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剪梅·中秋元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剪梅 ·中秋元月》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於中秋之夜,抒發感慨的詩詞。

詩詞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憤懣情懷。

一剪梅 ·中秋元月

憶對中秋丹桂叢,花也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樓上一尊同,雲濕紗窗,雨濕紗窗。

渾欲乘風問化工,路也難通,信也難通。

滿堂唯有燭花紅,歌且從容,杯且從容。

作品注釋

①尊:同「樽」,酒杯。

②渾欲:簡直想。化工:指自然的造化者。

③ 從容:悠閒舒緩,不慌不忙。

作品譯文

回憶起那個晴朗的中秋,我置身在芳香的丹桂叢。花影映照在酒杯中,月波蕩漾在酒杯中。今晚同樣在樓上舉杯待月光,可是烏雲浸濕了紗窗,雨水打濕了紗窗。我直想乘風上天去質問天公,可是這天路沒法打通,想送個信吧信也難通。滿堂只有蠟燭高燒光閃閃,照耀得酒宴上紅彤彤。讓我們慢慢把酒喝幾盅,讓我們慢慢把曲唱到終。

作品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中秋賞月未得的詞。上片運用對比手法,寫出今宵中秋無月的遺憾。「憶對」三句是回憶以前那個花好月圓的中秋節情景:天晴風靜,皓月當空,桂花飄香,飲酒樂甚,心情非常舒暢。尤其是花映在杯中,月也在映在酒杯中的描寫,生動形象,富於情趣。「今宵」三句,寫今夜無月的情景,但詞人並未直接寫出,而是說今晚飲酒還是和以前一樣的,但云雨卻打濕了紗窗,言外之意就是雨夜沒有月亮,紗窗外顯得格外孤寂,顯得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詞的下片寫賞月不得的愁緒。「渾欲」三句說詞人因不見明月而憂愁,真想乘風上天去問個究竟,為什麼中秋之夜沒有月亮呢,但「路也難通,信也難通」,想問也問不成。「滿堂」三句寫出中秋無月的寂寞,只好以飲酒和歌舞來彌補這些遺憾了。

名家點評

清朝的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六:"稼軒詞如:重陽節近多風雨,皆於悲壯中見渾厚。"又《雲韶集》卷五:「筆致疏宕,獨有千古。合拍處妙不可思議。"

創作背景

辛棄疾曾親率騎兵獨闖金兵大營,曾寫《美芹十論》、《九議》進奏朝廷,論議抗金方略,反對議和偏安。可是,權奸當道,欺聖蒙主,辛棄疾進奏不被採納,反遭彈劾、排擠、打擊,直至削官罷職,被廢閒居。這首詞借題發揮,明詠中秋賞月,實為憂國之思,寄恨之作。

作者簡介

辛棄疾(1140 —1207),號稼軒,是南宋時代一位著名的愛國詞人,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他一生胸懷天下,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極為關心。辛棄疾曾上《美芹十論》《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力主抗金,不但體現了他滿腔的愛國熱忱,也顯示出卓越的軍事才能。他也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詞人,他的詞抒發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