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瀟湘奇觀圖》 北宋 米友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瀟湘奇觀圖》 北宋 米友仁 表現了春天江南蒼茫雨霧中的景觀,該畫對山羣、江水、樹木未作具體細緻的描寫,所追求的是蒼茫雨霧中自然界的特殊韻致。他飽蘸水墨,橫落紙面,筆筆積疊,使水墨相互滲透,模糊朦朧,生動地表現了變幻無常、雨霧迷朦的江南水國景色。畫面峯巒起伏,雲霧出沒,層林被飄渺的煙靄籠罩,山石和樹木都用水墨點成,渾然一體,全然不覺線條及皴擦的痕跡。

該圖中作者用沒骨法取代了隋唐北宋以來的雙勾法,給人一種樹為「無根樹」的自然美形象,刷新了山水畫的形象和表現方式。這更讓觀者明白,原來「奇觀」之「奇」,在於奇景、奇情、奇境,而更在於心源和手法之奇! [1]

帶有獨特的米家風格的橫點,謂之「落茄點」

以極淡的墨色勾捲雲的廓,而重在以濃淡變化的墨色烘染出蒸騰之勢。山體僅用淡墨漬染出輪廓,再依結構以大小錯落、由淡而濃(或以濃破淡)的橫點疊加,渲染山體的雄厚。以極簡之筆勾出房舍、樹枝,再以濃淡相間的橫點點葉。這種帶有獨特的米家風格的橫點,謂之「落茄點」。

《瀟湘奇觀圖》清·鬱逢慶《書畫題跋記》、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彙考》、吳昇《大觀錄》、顧文彬《過雲樓書畫記》等書著錄. [2]

畫家米友仁生平

米友仁(南宋1086—1165)一名尹仁,字元暉,一字平仁,小名寅哥、螯兒、虎兒,自稱懶拙老人。祖籍山西太原,遷襄陽(今屬湖北),定居潤州(今江蘇鎮江)。米芾長子,其父子二人有大、小米之稱, 共創「 米家山水 」,對後來「文人畫」影響較大。官至兵部待郎、敷文閣直學士。工書善畫,皆承家學,常自題「墨戲」二字。雖不逮其父,然如王、謝家子弟,卻自有一種風格。

米友仁將自己「米氏雲山」類山水繪畫作品稱之為「墨戲」。墨戲是古代士大夫對繪畫的一種態度,也是他們創作繪畫的一種技法。文人畫家們通過繪畫表達自己內心世界對自然的體會,將自我的想法融入在自然中;他們通過草草的用筆,表現出一種與精緻勾描不同的繪畫形態。

實際上,畫面中的物象並不是沒有輪廓,而是畫家在畫山水花鳥時候,不專門去畫骨架線。應該說,將這一畫法稱之為「沒骨法」,還是相當形象的。 [3]

《瀟湘奇觀圖》賞析

此圖繪米友仁十分熟悉的瀟湘奇觀景緻,深得其「變態萬層」之「真趣」。開卷便是濃雲翻滾,隱現出遠山坡腳,隨著雲氣的飄動變幻,逐漸顯露出山形,重迭起伏的峰巒影影綽綽地展現於團團白雲中。中段山川始露出清晰真容,主山屹立,尖峰高聳,樹叢映帶,沙渚數重,甚富高遠和深遠感。結尾處山色又漸趨淡遠,唯近處林岸、草廬明晰。自首至尾,迷濛、清明以及遠近、濃淡,幾度變幻,奧妙莫測。

時隱時顯,忽明忽晦,迷濛又富有變化,故時人謂他「善畫無根樹,能描朦朧雲。」(湯垕《畫鑑》)同時他也很講究筆法,以大筆觸的遒勁筆法來潑染水墨,墨隨筆走,在大筆塗染塊面中,多有縱點、橫點、落茄點和不規則的破筆點,亦見連勾帶擦的線條。筆與墨的有機結合,使米氏雲山兼具滋潤和沈鬱的特色。 [4]

傳世作品

《雲山墨戲圖》

《瀟湘白雲圖集》

收藏

《瀟湘奇觀圖》卷,繭紙本,墨筆,縱19.8厘米,橫289厘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