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丁雪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丁雪松

丁雪松(1918年5月 — 2011年5月),女,四川巴縣人(今重慶市巴南區)人。中國第一位駐外女大使。著名作曲家鄭律成之妻。中共八大、十二大代表,第四、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

人物簡介

聽着川江號子,送走了苦澀的童年。逆水行舟,到重慶求學。18歲的丁雪松在《商務日報》上吶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丁雪松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大使,先後出使荷蘭丹麥王國。在改革開放的形勢下,為外交工作適應祖國四化建設的需要,作了可貴的探索。她曾長期從事民間外交,先後接待過許多重要的外國客人,其中有不少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周恩來總理曾叮嚀她,要給外國朋友看好的一面,也看差的一面,以使客人對中國有個全面的了解。她承辦過美國朋友埃德加·斯諾的骨灰安葬儀式,也曾陪同鄧穎超康克清兩位大姐會見過美國副教授維特克…… 她曾率團和隨團出訪,足跡遍及亞洲、歐洲、美洲,為祖國贏得了鮮花、掌聲和榮譽。她在口述著作《中國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回憶錄》一書中還深情地回憶了她的革命伴侶、著名作曲家鄭律成,為人們了解音樂家不尋常的生平和成長軌跡,了解他們夫婦在中國和朝鮮生活、工作的傳奇經歷和特殊貢獻,提供了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2011年5月29日,丁雪松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病逝世,享年93歲。[2]

履歷年表

  • 1918年5月27日(陰曆四月十八日), 生於四川省重慶巴縣木洞鎮。1924年,入木洞鎮福音堂小學讀書。
  • 1931年,入重慶文德女中讀書。
  • 1932年,入重慶四川省立女子職業學校讀書。
  • 1934年,考入重慶市平民銀行。
  • 1936年6月,重慶成立各界救國會。同期,在重慶《商務日報·公共園地》先後發表《在民族解放前什麼美夢都會成為泡影》、《拋棄個人的一切幻想》(上下)等文章。
  • 1936年7月,重慶職業青年救國會成立,當選理事。
  • 1937年8月,重慶婦女救國會成立,任常委。
  • 1937年11月,經漆魯魚介紹,參加中國共產黨。之後,自重慶出發,經成都、西安去延安。
  • 1938年1月,到達延安,入抗日軍政大學第三期二大隊女生隊學習。
  • 1938年4月,抗大四期開學,先後任四大隊女生隊區隊長、五大隊女生隊隊長。
  • 1938年11月,抗大成立女生大隊(八大隊)後任一隊隊長。
  • 1939年1月, 抗大第五期開學,任第五大隊女生一隊隊長。
  • 1939年7月,延安中國女子大學開學,入高級研究班學習,任學生會副主席、俱樂部主任。
  • 1940年底。中央抽調女大高一班學員四五十人,參加陝甘寧邊區選舉工作。任綏德、米脂縣選舉工作團副團長。
  • 1941年10月,奉調回延安參加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籌備工作。年底調邊區政府副主席李鼎銘先生處任秘書。
  • 1941年12月,與鄭律成結婚。1942年8月,鄭律成去前方。
  • 1943年4月18日,女兒鄭小提出生。不久至邊區行政學院參加整風審干。
  • 1944年春,鄭律成自前方歸來。
  • 1944年夏秋,任邊區政府調查組組長,並去安塞縣搞調查。之後調西北局研究室工作。
  • 1945年9月,經中央批准與鄭律成離開延安去平壤,12月到達。
  • 1946年,隨任黃海道委宣傳部長得鄭律成到海州,其間,受金日成委派到設在哈爾濱的中共中央東北局聯絡工作。
  • 1947年,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僑務委員會秘書長。
  • 1948年,任北朝鮮華僑聯合總會委員長。
  • 1949年春,任我東北行政委員會駐北朝鮮商業代表團代表。
  • 新中國成立前夕,奉命籌建新華社平壤分社並任社長。
  •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與人民日報社記者李莊、英國工人日報社記者阿蘭·魏寧頓至漢城採訪。7月 中國駐朝鮮大使館建立。商業代表團撤銷。
  • 1950年 9-10月,經周恩來總理批准,並徵得金日成同意,與鄭律成相繼回國。
  • 1951年4月,隨第一屆赴朝慰問團赴朝,任隨團記者。下半年調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任朝鮮處代處長。
  • 1952年,調中共中央國際活動指導委員會,任辦公室主任。
  • 1956年,出席中共第八次代表大會。
  • 1958年2月,隨史良率領的婦女代表團到科倫坡出席亞非婦女會議。
  • 1958年4月,國務院外事辦公室成立,任秘書組組長。1958年11月,隨張茜率領的高層婦女代表團訪問柬埔寨、越南。
  • 1961年3月,隨許廣平率領的中國婦女代表團訪問日本。
  • 1964年,任國務院外事辦公室秘書長。不久,到山西文水縣參加「四清」。
  • 1966年,「文革」開始。到國家旅遊局任工作組組長,不久停職受審查。
  • 1969年,隨中直機關去寧夏銀川平羅「五七幹校」勞動。
  • 1971年,調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任秘書長,後任副會長。

——參加接待過許多重要的外國客人; ——任中國婦女代表團副團長,參加阿爾巴尼亞全國婦女大會; ——任中國藝術團副團長赴加勒比海三國訪問演出。

  • 1975年,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1976年12月7日,鄭律成在北京去世。
  • 1977年3-6月,率上海芭蕾舞劇團赴法國、加拿大訪問演出。
  • 1977年9-11月,率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代表團赴北歐五國訪問。
  • 1979年2月,出任中國駐荷蘭王國特命全權大使。
  • 1982年5月,出任中國駐丹麥王國(兼冰島)特命全權大使。
  • 1982年8月,回國參加黨的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 1982年 11月,回國參加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84年8月,卸任回國。
  • 1985年3月,參加第六屆全國政協會議;參加全國政協代表團訪問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1986年,以中拉友協副會長身份,率友好代表團訪問拉丁美洲六國。
  • 1987年,參加全國政協代表團訪問荷蘭。
  • 1988年,出席第七屆全國政協會議。
  • 1989年,以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身份,參加中蘇友好積極分子代表團訪問前蘇聯。
  • 1992年,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祖國陣線之邀,訪問朝鮮。
  • 1994年6月,離休。
  • 1996年,應大韓民國國立國樂院邀請去韓國訪問,並訪鄭律成故鄉光州。

和丈夫鄭律成生死相依的愛情

1976年12月7日,鄭律成從外地趕回北京。他準備譜寫有關周恩來的組歌,以紀念這位在國家多難之秋,殫精竭慮,力挽狂瀾的中流砥柱。第二天,作為中國人民友好代表團團長,丁雪松將訪問羅馬尼亞南斯拉夫。一個作曲,一個搞外事工作,兩駕馬車鼓足了勁兒向前奔跑。然而悲劇恰恰就在這時發生了:鄭突發腦溢血,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鄭律成突然離開的那段日子裡,丁雪松一直在痛苦的回憶中煎熬。鄭生前曾對丁開玩笑說:「你是家庭中的官僚主義者。」他們從未一起到外地休假或旅行,總把這一天留到遙遠的將來。然而,這一切美好的憧憬都因鄭律成的驟然病逝戛然而止……

1938年春,丁雪松與鄭律成相識在延河畔。那時,丁在抗大五大隊女隊學習,鄭還是魯藝音樂系學生。在後來的交往中,二人彼此傾慕。鄭向丁講述了自己喪家失國並頗有些傳奇色彩的身世,使丁對鄭產生了深深的同情。原來鄭的父親及三個哥哥和姐姐都是抗日的積極分子、愛國者。他被三哥從朝鮮帶到南京朝鮮革命軍事政治幹部學校學習,後在上海學習音樂,同時參加進步青年活動。1937年,上海戰事危急,鄭決定去延安。1939年1月,鄭在抗大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8年和1939年,是鄭律成音樂創作的巔峰期,《延安頌》《延水謠》《保衛大武漢》《生產謠》《八路軍大合唱》等一首又一首激昂澎湃的樂曲從他筆下流出來,在古老的延安城裡迴蕩。但恰在此時,紛紛傳說他政治上有問題,組織上也正在審查。丁和鄭的戀愛受到了嚴峻的挑戰。跨國婚姻,3年苦戀,歷經磨難,但兩個人還是終成眷屬。婚後半年多,因整風運動等原因,鄭律成去了前方,且一年多杳無音信。

為了餵養不足月的女兒,丁雪松賣掉了鄭律成的小提琴,換了一隻母羊,擠奶餵孩子。為此,她給孩子取名小提。當鄭律成返回延安時,孩子已快滿1周歲了。 丁雪松夫婦在朝鮮工作5年,經周恩來批准,並徵得金日成同意,他們又相繼返回中國,重新恢復了中國共產黨黨籍,鄭律成也正式加入中國國籍……

提起鄭律成,丁雪松總是愧疚難當,自己整天忙忙碌碌,竟沒有能多抽出點時間來照顧他,此恨綿綿無絕期。但她也為他驕傲,為他自豪。在1976年12月17日的追悼會上,胡耀邦說:「鄭律成是一個好同志。他是仇視林彪、『四人幫』的,是愛憎分明的。在延安時期,他的歌達到了高峰。他對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革命鬥爭作出了很大貢獻。」作曲家唐訶稱:兩個國家(指中國和朝鮮)的兩首軍隊進行曲(指《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和《朝鮮人民軍進行曲》,出自一位作曲家之手,這在世界音樂史上恐怕也是極為罕見的。1981年,王震為《作曲家鄭律成》紀念文集作序稱:「他是當年繼聶耳冼星海之後,又一位傑出的優秀作曲家,是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事業的開拓者之一。」朝鮮人民沒有忘記他,1991年,大型彩色故事片《音樂家鄭律成》在平壤正式上映。鄭律成是音樂家,也是革命者,親身參加了中朝兩國的民族獨立運動,走過了崎嶇不平的路。但不管是鮮花怒放還是布滿荊棘,丁雪松作為他的愛人、革命伴侶,一直陪伴在他身旁。[3]

晚年的特殊貢獻

2007年4月3日,沐浴着和煦的春光,外交部機關黨委副書記符華強、離退休幹部局副局長陳綺曼、機關婦工委主任劉霞等,陪同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籌建工作顧問馬延軍和文物徵集部工作人員,看望新中國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並接受丁的文物捐贈。

丁雪松此次捐贈的珍貴文物共計10件,其中有1984年丹麥外交大臣贈送的禮物——紀念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登基10周年,由皇家瓷廠特別燒制的精美大瓷缽(缽底印有金色皇冠並有女王二世的縮寫字母,編號為1686,共燒制2000件);有1982年5月18日,丹麥宮廷侍從迎接丁大使前往皇宮遞交國書時的照片和當時穿着的禮服;有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參加外事活動時的照片以及《中國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回憶錄》等。這些彌足珍貴的文物是丁從事外交事業所作貢獻的見證,有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 馬延軍代表婦聯感謝丁雪松的慷慨捐贈,已近九十高齡的丁雪松用顫抖的聲音說:「都是應該的。」[4]

參考文獻

  1. 新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丁雪松,美麗的神話,2008-06-27
  2. 丁雪松同志逝世,新浪網,2011-07-13
  3. 新中國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環球視野,2019-08-28
  4. 新中國第一位女大使丁雪松,環球視野,2019-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