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黃家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李賀》

作品名稱: 《黃家洞》

創作年代: 中唐

文學體裁:詩

作者:李賀

《黃家洞》是唐代詩人李賀的作品。此詩是一首七言古詩。

這首詩描述了黃家洞人自衛反抗官軍的情況。頭八句寫黃家洞蠻抗擊官軍的戰事大略,後兩句寫戰後情景。詩人在傳聞之中,選取最富於特色的片斷加以描寫,使得全詩散發出異域情調的生活氣息。

作品原文

黃家洞

雀步蹙沙聲促促,四尺角弓青石鏃。

黑幡三點銅鼓鳴,高作猿啼搖箭箙。

彩巾纏踍幅半斜,溪頭簇隊映葛花。

山潭晚霧吟白鼉,竹蛇飛蠹射金沙。

閒驅竹馬緩歸家,官軍自殺容州槎。[1]

注釋譯文

⑴黃家洞:史稱"黃洞"或"黃家",唐朝時住在邕州--今廣西邕寧縣一帶的少數民族,以其曾居黃橙洞,故如是稱。

⑵雀步:行路像雀躍一樣。蹙(cù):踩踏的意思。促促:象聲詞,在沙地上行走的聲音。

⑶角弓:用獸角做成的弓箭。青石鏃(zú):用青石磨成的箭頭。

⑷幡(fān):一種窄長的旗幟。點:指點。揮動示意。銅鼓: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用銅鑄成的鼓,供聚集或征戰時用。

⑸高作猿啼:高聲呼叫像猿啼一樣。箙(fú):盛箭的器具。彩巾:彩帶纏繞在小腳上,打綁腿。

⑹踍(qiāo):字書無此字,疑"跤"或"骹"字,實即小腿。幅半斜:綁腿打成斜折行狀。

⑺溪頭:猶溪邊。 唐李端《送客東歸》詩:"行人相見便東西,日暮溪頭飲馬別。"

⑻白鼉(tuó):鱷魚的一種,俗稱鼉龍,又稱豬龍婆。

⑼竹蛇:竹根蛇,劇毒。飛蠹(dù):毒蟲名。王琦認為是"飛蠱"之誤。射金沙:含沙射人影。據傳,一種名叫"蜮"的短狐,能含沙射人。

⑽竹馬:在這裡指當地一種小型的、能穿越竹林的馬。葉蔥奇以為"竹馬"為指小兒,大約是據"青梅竹馬"一語;王琦認為是當地一種馬名。

⑾容州:唐代州名,今廣西一帶。槎(chá):土著居民之通稱。

作者簡介

李賀(790-816),唐代詩人。字長吉,福昌(今河南宜陽西)人。唐皇室遠支,家世早已沒落,生活困頓,仕途偃蹇。曾官奉禮郎。因避家諱,被迫不得應進士科考試。早歲即工詩,見知於韓愈、皇甫湜,並和沈亞之友善,死時僅二十七歲。其詩長於樂府,多表現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憤。善於熔鑄詞采,馳騁想像,運用神話傳說,創造出新奇瑰麗的詩境,也有傷感情緒的流露,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在詩史上獨樹一幟,嚴羽《滄浪詩話》稱為"李長吉體"。有些作品情調陰鬱低沉,語言過於雕琢。他被後人稱為"詩鬼",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有《昌谷集》。[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