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七夕(李流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七夕(李流謙)

作品名稱:七夕(李流謙)

創作年代:宋朝

文學體裁:詩 詞

作者:李流謙

七夕(李流謙)是宋朝詩人李流謙的作品之一。

李流謙,漢州德陽人。以文學知名。著有澹齊集八十一卷,《國史經籍志》傳於世。

正文

火金鏖攻電雷擊,風從西來火折北。

向來勝負吾已分,物極而顛勢其必。

露盤清濯房櫳秋,冰壺冷浸乾坤骨。

明河指點三星橫,天上靈期有幽約。

寒機軋軋終年思,危橋納納萬山隔。

不知今夕果何夕,洞房幽歡寸陰疾。

仙人與世當異馳,一念蕭然證無極。

情之所鍾豈其然,婉孌合匹此疑褻。

巫娥神力浩化通,撫摩神禹授秘策。

百靈後先相開鑿,脫我蛟鱷骨再肉。

楚大夫玉何人哉,枕茵誣之神所殛。

姑置是事勿復問,一扇微涼萬金直。

有景如此可小了,況復我友一世傑。

其文如玉雅過之,共作清詩洗污衊。

兒曹瓜果羅庭除,拜,牢天孫巧可乞。

何如侑我花前樽,得巧未必如得拙。

君看鳴鳩安鵲巢,大勝狡兔營三窟。[1]

簡介

李流謙,1123—1176,宋漢州綿竹人,或雲德陽人,字無變,號澹齋。李良臣子。以蔭補將仕郎。歷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撫全蜀,召置幕下,頗有贊畫。官終潼川府通判。以文學知名。有《澹齋集》。[2]

李流謙,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後在世。以文學知名。蔭補將仕郎,授成都府靈泉縣尉。秩滿,調雅州教授。虞允文宣撫全蜀,置之冪下,多所贊畫。尋以薦除諸王宮大小學教授。力乞補外改奉議郎,通判淹州府事。流謙著有澹齊集八十一卷,《國史經籍志》傳於世。[3]

主要作品

著有《澹齋集八十一卷》,《國史經籍志》。

參考資料