

主要演員

張國立沈丹萍張萌陶澤如

導演

尹力

主演

張萌,張國立


劇情簡介

隆重的第十一屆亞運會再過21天就要在北京舉行開幕式了。大榆樹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們,為參加開幕式大型武術團體操表演,已辛苦訓練了一年。在編隊定員中,安建軍和幾個同學被刷下來,中隊幹部劉慶來也因特殊情況退出訓練。可是生性怯懦而又善良的安建軍受不了這個打擊,在教室里抹眼淚,被劉慶來所嘲笑,同時劉出了一個鬼點子,結果他們搞了一場惡作劇,影響了其他同學的訓練。

新來的班主任高老師就他們搗亂一事進行了家訪。劉家父母在老師走後教導兒子不要和安建軍混在一起,免得學壞。安建軍的父親認為兒子被刷下來了不爭氣,打了他一頓。高老師在家訪中,做了家長的工作,同時安慰了安建軍。在送高老師的路上,安建軍向老師說着心裡話。這個平時不善言辭、很少得到公平待遇的孩子,感到老師是那樣親切、容易溝通,那樣理解他,他們成了好朋友。

安建軍是個善良的孩子,待人也寬容,但不少同學還是稱他為「安大傻子」。一天,安建軍用僅有的兩元錢買了亞運會彩票,中獎後把獎金捐給了亞運會。恰巧一位記者在場,記者採訪時安建軍靦腆地不肯說出姓名,而口齒伶俐的劉慶來卻侃侃而談,結果報紙上有名,學校里受獎。沒有人提到捐錢的安建軍,這使他感到了不公平,但只能獨自生悶氣。還有一次,劉慶來攛掇安建軍偷拿了小娟的練功褲,事後又把責任都推到安建軍的身上,使安建軍受盡白眼。只有高老師理解他,並鼓勵他要自信、自強。從此以後,他仍堅持每天練功。

離開幕式只有兩天半了,一個同學突然受傷,不能參加表演。同學們都想獲得這次替補機會,關鍵時刻,安建軍在高老師的鼓勵下,以精彩的表演和昂揚的精神征服了競爭對手。在難忘的九月,亞運會開幕了,安建軍的身影匯入團體操表演的行列之中 。

角色介紹

張萌飾演安建軍

其貌不揚,不善表達自己的小學生,被同學戲稱「安大傻子」。他是個純真、善良、厚道的孩子,但因為不善言辭,很少得到公平待遇,膽小怯弱,很不自信。在高老師鼓勵下,他克服性格缺陷,變得自信、自強。


張國立飾演高老師

安建軍的班主任,原來在山區教書,自稱「高二傻子」。教育思路獨特,平等、尊重、信任、親切地對待學生,以至於學生覺得他「不像老師」。他愛護並發展學生們的個性,因此非常理解安建軍,鼓勵安建軍克服心理障礙、敢於競爭成為強者。

摺疊編輯本段幕後花絮 在寫分鏡頭台本時,導演本來設想不加音樂,就用1990年亞運會期間富有時代特點的歌曲、樂曲,作為源音樂來表現時代特點,這想法得到了其他主創人員的認可,但是樣片剪出來後,他們發現這樣一來影片煽情不夠,於是,導演又請了作曲家來為影片配樂 。 扮演記者的駱玉蘭的確是當時北京晚報的記者,她在片中以真實姓名出演 。 [1]

幕後製作

創作初衷

編劇杜小鷗在某小學開座談會時,有個小學生的笑容特別打動了她,那個小朋友也像別人一樣舉手想發言, 但輪到他時卻不知站起來該什麼,其他同學說他總得零分,全班人包括他自己都笑了。在另一所小學,編劇又見到了一個接近後來影片中「劉慶來」的學生,周圍還有崇拜者。這兩個人物給她留下深刻印象,成為創作《我的9月》的靈感來源。她同情像「安建軍」那樣善良厚道但自卑的孩子,希望能讓他們明白必須要自信勇敢起來直面人生,長大後才不會害怕挫折。而「劉太來」那樣的孩子讓她聯想到當時的社會現象——中國社會競爭意識越來越強烈,但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謙虛、忍讓、與世無爭,這使很多人在競爭中感到無所適從。她認為競爭能促進社會發展、民族壯大,但是競爭要守規則,她要借劉慶來的故事向那些不守規則的人亮出「黃牌」 。

導演主旨

在《我的九月》之前,電影界關於兒童片的概念、兒童應該怎麼拍有許多爭論,但沒有定論。導演尹力在開拍前就下決心要拍一部能終結所有爭論的片子。所以,他從一開始就堅持影片要表現孩子的生活,要求所有主創人員放下藝術家的架子,深入生活,揣摩孩子的心理,始終站在孩子的角度把握情節發展的每個環節,讓它徹頭徹尾成為一部孩子戲 。

影片評價

《我的九月》是一部名符其實、適應兒童口味的好片子,大體上達到了「老少皆宜」的審美目標。它的中心事件和貫穿人物,從取材、構思、觀點到心態都是兒童式的,完全符合兒童電影的本性,在藝術表現上,擺脫了一般兒童片慣見的直奔主題、淺露簡單的模式,而盡力以富於流動性、自然美的鏡頭語言來展示生活,表現人物。更可貴的是,它達到了一定的思想深度 。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