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暮書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暮書懷》

作品名稱: 《秋暮書懷》

作品體裁: 詞

創作年代: 宋代

作者: 張舜民

《秋暮書懷》是宋代張舜民的作品之一。

詩詞原文

秋日平涼客,棲遲泮水間。 家貧思得祿,性懶要長閒。 欹枕時聞雁,登城忽見山。 征西舊時將,大半發毛斑。

客舍無前後,分明似一舟。 瓶罌生計小,兒女長年憂。 糊口身將老,謀歸歲聿周。 布衣今復敝,莫問黑貂裘。

憶昔曾游處,俄經二十年。 重來人不識,獨想事依然。 北海知劉備,荊州小仲宣。 如何騎駿馬,徼倖學開邊。

濯濯荒山麓,娟娟孤女祠。 曉泉開寶鏡,秋月畫蛾眉。 拾翠來涇汭,行雲過北池。 猶勝青冢魄,埋恨九原悲。

旅鬢莖莖白,霜梨葉葉紅。 可憐非類者,同落有涯中。 萬物齊為馬,勞生獨轉蓬。 此行江海外,便作狎鷗翁。

再到崆峒寺,題名尚宛然。 存亡如昨日,筋力想當年。 禍福歸玄鸐,晨昏聽杜鵑。 此間無虎豹,好著養生編。

節物推移速,登臨感慨多。 寒雲飛隴首,殘葉下朝那。 代北慚歸馬,洮西尚凱歌。 惟憐鏖戰骨,寂寞掩山阿。

冶谷鴉仍亂,空同日欲曛。 關河圍絕壁,鼓角壯中軍。 自納和戎策,還停草檄文。 征西好規矩,後世見忠勤。

愛靜無由靜,思歸不得歸。 干時虛碌碌,懷往迥依依。 菊酒還吹帽,玄霜未授衣。 知他蘧伯玉,曾悟少年非。

作者簡介

張舜民,北宋文學家、畫家。字芸叟,自號浮休居士,又號矴齋。邠州(今陝西彬縣)人。生卒年不詳。英宗治平二年(1065)進士,為襄樂令。元豐中,環慶帥高遵裕辟掌機密文字。元祐初做過監察御史。為人剛直敢言。徽宗時升任右諫議大夫,任職七天,言事達60章,不久以龍圖閣待制知定州。後又改知同州。曾因元祐黨爭事,牽連治罪,被貶為楚州團練副使,商州安置。後又出任過集賢殿修撰。[1]


張舜民隨高遵裕西征靈夏,無功而還,他作詩嘲諷有「靈州城下千株柳,總被官軍斫作薪」及「白骨似沙沙似雪,將軍休上望鄉台」(《西征途中二絕》)等句,因遭轉運判官李察劾奏,貶為監郴州酒稅。其後位漸通顯,而議論雄邁,氣不少衰。晁公武稱其「文豪重有理致,而最刻意於詩」。晚年作樂府百餘篇。自序中說:「年踰耳順,方敢言詩,百世之後,必有知音者。」其代表作《打麥》吸取民間樂府手法,描述四月麥熟田家辛勤收割的勞動場面,並揭露官賦剝削造成的不平等現象,具有較深的現實意義

張舜民的詞作與蘇軾風格相近,所以有的作品被人誤為蘇詞。宋人周紫芝《書張舜民集後》說:"世所歌東坡南遷詞,'回首夕陽紅盡處,應是長安'二語,乃舜民過岳陽樓作"。張舜民生平愛畫,且題評精確。雖南遷羈旅中,所經各地也必搜訪題識,東南各處士大夫家所藏名作,全被載錄。亦能自作山水。其文集今存《畫墁集》8卷,補遺1卷,有《知不足齋叢書》本及《叢書集成》本。詞存四首。以《賣花聲》為最傑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