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忠裕公全集》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Bip4&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縮略圖]


《陳忠裕公全集》是明代陳子龍的詩文集。子龍生前就很重視自己的詩文編集,從崇禎八年(1635)至十年(1637)間,相繼刊行了《屬玉堂集》、《平露堂集》、《白雲草》等。他死難後,其已刊未刊諸作多被毀損。清初文網森嚴,又遭禁錮。乾隆十二年(1747),吳光裕輯刊《陳子龍集》,四十六年(1781),王希伊在青浦縣教諭任,又與當地人士共輯《陳子龍集》,先將《陳子龍自撰年譜》刻行。其後王昶、王潭等才得以繼續搜輯陳氏遺著,編為《陳忠裕公全集》30卷。《清史稿·藝文志》「集部」著錄。今存嘉慶八年(1803) 簳山草堂刊本。[1]


  陳子龍(1608-1647)字人中,改字臥子,號軼符、大樽,後易姓李,別號於陵孟公。松江華亭(今屬上海市) 人。崇禎十年(1637)進士,授紹興推官,十七年(1644),擢兵科給事中。南明弘光朝,屢上疏匡議時政,不被採納,憤然辭歸故里。清兵攻破南京後,子龍堅持抗清,結太湖兵起事,事敗被執,於舟解途中,乘隙投水死,清乾隆年間,清廷頒行 《勝朝殉節諸臣錄》,追諡為「忠裕」。子龍曾參加復社,後與夏允彝、徐孚遠、周立勛等創立幾社,文名尤盛,頗注重經世之學,曾編纂《皇明經世文編》,整理徐光啟的《農政全書》。所著還有 《安雅堂稿》14卷、《湘真閣集》6卷、《詩問略》1卷、《兵垣奏議》 2卷等。

《陳忠裕公全集》主要內容簡介及賞析

  《陳忠裕公全集》30卷,凡賦、騷2卷,詩17卷,詞、曲1卷,文10卷。並卷首1卷 (錄有 《明史》本傳等),年譜3卷,卷末1卷(錄有諸家評論等)。陳子龍早年崇尚前後七子的文學主張,尤服膺王世貞,他雖然不盲目尊古,但詩歌創作中亦多少帶有模擬的痕跡。後來對明王朝的腐敗、時局的危艱、人民的疾苦逐漸認識深刻,寫下不少憂慮國事、關心民瘼、抨擊時弊的現實主義詩篇,如《遼事雜詩》、《盧司馬》、《賣兒行》等。《小車行》深痛地寫出災民流離失所、室空無人的悽慘景象: 「小車班班黃塵晚,夫為推,婦為挽。出門茫茫何所之?青青榆療我飢,願得樂土失哺糜。風吹黃蒿,望見垣堵,中有主人當飼汝。叩門無人室無釜,躑躅空巷淚如雨。」清兵南下後,他作為一名抗清志士,詩風為之一變,具有濃厚的時代氣息。明季雲間詩人極一時之盛,也稱 「雲間派」,子龍尤負聲譽,為明代詩壇的殿軍。他擅長各體詩,尤以七律為工,像《高郵州》、《都下雜感》4首、《晚秋雜興》8首、《秋日雜感》10首等,都是慷慨悲歌、酣暢淋漓之作。王士禛稱讚其七律「沉雄瑰麗,近代作者未見其比,殆冠古之才。一時瑜亮,獨有梅村耳。」認為只有吳梅村才可與他並駕齊驅。子龍亦工於寫詞,雖以婉約濃逸見長,但在詠嘆香草美人的時候,也不乏愛國情思,如 〔小重山〕 《憶舊》、〔柳梢青〕 《春望》、〔天仙子〕 《春恨》等。

  《南社》領袖柳亞子尤推崇子龍,自謂「生平私淑雲間派」,足見其影響之深遠。近年來學者們對陳子龍及其作品頗感興趣,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施蟄存、馬祖熙的點校本《陳子龍詩集》; 「上海文獻叢書」編委會將陳氏全集詩詞以外各體文,加以上海圖書館所藏 《詩問略》、《兵垣奏疏》、《安雅堂稿》及 《史論》等,編為《陳子龍文集》,1989年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有此二集,陳子龍遺作才臻於完備。朱東潤《陳子龍及其時代》是研究陳氏生平的專著。對深入研究陳子龍的作品會大有裨益。[2]

Category:820 中國文學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