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口氣讀懂春秋宋國那些事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春秋宋國

來自網絡的圖片

一口氣讀懂春秋宋國那些事兒宋國的歷史不長,也就800多年。先講宋國是怎麼來的,商朝末年有三位牛逼的人物:微子啟箕子比干。他們被稱作「殷末三仁」,比干挖心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就是商紂王為了討好妲己,把叔父比干心臟挖出來看長成啥樣的故事。[1]

後來的結局大家都清楚:

商朝滅亡

周武王伐紂把商滅了後

紂王另一個叔父箕子跑到太行山隱居

周武王跑去請他出山,被他拒絕

後來箕子帶着商朝遺民來到今北朝鮮

和當地土著建立了箕子朝鮮

箕子被推舉為朝鮮的國君

商紂王同胞兄弟叫微子(啟)

在商滅亡後,自己捆綁自己

跪在地上匍匐前進來到武王跟前投降

後來被周成王封於商族發祥地商丘

建立宋國

微子啟是宋國第一位國君

宋國國土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

大小跟現在江蘇或浙江差不多

大概位置在河南、山東、江蘇三省交界處。

得姓始祖

宋國前期實在沒啥好談的

講講幾個姓氏的起源

氏是先秦時期權貴階層特有的標誌

很多來自國名、地名、官名等

而一般老百姓是無姓氏,頂多有個名

秦漢以后姓與氏統一,行成現在的百家姓

宋、孔、華、蕭、戴

-宋氏-

宋國滅亡後,遺民子孫以國名為姓,稱為宋氏

開國國君微子啟是宋姓的得姓始祖

-孔氏-

宋國大司馬孔父嘉(微子啟弟弟微仲的後代)

因封地在孔,而得孔氏。

孔父嘉五世孫(即孔子父親叔梁紇)逃難到魯國

在魯國和顏征在「野合」生下孔子

從此孔氏成為魯國人

-華氏-

宋戴公(孫督)字華父,自立為華氏

所以華氏是因字得姓。

宋戴公是華氏得姓始祖

(一說宋戴公孫子華父督)

-戴氏-

宋戴公死後,其庶子以他的諡號為氏,稱戴氏

後世尊宋戴公為戴姓得姓始祖。

-蕭氏-

微子啟後裔大心被分封於蕭國

後來蕭被楚滅,大心的子孫以國為氏,稱蕭姓。

孔父嘉和華父督

宋國兩個大V之間撕逼的故事

孔父嘉是宋國大司馬,相當於國防部長

而華父督職位較低,倆人共同輔佐宋殤公

(前719年-前711年)

為何撕逼呢?

相傳孔父嘉的妻子很漂亮,史書用「美而艷」形容

華父督在路上看了一眼後就對她垂涎三尺

在春秋時期,宋國是當時最好戰的國家

這個宋殤公,在位不到十年時間

就打了十一場大仗,結果幾乎沒贏過

而主帥恰恰就是孔父嘉

宋國連年征戰輸多勝少,國內民怨很深

華父督就藉機造謠說孔父嘉還要攻打鄭國

鄭國因此發生內亂

華父督趁機殺害了孔父嘉,霸占了他的妻子

並從鄭國迎回公子馮即位,即宋莊公

宋莊公封華父督為太宰(宰相)

從此,華氏成為宋國第一望族

一生裝逼的宋襄公

宋襄公是一位很有爭議的君主,關於他

是不是春秋霸主之一,歷史有兩種說法:

是或者 不是

春秋五霸中齊、晉、楚是大家公認的

剩下兩個,在宋、秦、吳、越之間糾結

不過《史記》把宋襄公列為五霸之一

所以宋襄公是宋國最拿得出手的一位君主

但他有個特點,就是:

360°無死角裝逼

1. 禪讓裝逼

宋襄公有個哥哥叫目夷,他們的父親即宋桓公

目夷是庶出,宋襄公為嫡長子,理應繼承王位

但宋襄公覺得庶兄目夷比自己賢能

於是在桓公面前懇求道:

我不想當太子,把這個位置給目夷吧

目夷堅決不肯接受太子之位,還逃到了衛國

襄公勉為其難繼位

封哥哥目夷為相,掌握軍政大權。

兄弟倆把宋國治理的井井有條。

2. 一心想當霸主

前643年,春秋第一霸主齊桓公去世

齊桓公曾經「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人家是屁股決定思路,實力在那擺着

而宋襄公呢?

一上來就想學齊桓公那樣號令諸侯

約各諸侯國到宋國開會

提出了建立睦鄰友好關係之類的宗旨

順帶制定個章程啥的

目夷向他建議說:

楚國是南蠻之國,他們很不講信用

翻臉比翻書還快,大王您還是多帶點兵馬為好!

襄公聽了很生氣:

我們開會的目的不就是要倡導和平、

反對戰爭嗎,帶那麼多兵馬乾嘛?

在會上,宋襄公和楚成王都想當盟主

倆人還大吵了一架

當然附和楚國的諸侯國居多

宋襄公還想爭辯,結果被楚國將領抓了

後來在齊魯兩國國君勸解下

大家同意楚成王當盟主後,襄公才被釋放

3. 仁義之師

宋襄公回來後,懷恨跟楚國一個鼻孔出氣的鄭國

於是出兵討伐鄭國

鄭國打不過,請大哥楚國幫忙

楚成王親自帶兵打宋國

公元前638年楚、宋兩軍在泓水相遇

目夷對宋襄公說:「楚軍還沒全過河,

我們趕緊殺過去,就能取得勝利。」

襄公回答道:「那怎麼行,

我們是講仁義的國家。」

等楚軍全部上岸,正亂作一團排隊擺陣時

目夷又對宋襄公說:

「趁現在楚軍立足未穩,我們殺過去還有機會

贏得戰爭,否則我們就危險了。」

襄公回答說:「人家隊伍還沒擺好,

我們怎麼可以進攻呢?」

話沒說完,楚軍已經像洪水一樣衝殺過來,

宋軍大敗,襄公受重傷!

第二年,襄公卒!

這就是「仁義之師」典故的來源。

作死的宋國

對於小國來說,站隊和保持低調很重要

比如處在秦晉楚三個超級大國中間的鄭國

就在這方面做得很好

而宋國的字典里,好像就沒有這兩個詞

宋國末年,宋康王即位

康王繼承了先祖愛打仗的風格

在位43年,多半時間都在跟周邊國家打仗

向東攻打齊國,取五城

向南攻打楚國,取地三百里

向西攻打魏國,取二城

還順帶滅掉了滕國

到了公元前286年,宋國發生內亂

齊國趁機聯合楚國、魏國攻打宋國

no zuo no die的宋國最後滅亡

齊楚魏三國瓜分宋國土地。

宋國除了孔子祖先外,還有兩個大名鼎鼎的人物

莊子和 墨子 [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