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搗練圖》唐 張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搗練圖》唐 張萱 《搗練圖》是一幅描繪唐代宮廷女性搗練勞作場景的手捲式工筆劃。人物12人,其中8名宮中貴婦皆體態豐腴、髮髻高聳、面若皎月,著半露胸式衫裙裝,短襦長裙,肩搭披帛。全卷以S形大開大合整體佈勢,按勞動工序分成搗練、織線、熨燙三組場面,有站有坐、高低錯落,局部構圖各有不同,從右至左分別為圓形、三角、十字交叉形,動靜結合、精確巧妙、一氣呵成。人物形象逼真,刻畫維肖,流暢,設色豔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豐腴的審美情趣,代表了那個時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時代風格。 [1]

此卷畫原本沒有款識,北宋滅亡後進入金朝宮廷,金章宗完顏璟用「瘦金體」題「天水摹張萱搗練圖」,上下兩邊四個角都有金章宗的收藏印,保存完整。後有元末書法家張紳題詩「乃知蟆母之姿,亦有效其顰者」

「擣衣」又稱「搗練」,是古代製作衣服的一道重要工序。「練」是一種生的絲織品,剛織成的時候質地堅硬,必須經過煮沸、漂白,再把它放在砧石上,用杵棒捶擊,才能變得柔軟,方便縫製。

畫家張萱生平

張萱, 京兆(今陝西 西安)人,是一位唐朝的宮廷畫家, 其藝術創作活動主要集中在唐開元、天寶年間,開元年間任史館畫直。善畫貴族仕女、宮苑鞍馬著稱。他以其精湛的畫藝從根本上確立了仕女畫在人物畫中的重要地位。仕女畫多是描繪貴族婦女、宮妃或者其他婦女的宮廷生活情景。與稍後於他的仕女畫家周昉在畫史上相提並論。

《搗練圖》賞析

《搗練圖》最令人嘆服之處,是細節的構思與刻畫。手捲上的十二個人物分為三個場景,第一組4人搗練的場景中,2位手持木杵微微用力,2位放下木杵歇息片刻,四位搗練仕女姿態、妝容、服飾各異、動靜結合,妙趣橫生。第二組2人對坐,一人低坐於地毯上理線,一人高坐於凳子上縫紉,從身姿手勢足以判斷線的走向。第三組3人扯練1人熨燙,扯練者因向後用力而後傾,熨燙者一手扶練一手持木柄金屬勺狀「熨斗」,勺中是燒紅的木炭,將搗練時因捆紮而產生的褶皺細細熨平。 蹲下煽火的女孩,與第3組下方側身彎腰的孩童,是勞作場景中最有情趣的設計;另一個在白練之下淘氣地竄來竄去,饒有興趣地四下張望,使畫境活潑而具抒情意味。[2]

傳世作品

《虢國夫人遊春圖》捲 傳為宋徽宗領導下的天水畫院摹中唐張萱所作。

《搗練圖》卷 傳為宋徽宗領導下的天水畫院摹中唐張萱所作。

唐宋畫史著錄上記載張萱的作品計有數十幅,但出於張萱本人手筆的原作,今已無一遺存。 [3]

收藏

《搗練圖》絹本,設色,37cm×145.3cm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藏。

清初為著名學者高士奇所藏(卷首書「高江邨清吟堂秘藏」所示)。後為圓明圓收藏,1860年火燒圓明圓,事件後流失海外。1912年5月,時任美國波士頓美術館東方部部長的岡倉天心從北京一位滿清貴族手上購得,同年8月入藏波士頓美術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