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天一朵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這本書在舉辦一場絢麗的雲朵奇觀盛典♥

✿科普36種雲彩類型和24種光學效應(曙暮光條、幻日、環天頂弧、寶光、日柱、22度暈、北/南極光、紅色精靈……)

✿本書收錄約370張雲彩高清相片,帶來一場絢麗的雲朵奇觀盛典。(攝於全球各地,如:冰島|丹麥|美|英|法|比利時|德|西班牙|瑞士|澳大利亞|愛爾蘭|南非……,更有從國際空間站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多個探測器、衛星、火星車拍攝到的金/木/火星的雲和有關氣象照片)。

✿介紹41位藝術家雲彩,或天空,或自然主題藝術作品(米友仁|葛飾北齋|凡·高|愛德華·霍珀……)

✿收錄多段文學作品中關於自然的描述或觀點性段落(莎士比亞《暴風雨》、卡爾·桑德堡《霧》、雪萊《麥布女王》、愛倫·坡《埃萊奧諾拉》……)

✌額外附贈編輯室獨家策劃◤很久很久之前的雲◢主題小冊子,40+張1890年《雲圖》和1930年《國際雲圖》兩書中的40多朵雲,為讀者傾情放送19世紀末、20世紀初不同質感的雲們!


作者簡介

作者:加文•普雷特–平尼(Gavin Pretor-Pinney),是2018年度豆瓣科學新知好書《雲彩收集者手冊》的作者。雷丁大學氣象系客座研究員,賞雲協會創始人。獲得:英國皇家氣象學會邁克爾•亨特獎&皇家學會溫頓科學圖書獎。Ted賞雲主題演說播放量破134萬。

譯者:

1.王燕平,北京天文館副研究員,科普作家。喜愛觀雲,與張超合譯《雲彩收集者手冊》《觀雲識天》等,合著《雲與大氣現象》《尊貴的雪花》等。

2.張超,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編輯,科學攝影師,科普作家。代表作品有《雲與大氣現象》《尊貴的雪花》等。攝影作品曾獲國際顯微攝影大賽優秀獎、全國科普攝影大賽二等獎。

推薦人:朱進,《天文愛好者》雜誌主編,前北京天文館館長。

原文摘錄

我們很容易忘記自己生活在天空之中——不是在天空之下,而是在天空之內。地球大氣層是一片巨大的「海洋」,而我們就居住在這個「海洋」之中。這片「海洋」的組分是空氣而不是液態水,其中包含的氣體分子的數量足有大西洋或太平洋中水分子的數量那麼多。這意味着,儘管我們認為自己生活在陸地上,實際上我們卻是「海底生物」。我們生活在大氣之中,就像海底生物生活在水中。 雲彩是混沌和複雜性的體現。為什麼它們如此變幻莫測?是什麼導致了它們動態的、持續變化的形態?答案很簡單。雲的外觀之所以如此多變,是因為水的性質獨特。水是唯一的一種能以固態、液態和氣態存在於地球自然界中的物質。地球上(或地球上空)沒有任何其他東西能如此輕鬆地在這些狀態之間轉換,而這些轉換隻需要溫度的微小變化就能夠引發。在這三種狀態中,氣態的水是不可見的。它被稱為水蒸氣,是透明的。因此,輕微的空氣變暖或變冷就足以讓水的神奇舞蹈從不可見變為可見;從透明的氣體到堅實的液滴陣列或半透明的冰晶條紋。

書評

」奇怪的是,一般人對天空知之甚少。「這的確很奇怪,畢竟,天空對我們來說是如此重要。我們對它知之甚少,原因之一可能是:天空就一直在那兒。它是我們生活中永遠存在的背景,任何像天空這樣無處不在的東西都很容易被我們忽視,因為它們就隱藏在光天化日之下。

有些人,他們知道自己在世間的日子屈指可數,當你和這樣的人交談時你會發現,他們會經常說起天空,說起短暫的、瞬息萬變的雲,這些東西比起我們擔心的那些事更值得他們關注,為什麼呢?因為漫無目的的並不意味着毫無意義。

「許多人站在瀑布旁,沒人看到一道虹,沒人看到的都不一樣;沒人看到的都離別人看到的有一掌之遙。太陽照射着下落的水滴書寫出這樣的篇章,着篇章在我們的眼中,或在我們的思想之中。」

雲的顏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直射其上的太陽光的顏色。太陽光的顏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穿過大氣層的旅程,相比紅色部分,大氣對太陽光譜中的藍色端散射得很厲害。在這裡,較低的積雲和層積雲看起來是粉紅色的,而高處的積雨雲的頂部看起來是 白色的。

「我環顧四周,倘若選定的嚮導,是一朵飄遊的孤雲,我就能知道去向。」

「記住,當你有太多想法時,天空是一種隨時可以求助的資源。」

天空中的風景比地面上的風景更能提醒我們,你不必為了尋求驚喜而匆忙穿行於整個世界。你只需走出去,關注那些被大多數人錯過的事物就可以了。「

「對城市居民來說,天空是最後一片真正的荒野。」

一位隱居的僧人曾經說過:」我已捨棄一切與這個世界的聯繫,但唯有天空的美麗始終縈繞着我。「我很清楚他為什麼會有這種感覺。

「這本可愛的小書提醒我們,不管你年齡多大、身體多虛弱,只要向窗外瞥一眼,就能得到治癒。」——《紐約時報》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