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陳行之得之因震澤舊居避小閣面列洞庭山客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陳行之得之因震澤舊居避小閣面列洞庭山客有》

作品名稱: 《陳行之得之因震澤舊居避小閣面列洞庭山客有》

作品體裁: 詩

創作年代: 宋代

作者: 仲並

《陳行之得之因震澤舊居避小閣面列洞庭山客有》是宋代詩人仲並的作品之一。

詩詞原文

洞庭之野排千岩,陳子捲簾非愛山。 震澤之流清沒底,陳子憑欄不觀水。 傑閣橫空一事無,終年傳習唯父書。 乃翁平時束五傳,絕人偉論驚諸儒。 至寶不受久埋沒,近者私記刊吳都。 縉紳駢肩快先睹,一言價重百車渠。 正派源流要有自,二難秀髮名家駒。 少小辛勤門戶計,皇天有知子不孤。 於今三十五經立,亹亹雄辨來起予。 不但家法傳群紀,經學當與心法俱。 溪山相對無浪語,寶此一編時卷舒。 自憐早歲已漂泊,乃翁邀我來僧廬。 於今壎箎弦誦地,當時從容談笑余。 契闊死生三十載,萍浮蓬轉常崎嶇。 子能箕裘萬事足,其他得喪爭錙銖。 凜凜清氛端可想,神遊仿佛歸來歟。

作者簡介

仲並,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後在世,字彌性,江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後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几上僅餘檯曆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1]

人物生平

江都(今江蘇揚州)人。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閒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2]

文學成就

有《浮山集》十六卷(《宋史·藝文志》),已佚。清四庫館臣據《永樂大典》輯為十卷。事見《周文忠公集》卷五四《仲並文集序》,《宋史翼》卷二八有傳。

仲並詩,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浮山集》為底本。新輯集外詩附於卷末。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