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早春圖》 北宋 郭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早春圖》 北宋 郭熙 該畫有著明確的紀年,畫面左側題有:「早春,壬子年郭熙畫。」下有「郭熙筆」長方朱文印—方。鈐蓋作者印章,這在北宋的畫中是很少見的。畫作右上有乾隆皇帝御題詩:「樹才發葉溪開凍,樓閣仙居最上層。不藉柳桃閒點綴,春山早見氣如蒸。」

此畫是大幅全景山水,作品細緻表現了冬去春來,大地復甦,乍暖還寒,霧靄蒸騰的山野景象。作者用水墨將春意蘊藏於岩壑林泉中,傳達出春回大地的信息,從而反映出北宋時期欣欣向榮的景象。

〈早春圖〉使用的皴法,一般稱為「雲頭皴」或「鬼面皴」,是很適合描繪景物曖昧難明、可作種種連想的皴法。郭熙的作品多了一種變化幻生的特別感覺。

畫家郭熙生平

郭熙(約1023 - 約1085年),字淳夫,河陽溫縣(今河南孟縣)人,世稱「郭河陽」。原是北宋時期職業畫家,於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年)進入翰林圖書院為藝學,很快升至待詔。郭熙不僅是北宋時期一名著名的山水畫家,更是一名山水畫理論家。早年風格較工巧,晚年轉為雄壯,常於巨幛高壁作長松喬木,曲溪斷崖,峰巒秀拔,境界雄闊而又靈動飄渺。

郭熙師承李成,而自成一家,長於山水寒林,得雲煙出沒、峰巒隱顯之態,開創了北宋山水畫的新局面。據《宣和畫譜》記載,郭熙「稍稍取李成之法,佈置愈造妙處,然後多所自得」。 與李成並稱「李郭」,名列「 李,郭,範,米 」 [注5]的「北宋四大家」之一。

《林泉高致集》

郭熙著《山水畫論》,即郭熙的兒子郭思按其父意編撰成的《林泉高致集》,談及對山水畫創作的要求,是對北宋以前山水畫走向成熟的總結,對當今的繪畫創作也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1]

《早春圖》賞析

《早春圖》的構圖,具現郭熙《林泉高致》中「三遠法」的理論。近、中、遠三景的主山置於畫幅的中軸線上採用山巒層層堆疊向高空發展,氣勢突兀,下臨深淵,用「高遠法」展現山的高聳巍峨;由中景的大石,視野突然開濶地向遠處望到一片空曠的山谷及虛無飄渺的遠採用「平遠法」;山體兩側的谷間有溪澗潺潺流出,表現山坳的縱深,採用「深遠法」。

除了正將船泊岸的漁人,還有迎接他們的村婦稚子,可能是住在茅屋裡和樂的一家人,象徵帝國人民安居樂業的。此外,也顯示了描繪的可能為日暮時分。

呈S形扭轉的山體,隱入濃霧之中,樹叢也以濃、淡墨色的劇烈變化來呈現前後距離。郭熙利用雲霧淡化物象的作法,不僅可以創造空間感,也能夠表現萬物變幻、生生不息的朝氣。

仔細觀看這件作品的筆墨,我們可以發現當郭熙表現土石肌理時,採用了一種弧形筆觸,並且以濃淡不一的墨色層層暈染,塑造出像雲朵一般的圓突感,後人稱這種畫法為「捲雲皴」。再看樹枝的造形,你是否也發現它與「蟹爪」有些相似呢?後來,這些特徵都成為人們對於郭熙繪畫的一種瞭解。 [2]

傳世作品

《早春圖》軸 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關山春雪圖》軸 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樹色平遠圖》卷 藏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窠石平遠圖》卷 藏京故宮博物院。

《幽谷圖》半軸 藏上海博物館。

《溪山訪友圖》軸 藏雲南省博物館。

收藏

《早春圖》絹本,淺設色,立軸,縱158.30厘米,橫108.10厘米。 藏臺北故宮博物院。

畫幅左方款識:「早春 壬子年郭熙畫」 在款上鈐有「郭熙圖書」朱文大長方印。該圖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