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一百零八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一百零八塔是中國現存的大型古塔群之一,位於銀川市南60公里的青銅峽水庫西岸崖壁下,塔群坐西面東,依山臨水,塔基下曾出土西夏文題記的帛書和佛禎,可能建於西夏時期是喇嘛式實心塔群。佛塔依山勢自上而下,按1、3、3、5、5、7、9、11、13、15、17、19的奇數排列成十二行,總計一百零八座,形成總體平面呈三角形的巨大塔群,因塔數而得名。

景區概況

中國古代大型喇嘛塔群。在寧夏青銅峽市青銅峽水庫西岸山坡上。塔自上而下按 1、3、3、5、5、7、9、11、13、15、17、19奇數錯落排列成12層,每層塔前用磚砌護牆一道,地面用磚鋪墁,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塔群,共 108座。始建年代不詳,根據《大明一統志》和寧夏方志《弘治新志》記載,過去認為是元代所建。但從歷次修繕出土的西夏文帛畫、彩塑和彩繪圖案、題記等遺蹟推測,該塔可能是西夏的遺構。元、明、清各代曾多次修葺。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自治區旅遊局評為AA級景點。

景區歷史

關於一百零八塔的建造有很多種傳說,有傳說稱是北宋百姓為了紀念當年穆桂英點將所建;有傳說稱是明初當地百姓為紀念在此戰死的108名將士所立;有傳說稱這裡只是108座和尚的骨灰塔,也有說法認為這只是尊仰《金剛經毗盧遮那一百零八尊法身契印》而建造的。

一百零八塔的確切建造時間沒有明確的文獻記載,這導致在其相關研究中一直有兩種論斷,一種是認為建造時間在宋朝至清朝之間,另一種則認為建造時間在元朝。在明朝和清朝的文獻中,一百零八塔都可以找到明確的記載。清順治五年(1648年)時,當地對塔群進行過一次大的維修,中華民國時期也有過專門的維護。塔林下原建有2座小喇嘛塔,2塔皆由塔基座、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此外塔下還有一座古寺遺址。1958年,修建青銅峽水庫時,考慮構築攔河壩將淹沒塔區下河灘地,塔林下的古寺遺址和2座塔全部被拆除,並準備將108座喇嘛塔全部遷移,但在已經被拆除的2座塔當中發掘出了帶有西夏文的千佛圖帛畫和佛經殘頁,整體遷移計劃才就此作罷。1963年2月,一百零八塔塔被寧夏回族自治區公布為一批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至1988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部門對一百零八塔進行了修復。1988年,「一百零八塔」被公布為第三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景區結構

外形

塔群中上面一座形體較大,高 5米,塔基呈方型,為過洞式喇嘛塔,面東壁有龕門。2~12層高2.5~ 3米,均為實心喇嘛塔。塔座平面有八角或亞字形的須彌座,上建塔身,剎頂施相輪傘蓋寶珠。塔體分為4種類型:第 1 層塔身覆缽式,2~4 層為八角鼓腹錐頂狀,5~6 層呈葫蘆狀,7~12層呈寶瓶狀。該塔初建時塔心正中立一豎木,土坯砌築,外施粉彩。後代重修時,在土坯塔體外另用磚包砌,並抹泥皮和粉妝。塔基下面曾出土有西夏文題記的帛書。 1987~1988年對塔群進行了加固修繕,安裝了金屬寶頂和塔群護欄、台階。1989年正式劃定了保護範圍,並委派專人看護。[1]

布局

一百零八塔位於青銅峽市以西偏南20公里,青銅峽水庫上游古峽西1.5公里處,整體面向東方。該塔林隨山勢鑿石分階而建,共有階梯式護坡平台12級,由下至上一層層逐漸收縮並抬高,整體形狀呈等腰三角形。一級平台高5米,長54米,寬5.67米,一級護坡平台至第十二級護坡平台總高31.82米,總寬59.1米。護坡平台表面平整,修建時先將山石一層層鑿平,然後在上面鋪設方磚。平台前沿用片石和條磚壘砌,條磚長34厘米,寬17厘米,厚6厘米。12級護坡平台上共建塔108座,自上而下每層分別有1、3、3、5、5、7、9、11、13、15、17、19座塔。在108塔的北側的山坡上,還有一處高30厘米的八角形喇嘛磚塔基,具體建造時間不詳。

形制在108座塔中,位於高處的塔較為高大,1987年時殘高為5.04米,塔底直徑為3.08米,有塔心室,其他107座塔的大小基本相近,均為實心塔,殘高在2至2.5米之間,塔底直徑在1.9米至2.1米之間。塔身多使用半塊殘磚,而基座多使用整磚。一百零八塔的磚結構塔身僅有外面一層,裡面包裹着的是土坯塔,共有28×15×5、30×16×4、30×14×5厘米三種規格,所有規格的土坯塔正中心都有一根木質立柱。在1987年開始維修時,塔內的土坯塔已經全部損毀。部分磚塔外面抹有白灰泥,部分在損毀后里面露出三層白灰皮,不同層的白灰皮上有用硃砂等顏料畫出的不同圖案,其中有些殘塔的外層所繪的是 「用硃砂彩繪的蓮瓣花紋圖」。具體的形制共有四種,分別如下(層數為自上而下編號):

一層僅有的1座、第十二層的全部19座共計20座塔,其基座呈十字折角形,塔身為覆缽形;

第二層至第六層全部23座塔,基座為八角束腰須彌座,塔身呈葫蘆型;

第七層全部9座塔,塔基均為八角束腰須彌座,塔身呈圓筒狀;

第八層至第十一層全部56座塔,塔座為八角束腰須彌座,塔身為折腹式。

景區傳說

民間相傳,一百零八塔是穆桂英的「點將台」,「天門陣」,其實它是佛教的紀念塔。佛教把人生煩惱歸結為108種,為清除煩惱,規定貫珠108顆,念佛誦經108遍,曉鍾108響。建築108塔意為消除煩惱。108塔也是這種思想的產物,據說,據說,來這裡遊覽的人們,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煩惱,帶來吉祥和好運。數一個塔即除一種煩惱,如能一口氣數清所有的塔,則可盡除人生煩惱。不少遊人至此都要數塔。

景區價值

一百零八塔是國內外罕見的一座群塔,其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為遊人學士所矚目。由於自然侵蝕,無專人養護管理,致使塔群護牆倒塌,塔剎殘毀,塔身鬆散坍裂,塔座被堆積物覆蓋。為了搶救這處古蹟,青銅峽市政府在自治區文化局支持下,於一九八二年組織進行過一次保修,但危害塔群的病害並。為了塔群的隱患,恢復群塔的本來面目,自治區文管會,文化廳多次邀請文物保護科學技術專家指導進行勘測,擬定加固修複方案和計劃,並於一九八七年在國家文物局和自治區財政廳支持下,組織施工技術力量主持進行修復,修復工程在青銅峽市政府及文物旅遊局的密切配合下業已完成。其中,國家文物局撥款二十五萬元,自治區財政廳撥款十萬元。

參考文獻

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