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夫采玉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賀

作品名稱: 《老夫采玉歌》

創作年代: 中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賀

老夫采玉歌》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

此詩寫采玉工人的苦難生活和痛苦心情,是李賀詩中少見的以現實生活為題材的作品。作者以生動具體的藝術筆觸,展現了一幅悲苦悽苦、感人至深的老夫采玉圖。全詩用筆鋒利,含意深刻,描寫具體形象,格調深沉動人。

作品原文

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

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

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

村寒白屋念嬌嬰,古台石磴懸腸草。[1]

注釋譯文

⑴水碧:碧玉名,其色青碧,從溪底水中采出。

⑵步搖:古代貴族婦女的一種首飾,上面用金銀絲穿繞珠玉,作花枝形,戴上後隨步搖動,故名。好色:使容顏美好。色,指女色、女容。

⑶"老夫"兩句:年老的玉工們為饑寒所迫,不斷到藍溪水中翻攪尋玉,搞得溪水沒有清白的時候,龍都煩惱了。藍田縣在陝西省長安附近,產玉,世稱藍田玉。《太平寰宇記》:"藍田山在藍田縣南三十里,一名玉山,一名車覆車山,灞水之源出於此。"藍溪水中出產一種名貴的碧玉,叫藍田碧。

⑷蓁(zhēn):同"榛"。榛子可食。

⑸"杜鵑"句:寫采玉的老夫哭得眼中出血,就像杜鵑啼血一樣悲慘。

⑹厭:通"饜",飽食、吞噬之意。因采玉工常溺死於水中,故言。一說指厭惡,因采玉工溺死者甚多,所以溪水對活人也感到厭惡。

⑺斜山:陡斜的山坡。

⑻"泉腳"句:岩石上道道水流之間,還懸掛着采玉人攀援時用的繩索,在風雨中搖擺不定。

⑼白屋:窮人住的簡陋的房屋。嬌嬰:指老人家中的小兒女。

⑽石磴(dèng):石級;石台階。懸腸草:又名思子蔓、離別草等。這裡用作生死離別的象徵和見證。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六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有《昌谷集》。[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